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托人带一封信要多少钱?原来这么贵!

发布于 2022-10-26 10:19:02

如今,我们已经很少用书信来传递信息,但在古代,它是传情达意、沟通信息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可以说,书信文化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现在大家把“书信”当作一个复合词来用,其实在古代,“书”和“信”是有区别的,“书”指信件;“信”指使者,即传递信件之人。
在古代,邮政系统并不完善,特别是战争时期,所以才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以及“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信笺穿山越岭,当在手中展开,哪怕只有短短几个字,都足以让人内心波涛翻涌。
那么,在靠书信才能传递消息的古代,又如何才能将信件送出去呢?
WechatIMG5425.jpeg

查看更多

关注者
3
被浏览
594
1 个回答
胡子小镇
胡子小镇 认证专家 2022-10-26
胡子小镇 www.HuziXiaozhen.com

首先,我们讲讲官方寄信。

据甲骨文记载,商朝时就已经有了邮驿,周朝时进一步得到了完善。那时的邮驿,在送信的大道上,每隔34里设有一个驿站,驿站中备有马匹,在送信过程中可以在站里换马换人,使官府的公文、信件能够一站接一站,不停地传递下去。

我国邮驿制度经历了春秋、汉、唐、宋、元、明各个朝代的发展,一直到清朝中叶才逐渐衰落,被现代邮政取代。

但是,驿站是古代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是专门给皇家和官府服务的,古代平民是不能用的。直到宋代,官方送的只能是公文,后来才允许送一些官员的私信,不过只能一封。

那么,古代民间百姓送信怎么办呢?有很多朋友都会想到“飞鸽传书”。

在一些影视剧中,寄信人把需要传递的信息写在一张小纸条上,塞进一个很小的盛放工具里面盖好,绑在鸽子的腿上,再将鸽子放飞,鸽子自己就会飞到目的地。

那么飞鸽传书,真的靠谱吗?

首先,鸽子需要特殊训练,人们之所以会选择鸽子,是因为鸽子认识自己回家的路,就像倦鸟归巢一样。它们虽然具备先天优势,但要想要成为一只传递消息的信鸽,还需要大量地训练。

再者,古代的鸽子可不便宜哦!普通大众谁会有闲心专门去养鸽子?成本太高了!

所以,飞鸽传书这种方式显然不太能推广开来。

还有另外一个寄信途径,就是依靠官员调转或进京述职,也可以帮人捎带信件,但前提是得有个做官的朋友,还得能不厌其烦地帮助你。这种寄信方法,显然不能作为普遍方式被推广。

古代除了官员出差,还会经常各地走动的,就是商人。商人自然是无利不起早,如果需要他们帮忙递信,是需要收费的,一般是几十文钱,折合下来相当于现在的百十块钱。寄封信要花这么多钱,对于平民百姓来说确实是有点儿“肉疼”。

作为普通老百姓,寄信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找熟人捎带。古人一般不出门远行,除非特殊情况,比如说书生赶考,所以,古代最常见的熟人带信就是赶考的书生。

但是,这个方法非常不方便,也没有时效性,毕竟古时移动速度真的很慢,所以家书是非常难得而珍贵的。

来源:《古代人是怎么投递信件的》北京台文艺频道

撰写答案

请登录后再发布答案,点击登录

手机
浏览

扫码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