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美国管制清单的中国企业和实体越来越多。
2023年3月28日,美国商务部对5家中国企业实施新的贸易限制。这是自2月上旬之后,美国第4次对中国企业采取管制。这样一来,自上一次更新清单(1003家中国公司被美国列入黑名单)至今,进入到美方黑名单上的中国企业达到了1110家。
具体而言,进入到实体清单(Entity List,EL)的中国企业数量达到了638家;进入到未经核实清单(Unverified List)的中国企业数量为162家;进入到美国国防部CMCC清单(Chinese Military Companies Sanctions List)的中国企业数量有104家;进入到美国财政NS-CMIC清单的中国企业有206家。
如果把美国政府其他部门,例如总统办公室的行政令等,计算在内的话,被管制的中国企业和个人将超过1500家。
自2018年至今,针对这1110家中国企业的管制措施,是中美关系的温度计。这在半导体、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反应。中国的半导体和自动驾驶,感受最为直接。
针对半导体领域的管制,2022年10初的出口管制措施,具有分水岭的意义:逻辑芯片不能超过14nm,DRAM存储芯片的上限是18nm,NAND闪存芯片的上限是128层。美方对中国半导体的管制采取了更为灵活与精准的封控。
基于这些措施,美国与荷兰和日本已经达成了协议,共同限制半导体对华出口。按照已经公开的信息,日本和荷兰的具体措施会在4月-6月期间公布。在半导体设备的控制上,中国的美线和非美线供应即将被完全掐断。
2023年3月21日,美国商务部在《芯片法案》的细化方案中增加了国家安全保护条款,28nm制程的逻辑芯片成为新的红线,这是比14nm更有力道的手段。
从中国拥有最先进制程的半导体大厂的状况看,7-14nm突破之路已经被堵死,28nm的设备面临断供,它将被迫退回到40-45nm的领域。在摩尔定律还没有被突破的情况下,理论上或者实验性的国产化替代,不能代替大规模的商业化。
基于这样的现实,自动驾驶会被区分成两部分:自动驾驶和中国自动驾驶。缺乏先进晶圆代工厂的自动驾驶,不能叫全栈式。此外,国内主流造车新势力主打的全栈自研概念,掩盖不了高价转买A100芯片的事实。中国汽车再无全栈式。
按照媒体的报道,4月份美国会出台更多针对半导体领域的管制,这份名单会越来越长。
以下是涉及到中国企业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