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食用菌精深加工一直是薄弱环节,野生食用菌以速冻品、烘干片与盐渍菌等产品形式为主,缺乏精深加工制品。同时每年在收购加工过程中大量野生食用菌次品及加工边角料被废弃,造成巨大资源浪费。
如何对这部分野生食用菌资源进行高值化利用是目前创新研究的焦点。
以野生食用菌边角料为原料,基于生物酶复合定向催化与热反应风味调配等高新技术开发天然风味调料是云南野生食用菌精深加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针对云南野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野生食用菌风味成分组成,天然风味调料的发展及其开发前景进行综述,旨在为野生食用菌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同时对推动云南野生食用菌产业化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野生食用菌种类 云南野生食用菌丰富多彩
据统计,云南省野生食用菌近900种,隶属于2纲11目35科96属,约占世界2000多个品种的1/2左右,占我国900多个品种的90%以上。云南牛肝菌属、菇属、侧耳属等种类资源
在全国乃至全球都非常丰富,珍稀野生食用菌有50多种,产品曾一度供不应求,可供大宗出口的的野生食用菌有松茸、鸡枞、干巴菌、牛肝菌、青头菌、羊肚菌、鸡油菌、块菌、竹荪、奶浆菌、块菌等,其中,最具经济价值的是松茸、鸡枞、牛肝菌、干巴菌、青头菌,这些品种每年出口创汇在我国单项农产品中长期位列前茅,同时在我国食用菌行业及云南省生物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小小野生菌串起了年产值超百亿大产业 成为云南人专属的财富密码
但野生菌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 无序采摘、运输加工缺乏规范等也较为严重
如何野生菌破解产量质量之“困” 从“卖资源”转变到“卖品牌” 也成为云南野生菌产业亟待破除的瓶颈
野生菌像古茶树一样,是云南的名片,是云南人的宝贝,保护好它们,让更多人喜欢和分享,是一件赏心乐事。
保护重于发展
保护野生菌原产地的生态环境,绝对禁止深挖滥采,禁止一切人工干预野生菌生长环境的行为;在存储和运输环节,杜绝一切影响野生菌品质的保鲜技术和手段;加强市场建设和规范,加强组织管理,借助目前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高铁和航空运输,最大限度减少中间环节,让农户得到实惠。
从“卖资源”转为“卖品牌”
从业者应当转变观念,定位高端、健康、营养,从“卖资源”转为“卖商品”,继而再到“卖品牌”。同时加大人才培养,让一批懂技术、懂管理的高层次人才充实到行业中来。一方面要加大对野生菌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有效地宣传、普及给老百姓;另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支持,并制定相关的标准。
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近年来野生菌被大范围地无序采摘、过早采摘,除了市场的驱使外,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应持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野生菌资源保护,维护云南野生菌品质形象、实现野生菌资源可持续利用。2021年,《昆明宣言》呼吁珍稀名贵野生菌主产区应尽快通过地方立法或地方行政管理条例,颁布野生菌保护发展办法。
不要刻意制造“资源稀缺”
近年来,云南野生菌反而走向了另一面,用尊贵的身份感提升菌种价值。比如松茸,主打高端路线,和不可替代的营养价值。但松茸等名贵品种的菌种不是无限的,一旦刻意制造稀缺,只会加速对菌种的过度采挖,无法形成产业“护城河”。
打造好“云菌”品牌“ 是优势所趋也是众望所归
希望在未来 全世界都能吃到云南的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