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全球奖最佳导演的 赵婷抹黑中国了吗?

发布于 2021-04-27 11:57:16

2021年3月1日,赵婷获金球奖最佳导演登上微博热搜榜。
赵婷是中国第一位获得金球奖的女导演,在国际上,曾经也只有一位女导演拿到过这个奖项。
网友们纷纷祝贺,表示同为中国人,不禁与有荣焉。“华人导演”的字样,并且话题中没有带“中国”字眼,网友们由此推断赵婷早已移民。那么赵婷是不是中国人?赵婷有没有抹黑中国?
image.png

查看更多

关注者
0
被浏览
1000
1 个回答
Maple
Maple 2021-04-27
中加头条

转载自公众号:为你写一个故事 作者: 雷斯林
这本来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然而就如同过去许多事件一样,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随着赵婷的名气越来越大,关于赵婷的种种黑料,也随之在网上曝出。
宋丹丹在第一时间发文祝贺。
image.png

网友们质疑赵婷国籍,并且有人翻出赵婷抹黑中国的言论。
于是舆论也向着另一端倾斜。
关于网上的这些争议,我们进行了查证。
1,赵婷是不是中国人?
赵婷登上热搜,人们以她是中国人为傲,但环球网的报道,让网友们嗅到了一丝不对劲。
image.png
“华人导演”的字样,并且话题中没有带“中国”字眼,网友们由此推断赵婷早已移民。
之所以网友们会如此认为,是因为赵婷近几年都不曾在国内,甚至从15岁出国后,所有经历都是在国外。
image.png
在赵婷15岁时,宋丹丹和赵玉洁结婚,不出一年,赵婷便出国留学了。
毫无英语基础的她,先是在英国读了寄宿学校。
因为更喜欢美国,所以找了美国最好的高中,18岁拿到美国签证后,去了洛杉矶高中就读。
高中毕业,她升学到美国蒙特霍利约克学院,学习政治学。
本科毕业后,对电影十分热爱的赵婷决定进入纽约大学电影学院读硕士。
赵婷在这二十几年都不曾回到国内,一直在国外生活,而且电影又是完全美国化的题材,加上环球网的报道,网友们便对她移民这件事深信不疑了。
当看到网友的质疑后,环球网修改了微博内容,加上了“中国女导演”字样。
image.png
而且,在央视的新闻里,也称赵婷是中国女导演。
image.png
但这一切都没有消除网友们心中的猜疑,仍然认为赵婷早已是美国国籍。
除此之外,在2020年接受采访时,赵婷也说过:“终究美国现在是我的国家。
image.png
而后,这篇内容被修改了,原因是,编辑在转述时打错了字。
image.png
"now"被改成了"not",意思从“终究美国现在是我的国家”,变成了“美国到底不是我的国家”。
其实联系上下文去看,也能看出端倪。
如果是now,前面她刚提到“我没有美国人拥有的那些(文化上的)压力”,如果后面又说“毕竟美国现在是我的国家”,很难讲通。
但如果是not,就很通顺了:“我肩上没有美国人拥有的那些压力,也感受不到那份历史沉重感。毕竟美国不是我的国家”。
当然,关于这点,网友也有质疑:
image.png
总之,现在在百度百科上,赵婷的国籍仍然是中国:
image.png
维基的中文版显示,目前网上有两种说法:
image.png
而英文版,则显示国籍为中国:
image.png
因为纽约时报前几天给赵婷澄清:“她是中国人”。
image.png
至此,关于赵婷国籍的争议也告一段落。

根据上面种种信息综合出的结论,虽然无法肯定,但她依然保留中国国籍的概率应该是高过她已经加入美国国籍的概率的。
否则这些美国媒体也不会专门写东西澄清她是个中国人。

我个人觉得没必要太纠结她到底是不是中国人,也不是说一个中国人加入美国国籍就是”抹黑中国”了,相信很多网友也能想明白这件事。
所以关于赵婷,更大的争议在于,她到底有没有“抹黑中国”。
2,赵婷有没有抹黑中国
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是一张来自外网的截图,内容是转述13年的采访,赵婷曾说:“中国遍地谎言”。
有人怀疑是恶意p图,因为网站上的内容现已被修改。
image.png
可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找网页时光机看一下,就知道原版是怎样的了。
image.png
这一段,在我们互联网上被一些博主翻译成了:
image.png
我觉得这段翻译有点夸张了。

因为要理解这段话,你得看原文语境,当时她拍了一部电影叫《哥哥教我唱的歌》,说的是印第安少男少女成长的故事:
image.png
整个新闻稿也是在介绍“25个独立电影的新面孔”:
image.png
文章着重介绍了她的电影,说这是一个美国本土的故事,讲的是印第安保留地中发生的事情。
而在说”抹黑中国“那段话之前,赵婷表示:

赵说,促使她进入政治学的,是一个类似的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叛乱的拉科塔少年,他如何在一个青少年自杀猖獗的环境中找到了成长方法的故事。
image.png
然后我们重看赵婷“抹黑中国”的这段话:
image.png
应该能看出,这段话的重点不在于中国,而在于她作为一个青少年,她自己成长的环境中充满了谎言。她是在类比她自己的成长环境以及她作品中印第安少年的成长环境,这个环境中“充满谎言”。
所以这段话应该这么翻译
她总结道:“这可以追溯到我十几岁在中国的时候,那会儿我身处的地方到处都是谎言。”你觉得自己永远都无法摆脱困境。我年轻的时候,接受到的很多信息是错的,这使我变得非常叛逆,去反叛我的家人和我自身的背景。之后我突然去了英国,重新了解了历史。我在文理学院学习政治学是我弄清真实事物的一种方式。用信息武装自己, 然后再挑战我小时候荒谬的谎言。
包括后面她也强调了,因为她成长的环境充满谎言,所以她对自己的家庭和背景非常叛逆。我觉得这是很多青少年都会有的情感。
这篇采访后面重新编辑的内容,也基本在表达这个意思:
“赵婷表示她在中国的叛逆期,让她很想去国外留学。”
image.png
所以一些网友觉得赵婷的言论不应该上升到“侮辱中国”、“抹黑中国”的层面。
image.png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段里确实提到了“她生活的环境中充满谎言”、“在中国的时候,她收不到真实的信息”以及“到英国重新学习她的历史后,她觉得充满力量”。
所以网友觉得这话“抹黑中国”也确实没错。
image.png
我自己觉得,单独说“中国遍地谎言”,确实构不成抹黑中国,也可能是在指出问题。但如果联系她采访的上下文语境去说这个话,其实是在把中国人和印第安群体作类比,所以这件事也不能简单苛责网友上纲上线。
这件事上,我觉得这位网友说得比较客观:
image.png
只是经过这么些年的洗礼,我们也知道西方媒体最喜欢的,就是找到一个移民海外的中国人,然后想方设法让TA说出”抹黑中国“的言论。

这个想方设法,可以是语言诱导,也可能是直接篡改意思。以此能证明中国的路线是错的是坏的,他们的路线是对的是有普世价值的。
所以此类文字转述类的采访,终究不是视频不是语音。所以关于现在网上一大堆表示赵婷是“恨国者”的言论,终究还是太武断了。
image.png
3,导演的身份,重要吗?
很多人可能会下意识地回答不重要,然后说一些大道理,什么导演的作品最重要,艺术作品没有国籍云云。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现在这个世界,上面都是太理想主义地回答。现在不但导演的身份重要,就连演员的身份,在广大网友心中都非常重要。
所以《老友记》的制作人要为电视剧的主角没有黑人痛哭流涕。
image.png
所以迪士尼选了黑人演员来演新的小美人鱼:
image.png
这些你觉得不可理喻对不对?那是因为你没生活在美国也不是黑人。
再拿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赘婿》来说(我至今没看过一集,也几乎不看此类电视剧),因为电视剧原作者,之前以前接受采访的时候说的“我写男频爽文,为什么需要女读者?”
image.png
于是这部剧开始被人集体抵制,被人在影评网站集体刷一星差评,现在还经常登上微博热搜,说这剧“不合女权”。
还有之前春节档的《唐人街探案3》,因为电影情节中出现了“一群黑帮把一个女护士误认为僵尸,暴打了她一顿”的情节,被很多人认为是“导演厌女”,乃至整个电影厌女的证据加以抵制。
这些你是不是就觉得“挺合理的”?
当然,如果你觉得这也不合理,那再看看这些年被批“辱华”的一大堆电影、广告、品牌、个人。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是不是一个比一个能共情,一个比一个有道理?
所以也不能怪这几年“政治正确愈演愈烈”,不能怪全世界人民都在拿放大镜翻人旧账找人黑历史。我们本质如此,总有一个能戳到你G点上,让你暴跳如雷,加入到上纲上线的行列中去。
真正让人难过的,并不是大家越来越爱上纲上线了,而是全世界范围内,上纲上线都越来越有用了。
以前是“既然我没犯法,那你看不惯我也没办法,你不服憋着。”。
而现在是大家要在创作时,考虑到每个人的感情,然后在这世界上各种群体的舒适区中找一个最大公约数,再在那个小区域里面小心翼翼地创作。否则就等着”痛哭流涕道歉”,甚至“下架撤档”吧。
就拿赵婷为例。
中国这里很多人骂她是美国人,是二鬼子,在讨论导演的身份。
image.png
image.png
而你上了twitter,发现他们也在讨论政治、性别和肤色。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太阳底下有新鲜事吗?

反正太阳明天会照常升起。

04
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争议中,最受伤的,莫过于那些容忍程度较高,只想看一部好电影的观众了。
这篇文章发在小号,每个人都表示太累了,太疲惫了,不想再争论了,只想看个电影咋这么难。
image.png
image.png
现在又有传言表示电影撤档,相关话题已被屏蔽。
image.png
话题下,又有人表示这电影是纯粹美国视角的电影,质疑中国人为啥要看这么一部电影。
很简单啊。
《无依之地》获奖无数,在这篇文章里甚至都展示不全:
image.png
想看这样一部电影有错吗?

“残害动物”、“歧视黑人”、“辱华”、“厌女”、“反人类”....

一个又一个帽子,以前只是针对艺术作品本身做审查。

逐渐上升到导演最近的言论,然后上升到导演过去的言论,上升到影视作品改编原作作者过去的言论,上升到电影里每一个情节都要符合“普世价值”....
难以想象以后会快进到什么程度。仿佛有那么一群人,尤其是某些豆瓣小组,一些微博营销号,每天每夜做的,就是到处找人“三观不正”的证据,变成了“三观猎人”。

他们会从一些细枝末节中抠字眼,不断地放大,通过幻想和推理,站在正义的制高点批判。
一个人,只要有一个细节没做好,就“辱X”了。然后因为他“辱X”了,所以他之前做的所有美好创造,给世界带来的所有感动,也都“辱X”,都变成一滩烂泥,谁要是喜欢,谁也“辱X”。(X可以是很多字)
这难道,不是一种道德绑架吗?
这难道,不恐怖吗?
我知道是奢求,我也知道这个世界已经朝着身份政治,朝着割裂的价值观一去不复返了,但我还是希望这样的速度,可以慢一点,再慢一点。
毕竟我真的很爱在电影院看电影啊。
-END-

撰写答案

请登录后再发布答案,点击登录

手机
浏览

扫码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