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们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这些难题会让我们头痛欲裂,但是如果以局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也许就会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正如中国古人所讲,“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为身处在世界之中,所以我们会被很多东西冲昏了头脑,而看不透事情的本质。
就好像那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道理是这个道理,但大多数人在面对类似的问题时,很难将自己置身事外。实际上,如果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就可以用最理智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从而找到问题的本质所在,也就能解决问题。
而我们所熟知的比萨斜塔在面临倒塌风险之际,一个小孩,利用了这种思维,解决了一个无数专家学者都没能解决的问题,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比萨斜塔毫无疑问是建筑史上的一座重要建筑。在发生严重的倾斜之前,它大胆的圆形建筑设计已经向世人展现了它的独创性。
一、比萨斜塔的历史背景
说起比萨斜塔,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塔都是笔直的,只有它是倾斜的。而它之所以被世人皆知,除了的独特造型之外,更是因为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在这座斜塔上做了一项非常著名的实验。
许多人认为比萨斜塔是在设计之时故意设置成倾斜的状态,以此来显现建筑设计的巧妙之处。但是经过科学家们的研究后发现,比萨斜塔最初是一座笔直的建筑,但是因为地质结构的改变,从而才产生了倾斜。比萨斜塔是在1173年开始动工的,在修建期间,曾经因为战乱等原因,长时间停工两次,前前后后花费了大约200年才完全建成。
目前已经成为了当地最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可以为城市带来许多额外的收入。从这座钟楼建成之后,再往后的600年的岁月中,它便开始慢慢的倾斜,最早建造它的目的是用来敲钟的,可是因为塔身的不断倾斜,上面的大钟再也没有被敲响过,因为人们都害怕,一旦受力不均匀,这座著名的建筑便会坍塌。
二、人们对比萨斜塔的研究
至于为什么这座塔可以倾斜600余年至今未倒,不同领域的专家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看法。建筑学方面的专家,通过对比萨斜塔的建筑材料,以及它的结构和日常维护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发现比萨斜塔的每一块石板都是经过独特雕刻的,可以说每一块都是上好的石雕艺术品,正是因为这些石块上雕刻着细致的图案,所以使石块和石块之间的连接性增强,有效的防止了比萨斜塔的倒塌。
而地质学家也对比萨斜塔周围的地质结构进行了详细而周密的考察研究,经过考察后发现,比萨斜塔周围的地质是沙土结构,比较松软,而且比萨斜塔的倾斜方向并不是一直都没有改变过。
在很早之前,比萨斜塔是向东方倾斜的,但是现在比萨斜塔已经停止了向东方倾斜,转而向南方倾斜。这种多角度的倾斜方式也是维持比萨斜塔斜而不倒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不同的专家从各自擅长的领域进行研究,都可以发现影响比赛斜塔倾斜的原因,所以大家都感叹:这是一个多种事实交汇而组成的奇迹。
三、为了拯救比萨斜塔做出的努力
即使比萨斜塔的构造如此的巧夺天工,但是它依然面对着随时可能坍塌的风险,早在2000年的时候,意大利的多位科学家预测:比萨斜塔即将会因为倾斜角度过大而坍塌。意大利政府不得不将比萨斜塔景区彻底关门拒绝任何游客访问,同时当地有关部门也向全球发出了求助信息,号召大家一起想办法来阻止比萨斜塔的坍塌。
在这条求助信息发布不久后,当地部门就收到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巧妙方案。这些方案有的是通过外部支架来支撑比萨斜塔,这样一来便严重影响了比萨斜塔的正常旅游参观。而有的项目虽然看起来无可挑剔,但是实行起来的难度却非常大,甚至还有的项目就是纸上谈兵,根本不可能实现。
工作人员每天都要仔细的查看每一个方案,然后将可能实行的交给专家组们进行讨论分析,但是这些方案都没有达到专家组们的要求。然而比萨斜塔的倾斜速度却越来越快,这就使得专家们不得不加快方案设计的进度,他们开始和时间赛跑,争取将比萨斜塔挽救回来。
四、小男孩的灵感拯救斜塔
就在所有人都感到无望的时候,有一位专家从一个小男孩的漫画中找到了灵感,决定采用地基应力解除法来维护比萨斜塔。这种技术很简单,但是观点十分新颖,没有一个人想到过。这项技术的原理是在比萨斜塔倾斜的反方向下开始掏土,然后比萨斜塔会因为重力而向后倾斜,这样它的重心变向后转移,从而便减少了倾斜的幅度。
这样的方法实行起来非常简单,唯一的难点便是要经过周密的计算和测量,确定需要挖走多少土。虽然计算的过程比较复杂,但是计算的原理人们现在已经完全掌握,所以很容易便确定了具体的数目。经过多年的修缮,比萨斜塔终于被扶正了接近50厘米,可以说是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再次向全世界的游客们开放。
这件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时候我们应当摒弃惯性思维,因为它会让我们的思绪陷入死胡同,无法看到崭新一面。无形中为你我上了一道枷锁,其实是不对的,狭隘的。
拓宽思维边界,不将自己局限于现有思维。当一个人愿意接受新变化,人生才有可能更加精彩。愿我们不断打破自己,提升自己,重塑自己,从而让自己更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