李克强总理的“圆珠笔之问”,我们为什么圆珠笔笔头都造不出来?

发布于 2022-01-17 10:33:05

2016年初,在一个关于钢铁产能过剩的研讨会议上,总理用圆珠笔芯举了个例子,大概意思是说为什么我们国家钢铁产能过剩,结果连圆珠笔芯的特种钢材都造不出来。
虽然只是举了个例子,但在会议后,这事不知道被谁说出来了,于是瞬间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5年前为什么我们会制造不出来呢?
6faf309645364090479bcb6d2069219f.png

查看更多

关注者
1
被浏览
926
2 个回答
iWave
iWave 2022-01-17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别小看这小小的圆珠笔笔头,里面的门道可多着呢。小小的圆珠笔笔头其实是包括球珠和球座体两部分。495ea99c3e8b04882f84b66ca329b39f.png
球珠部分是一个直径0.5—1.0毫米的钢球。而球座体直径大概是2.3毫米左右。
在这两部分中,球珠就是一直被人们说的我国制造不出来的部分。
但事实上,球珠部分才是我们能制造出来的部分,甚至我们还能大量出口球珠这部分。球珠其实就是要钢材强度大,表面光滑度高。所以球珠常用的材料是钨碳钢和不锈钢。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钨制品的加工国和出口国。这样的小小的球珠,我们怎么可能会制造不出来呢。其实我们一直制造不出来的是球座体部分。
但直径更大的球座体为什么会比球珠更难制造呢?
实际上,球座体确实比球珠更大,但是球座体比球珠多了很多内部的结构,球座体内部要有台阶似的导墨的导管,还有很多别的结构。大大小小的结构有20几个。
66ffcacd723e0f2b1d10b9cca590fba8.png
这些结构看起来不是很复杂,但是你要在一个直径只有2、3毫米的球座体上面实现这样的结构就很复杂了,甚至加工的精度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
要想做出好的圆珠笔笔头球座体来,我们面临着的难题有很多。主要是以下几个难题。一是高强度的材料,二是高精度的加工方式。
要想在毫米级的球座体上面加工,材料一定要选用高强度的钢材,但是在保证强度高的同时又要易于加工。这就对圆珠笔笔头球座体的钢材产生了极大的要求。另外就是加工工艺,这我们也不了解,只能在现有的进口圆珠笔球座体上面去慢慢地分析探索。但总的来说,第一个问题是限制我们造不出圆珠笔笔头的最大原因。
ad85933ccfd51d0d863136f035423ee8.png
但这一切在2016年都得到了改变。
2016年初,李克强总理发出了让圆珠笔产业都蓬勃发展的“圆珠笔之问”。问的是为什么我们企业制造不出一个小小的圆珠笔笔头来呢?
同年,太钢用5年的时间终于成功制造出了圆珠笔笔头用钢,并成功和国内知名的圆珠笔生产厂家制造出了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圆珠笔笔头!
500fd9f9d72a6059ec3f039d77216592033bba2d.jpeg
太钢打破了长期由西方和日本把持圆珠笔笔头用钢的局面。并且用太钢圆珠笔笔头用钢做出来的笔头经历过了5轮近100项的笔头测试,最后在圆珠笔出墨的均匀度,笔尖的耐磨性能上面都达到了国际标准。连续书写800米不断墨,这就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圆珠笔笔头的记录。
从这之后,我国便能够自主完全生产圆珠笔了。但是问题在于,为什么还有人说我们生产不出圆珠笔笔头来呢?我们攻克了圆珠笔笔头的难题,但是确实我们的笔头还是用的外国的笔头。原因在哪呢?其实原因是圆珠笔笔头的市场已经被西方和日本完全瓜分了。

以前是我们做不了,只能别人做。我们现在能做了,但是没必要做。因为每年圆珠笔的用钢加起来就没多少,世界上加起来就几十吨钢的用量。这样的圆珠笔用钢市场很小。我们能做,但是要放到市场上去,没到别人不卖给我们圆珠笔笔头的时候,自己做比直接买别人的花的钱更多。
有一个段子,说的是我们太钢制造了60吨的圆珠笔笔头用钢,结果满足了世界几年的市场需求,然后那些西方的圆珠笔用钢企业就把我们太钢给告了,但是结果最后还是倒闭了。虽然说这只是个段子,但是真要这样,我们也能办到。
写在文末
以前老师们时常告诫我们,我们国家连小小的圆珠笔笔头都做不出来。用此来激励我们好好读书。但是现在,在我们的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造出小小的圆珠笔笔头已经不再是梦想了。不是我们不能造圆珠笔笔头,而是我们没必要造圆珠笔笔头。
但我们还要努力,现在我们的很多技术仍然还被西方国家把持着。我们还要继续努力,要把这些卡脖子的技术都攻克。要让别的国家再也不能在某一方面限制住我们国家。相信不久后的一天,我们也能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光刻机!

中加创新中心
中加创新中心 认证专家 2022-01-17
sci-c.org中加创新中心

d7de0dd7df8abf1c1f919f4733eec875.png
一个圆珠笔笔头上的圆珠才多重?最多10毫克。
看似吨钢单价很贵,但总共才需要多少钢?总共才能卖多少钱?
央视报道的材料中也说了,中国每年造圆珠笔380亿只,总共用了1000多吨笔尖钢。
50aa944869e69c631ff44cf0ed3d8e9f.png如果每年能卖1000吨,听起来也不少啊。
你觉得1000吨很多,那是因为你是普通人。
中国一年的钢产量接近11亿吨,平时从钢厂提货都是以万吨为单位的。
1000吨?1000吨是个什么玩意?
对钢厂而言,1000吨还不够塞牙缝。
当圆珠笔的笔尖钢成为政治任务后,太钢进行了研发,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费,终于摸清了笔尖钢的炼钢技术。
这个研发费到底多少没人报道,但肯定不是个小数。
但研发费还不算什么。
你在实验室炼出了合格的钢材,不代表你能低成本的在工厂炼出来。
太钢为了这个笔尖钢,专门改了一条生产线,把所有的设备和流程按笔尖钢的炼制流程进行调整。
你知道一条生产线意味着什么吗?
需要投多少钱这个就先不谈了,每条生产线都很贵这个是常识,但最关键的是生产线只要启动,你就不能停。
不存在说你炼半个月笔尖钢就把生产线改成炼其他钢,过一段时间再改回来这种事,生产线是不可能改来改去的,每改一次都代价巨大。
不能随便改生产线,也不能随便停生产线。
钢炉每熄火一次,点火费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因为当钢炉停转,整个炉子彻底冷却后,想重新加热到可以炼钢的千度高温,需要耗费的燃料是很多很多的。
所以,生产线上的钢炉只要启动,就不能停,必须要持续的炼钢,这样才能做到最低的生产成本。
太钢最小的钢炉,一炉能炼60吨钢。。。
这条笔尖钢的生产线启动后,就这么60吨60吨的对外出钢。
而中国每年辛辛苦苦造了380亿只圆珠笔,只需要1000吨笔尖钢。
要么停生产线,要么扩大销量,要么就炼一堆笔尖钢扔仓库吃灰。
太钢最希望的,自然是扩大销量。
瑞士和日本的笔尖钢售价12万人民币/吨,畅销全球。
为了抢市场,太钢咔嚓一声就把价格打到了5~6万元/吨。
不是太钢不想谋取暴利,而是瑞士和日本的企业耕耘这个市场半个世纪,绝大多数企业用惯了他们的产品,你不降出一个恐怖的价格,没人愿意买太钢的货,而生产线那边的笔尖钢已经在仓库吃很久的灰了。
品质相当的东西,太钢一口气把价格砸下来一半,那自然就能打开市场了。
生产线终于可以继续运转了,不需要停炉,也不需要把产品放仓库吃灰了。
这价格卖,太钢赚不到什么钱,但好歹没怎么亏钱,至少算是把政治任务完成了。
但瑞士和日本的企业就惨了,直接被逼的快破产了。
笔尖钢是一个很小的市场,全世界就几家小公司在搞,他们是这个领域的隐形冠军。
他们的创始人当初进这个领域时,竞争压力是很小的,然后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不断的用利润去逐步研发新技术,从而建立了一定的技术壁垒,让一般的小企业进不来。
但这种所谓的技术壁垒,对于大企业而言根本不值一提,并不是什么坚不可摧的技术屏障,想研发就能研发的出来。
但对大企业而言,这种小领域市场规模太小,小到无法入眼,没必要去关注。
而且大企业如果要从头搞研发,新购置生产线,综合成本绝对是要比买隐形冠军的成品要高的。
所以,考虑这种种原因,大企业就对这种小领域的隐形冠军视而不见了。
太钢这种玩法,摆明了就是宁可亏钱也要研发出来,然后还非要维持一条生产线的运转。
让中国人都能用上中国自己的圆珠笔钢珠,这属于政治任务,不属于常规商业行为。
还有那个高铁上的螺母,全世界都在用哈德洛克公司的产品,中国自己造不出来。
知道为啥造不出来么?
因为这个螺母的市场,全世界的年销售额总共加起来就1.3亿人民币。
工业领域就几个点的净利率,这个螺母就算夸张点,我给他按20%净利率算,一年也就2600万人民币的利润。
所以,哈德洛克公司是一个非常非常小的公司,员工总数不足100人,这几十个人什么都不干,就给全世界所有人造特种螺母。
哈德洛克公司的特种螺母满足了全世界的需求,但这个领域实在太小太小,小到垄断全世界也就只能养活几十个员工而已。
这个螺母虽然性能很好,中国暂时造不出来,但不代表中国没能力研发出来,只是真的没啥大公司愿意单独立个项目去和哈德洛克公司在这个小领域里血拼,而小企业又拼不过。
这种小领域就是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而很多小领域都是如此,所以才养活了很多隐形冠军。
中国其实也有类似的企业,比如说义乌某家公司的吸管。
全世界的吸管都从义乌这家公司进货,他们家拥有全世界2/3的吸管专利,主导发布了全球的吸管行业标准,每天生产1亿7000万根吸管,是全球吸管领域的绝对隐形冠军。
吸管这种简单的东西,被这家义乌工厂活生生的做成了高科技。
是其他国家造不出吸管吗?
并不是,而是义乌的这家工厂把成本压到了极致,压到其他人觉得造吸管无利可图了,于是就放弃了在吸管方面的生产和研发。
小公司看着这个领域眼馋,但没能力杀进来,也没有啥大公司有兴趣和义务这家工厂在吸管领域血拼。
欧美很多小公司,都是靠这些夹缝中的小领域市场活着,他们专精于一种产品,把这个产品做到极致,以此在大公司的碾压中活下去。
整个欧美日,除了巨无霸大公司,剩下的都是这样的小公司。
要么体量天下无敌,要么就有自己一技之长,专精于一道,不然你凭什么开公司?
欧美,尤其是日本那边,把这种迷你小公司专精于一道的行为,称之为“工匠精神”。
其实不是这些小公司喜欢当工匠天天研究一个东西,而是他们只能靠这个活下去,其他领域他们做不了,只有目前这个领域凭着当初创始人的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才能勉强活下去。
从某种意义上,义务的那家吸管工厂,也是工匠精神。
他的创始人,可以称之为吸管仙人,只不过中国人不喜欢这么中二的宣传词而已。
但欧美日的这些各行业隐形冠军,却被中国的小作文大吹特吹,最后的结论都是中国体制不行,所以打不过这些隐形冠军。
圆珠笔芯事件不仅轰动中国,也轰动了外国。
太钢被形势所迫,硬着头皮开了笔尖钢的生产线,捏着鼻子造笔尖钢。
640-13.gif
而瑞士和日本的笔尖钢隐形冠军,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没招谁没惹谁,祖传一家小公司,每年赚点生活费,怎么突然来一个这么大的巨无霸掀桌子。
悲惨的遭遇被曝光后,很多日本企业做出了对策,和中国公司合作的时候都千叮万嘱,不要宣传我们公司,不要夸我们的工艺。
想合作可以,但你不能宣传,否则我们公司拒绝和你合作。
这些小公司都是各领域的隐形冠军,他们只想默默赚点小钱,没兴趣掺和什么民族荣誉,也没兴趣成为什么国家技术制高点的旗手。
再来篇笔尖钢这样的小作文,自己不仅一毛钱赚不到,祖传的饭碗还有可能被砸掉。
对于中国的工业研发能力,我想很多人都小看了。
自从氢弹和洲际导弹技术研发成功后,我们就证明了全世界所有技术,就没有中国研发不出来的。
我们的工业体量和工业人口,已经达到了可以研发一切的地步,只是资源有限,研发有个先后顺序优先级而已。
中国工业体系实现了全覆盖,美国几乎没有办法在任何领域卡中国脖子。
特朗普用尽手段,也就找到了一个芯片来卡中国脖子而已,其他的领域都卡不住。
为什么芯片可以卡中国脖子?
不是中国研发不出来,而是芯片的更新换代速度太快。
没有任何人说中国研发不出来光刻机和芯片,哪怕是最悲观的技术专家都承认,芯片和光刻机这东西只要中国舍得砸钱,一定可以研发出来。
现在欧美最先进的芯片是5纳米,从今天开始算,只要中国持续砸钱研发,10年时间必定可以研发出5纳米,这个事实几乎没人否认。
他们认为中国没必要造芯片的理由,是等你研发出来了,欧美早就更新换代好几次了,你研发出来也是废品,卖不掉。
芯片领域2~3年就更新一代,这速度实在是太恐怖了。
可以说,芯片领域是先发优势最大的一个行业,所有行业里排第一,先发优势接近于无穷大。
10年之内中国肯定可以研发出5nm芯片,从光刻机到芯片制造一条龙全给你搞出来。这速度已经很快了,但还不够,因为也许3年后,欧美的3nm芯片就出来了,你只能跟着后面无穷尽的砸钱搞研发,始终无法收回成本。
这也是30年前中国放弃芯片行业的原因。
既然如此,为什么今天的中国敢于在芯片领域搞技术攻关,把芯片研发当成一个政治任务来做?
因为芯片3年一代的好日子快过去了。
芯片行业的物理极限是3nm,小于这个数值光刻机就失效了。
这不仅仅是达到了工艺的极限,而是已经达到了目前人类物理学的理论极限。
就是说从理论上说,芯片的最高等级也只能是3nm,不可能到1nm。
因为当制程达到1nm时,就进入了微观世界,量子力学的领域,到时候隧穿效应将会生效,电子可以自由的穿透绝缘层,导致芯片失效。
因此人类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除非人类的理论物理出现了巨大的跨越式突破。
不是所有的人类科技都可以无穷无尽更新的。
比如说炼钢工艺,在100年前这就是高科技,各种特种钢技术日新月异,始终在更新换代。
但发展到一定程度,炼钢技术就停滞了,就无法再更新换代了,发展速度变得极为缓慢,先行者的先发优势就没那么大了。
一些看起来很高科技的笔尖钢技术,其实分分钟可以破解,因为他本身工艺更新的速度就非常慢。
一旦芯片更新换代的速度慢下来,被中国追上来只是个时间问题。
笔尖钢是10年前的小作文,而芯片算是这三年的小作文。
这些小作文,你说究竟是卖国呢,还是爱国呢。
笔尖钢行业,已经进入了太钢纪年,耕耘半个世纪才积累出市场的西方公司掐死中国公知的心都有了。
而芯片,很快中国公司也会以吨为单位进行生产。
这生产线一旦启动,炉子没办法停啊。

撰写答案

请登录后再发布答案,点击登录

手机
浏览

扫码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