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转发了一篇文章《除了胡锡进,没人关心经济了》,并且引用了文中的一小段话,引发朋友圈刷屏。
这件事还是很有意思的,因为马化腾一共就说了9个字,也就是前面的引语”这段描述得太形象了”,不过,仔细揣摩他的心理状态似乎更耐人寻味。
除了胡锡进,没人关心经济了
客观讲,这些话本身一点都不敏感,表达方式也不算犀利。只是陈述了一些已经存在的事实。但确实让很多人觉得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儿,这实际上不太正常。
我们跳出这件事儿,探究一下这两年的一种现象——“怕说错话”。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态呢?估计可能是因为“说话”这个词现在变得敏感了,“因言获罪”也许是很多国人父母辈反复叮嘱的危险,这种恐惧不仅来自他们传承的基因,甚至也是中国人几千年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而朋友圈转发这个截图的朋友,很多人都表达了两个鲜明的观点:
其一,这是重量级企业家久违的发言,似乎之前相当长时间内万马齐喑的状态结束了;
其二,很多人非常赞同企业家对经济挑战的关切。所以说,马化腾开口说话,哪怕是引用别人的话,这件事本身被赋予了很高的现实意义。
“敢说话”连起来已经成为了一种正面词汇,却存在负面风险暗示,要是连成一句“企业家敢说话”就更可怕了,换上微博、头条上的那些舆论投机者会马上跟进一句追问:你想干什么?!
于是乎,恐慌就这样在一拨人噤声,一拨人肆无忌惮的挑动民意之中开始蔓延。不得不承认,最近两年商界内外人们的底层心态发生了颠覆式变化。这或许是超越外部中美竞争挑战,也是悬在企业家头上的另一把利剑。
中国的企业家群体,特别是成功企业家群体,应该说绝大多数都是遵纪守法并且爱国爱党的,他们也热衷于深耕于这个国家,奉献于人民。过去40年这个群体的发展和富裕,客观上也确实带动了整个国家经济的欣欣向荣。
另一方面,企业家群体绝大多数都是拥有全球视野和更为系统历史认知的人,长时间的拼搏和自我挑战让他们豪情万丈,但也必然非常的敏感和善于洞察。仅仅处理一些违法乱纪的企业家,对一些野蛮生长的行业严厉监管,不会动摇企业家群体信心。但“企业家不敢说话”这件事影响注定是更大的。
相信不信任这个国家的人也不会在这片土地上吐槽,他们早已经在哪个地方逍遥,甚至在看中国的笑话,凡是热衷于表达的往往就是胸怀大爱的。因此,挫伤信心后,简单的语言表态已经很难完全取信于他们,很多言行不一也必然让这个群体非常警惕,现在必须有更加鲜明的政策信号改变他们的“心有余悸”。
归根到底,能改变目前企业家“不敢说话”现状的最主要办法,可能还是政策纠偏,特别是对一些为了乌纱帽肆无忌惮打击企业家的地方政府的政策纠正。这方面注定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气正本清源。
此外,当前主管部门把系统性修复企业家信心作为一个大课题展开研究也非常有必要,“修复企业家信心”也需要一个系统的顶层设计。包括引导企业家积极对国家发展献计献策,鼓励企业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批评意见,鼓励民间商会性质的机构多开展群策群力的社会活动,这些都会慢慢的让商业的自由言论声音得到恢复,信心也会逐渐恢复。而最终解决以上多重矛盾的根本点必然是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对企业家乃至所有人合理表达的保护。
看来,对于本文探讨的话题确实“人心思变”。最后想说的是,企业家不敢说话这件事背后并不是具体哪方面的错误造成的,而是一个复杂性商业系统纠偏和升级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阵痛,“法律遵从”和“合规经营”这两个要求在任何国家都没有错。但还是应了那句话——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能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
解决“企业家信心”这个牛鼻子问题并不影响很多本应该做的对野蛮生长的治理,更不是国家治理正常工作的退缩。我们相信只要方法得当,合理引导体制内外预期,政府治理的进步、官场风气进步和企业合法合规的进步可以齐头并进。
让我们一起期待充满激情企业家群体早日回归我们的视野,没有企业家的贡献和积极参与,我们很难在与美国甚至欧洲的战略竞争中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