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溪古村的“代言人” 王益中,为常州人留住乡愁

发布于 2023-03-30 05:44:03

2018年08月21日 07:03:47 | 来源:现代快报

705731d7b0daa0ba3b85ec4cb344cebb.png
王益中为焦溪古村多年奔波

   焦溪,这个至少有1200多年历史的古村,曾是武进、江阴、无锡三县交界处的商贾重镇,2012年,常州规划院历史文化保护小组来此调查,发现焦溪尚存明清、民国时期老房子800间,共3.5万平方米,是至今常武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村。原本这个古村已经淡出了人们视线,是王益中,从2010年开始,不断为焦溪古村奔走、宣传……

  金冬波 葛小林

 

 只想给后人留住乡愁

  今年67岁的王益中,曾任武进县(市)人民政府副县(市)长、常州市乡镇企业管理局局长等职务。他是焦溪人,焦溪在他的记忆里非常美好,穿镇而过的两条河,龙溪河和南溪河,连接长江和太湖,使得这个位于武进、江阴、无锡交界处的偏僻乡镇成为商贾重镇。“听老一辈说,焦溪街上商店超过200家,涉及粮食、生猪、木材、典当、银楼等30多个行业,其中米店和饲料店超过70家,百年老字号商铺多达38家。”

  退休后,王益中回老家的机会多了,看到老街老巷老房子的破败,他心里很痛,“我参观过很多古村、古镇,其实在焦溪,小桥流水、石板古道、黑瓦白墙、飞檐翘角,一点不少,充满了江南水乡韵味。”从2010年开始,他去查各种有关焦溪的文献资料,走访村中每一位老人,将焦溪的陈旧记忆一点点梳理出来。

  “走访下来,我们发现村里明清和民国的老房子有800多座,共3.5万平方米,这么大的古建筑体量,比起乌镇、周庄等江南古镇来,毫不逊色。”王益中说,这种老房子东西山墙、前后包檐,自墙根以上一半用当地山上开采的黄石砌成,用铁搭扣钉住,上方再接青砖墙,称为黄石半墙。焦溪的古街道,都是用金山条石铺设,条石下面是下水道。这样的黄石半墙和金山条石路在其他江南古镇难得一见。

  随后,他开始奔走旅游、规划等多个部门,呼吁政府对古村整体保护和开发,还邀请文保专家谢辰生等人士来到焦溪考察。在他的不懈宣传和推广下,2014年,有着悠久的历史、完整的村镇格局、江南明清商贸市镇的传统,焦溪村成为常州市第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同年11月,又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成为中国传统村落。

  如今,常州专门制定了《常州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7-2030)》,将焦溪古村和周边的舜山查家湾、寺墩遗址等结合,打造山水相映、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旅游度假区。

 

 用文笔绘就家乡情结

  王益中的家乡情结,他的热情和执著,让乡民们深受感动,不少乡民们主动加入焦溪古村的保护和宣传队伍中来。2015年4月,“龙溪河畔志愿者服务队”成立,170多名头戴红帽子、手戴红袖套的志愿者活跃在焦溪大街小巷,为慕名前来的游客做向导。

  焦溪初中退休老师、画家、书法家梁梦佳先生,将老房子修缮起来,建成了书画院,让焦溪古村的老房子有了文化的载体……

  王益中开始了对焦溪周边的舜河、舜田、舜山、舜井、舜迹桥、舜祠和舜庙的研究,并出任常州市武进区舜文化研究会第一任会长。

  他写下了46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舜河弯弯》,对焦溪地区流传已久的有关舜的故事作出了全新的诠释。他的第二本小说《舜河潺潺》写的是常州人文始祖——延陵季子的故事,在他的博客中进行连载。书中运用了大量常州方言,展示常武地区原汁原味地方文化。

  关注王益中博客的一位名叫“水右干一”的网友评价说:“再优秀的历史文化也需要艺术作品来包装。焦溪有幸,出生若干位爱它到骨子里的文化人。其中一位叫王益中,除了将它推向全国,还用长篇小说为这个村子穿上嫁衣。”

  王益中说,他发现自己有强烈的家乡情结,今后依旧会为焦溪的发展奔走,用笔记录焦溪风貌,记录发生在舜河两岸的故事。

  (来源:现代快报 编辑/李瑶)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新文创系信息发布平台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条评论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