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育
线上教育
热解决方案 散热 制冷

注册于 3年前
个人主页被 10935 人浏览

回答
117
文章
34
粉丝
16

2021年,特斯拉通过增加一个新的热泵改进了Model Y,从而将效率提高了10%。冷却电路集成到车辆的单个加热和冷却管理系统中,该系统优化了整个车辆的热能。特斯拉为Model Y重新设计了加热和冷却系统,以利用电力加热和冷却的低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车辆热系统的效率。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解释说:“特斯拉暖通空调团队想出的解决方案是建立一个局部加热回路。因此,在打开另一个阀门之前,这个东西基本上只是自己旋转起来,在局部变热,然后试图加热座舱。”
热泵本质上是反向工作的空调系统。热泵将温暖的空气带入汽车,即使在亚冰点的温度下也是如此。更重要的是,由于热泵保留了电池的热量,它们增加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还有哪些电动汽车有热泵?
捷豹的I-Pace
宝马最新的i系列汽车
现代的Ioniq 5
奥迪最新的e-Tron
起亚的EV9
日产Ariya
所有新的特斯拉车型

电动汽车主要使用锂离子电池为其电动机供电。锂离子电池在50度至110华氏度之间的温度下非常好,具有公认的理想温度是70度。在冰冻温度下,锂离子会减速,不能很好地保持能量。
然而,许多电动汽车都配有热泵,EV热泵吸入空气,压缩空气,然后使用冷凝器的热量来提高电池或汽车内部的温度。热泵提高了电动汽车的效率,因为它们从现有来源传递热量,而不是创造热量。
几款电动汽车型号用电阻式加热器加热座舱,电阻式加热器使用电力加热电阻。这个过程从电池中汲取了大量能量。配备热泵的电动汽车可以采用与座舱预处理相同的高效工艺来预处理电池。
热泵的性能系数(COP)每使用1单位电力,可以达到3-4单位的热传递单位。例如,热泵的效率比电阻式加热器高3-4倍,它将100%的能量转化为热量。电阻式加热器的COP为1。
牛津大学和监管援助项目的一项研究使用了北美、亚洲和欧洲7项实地研究的数据,这些数据表明,即使在远低于0°C(32ºF)的温度下,热泵的效率也是燃烧或电阻式电加热技术的2到3倍。事实上,即使在接近-30°C(-22ºF)的温度下,它们的表现也明显优于基于化石燃料的竞争对手。

热泵并不是绝对意义的环保,问题主要出在制冷剂!
来源:产业在线

01热泵的概念

水往低处流,水泵是能将水由低处送往高处的装置。热能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热泵则是能将热能由低温物体转移至高温物体的装置,可以为用户提供采暖、制冷、热水、烘干等功能。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可以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我们都知道,在自然状态下,我们不能将外部寒冷环境中的热量带到更加温暖的室内环境中。但科技的发展则是通过理论及相关设备将自然状态下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实现,而这项将热量从冷环境传送到热环境的热泵技术已存有150多年了。
36283dc74e765059caf62645b6163bac.jpeg
热泵本身并不生产热,只是热的搬运工,基于逆卡诺循环原理,用少量电能驱动机组,通过热泵系统中的工作介质进行变相循环,把低品位热能吸收压缩升温后加以利用。

热泵作为绿色低碳的热能供应方案,具备环保节能、能效比高、运行费用低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工业、农业及交通等领域,有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助力全球“碳达峰、碳中和”进程的必然路径。

02热泵的工作原理

热泵的主要构件包括制冷剂、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等。热泵系统通过多个阀和泵的控制,能够把热量从温度低的地方搬运到温度高的地方,具有制冷制热两种工况。目前市面上存在着三种典型的热泵空调系统,分别为直接式/间接式/补气增焓直接式热泵空调系统。其中,采用增焓技术的热泵空调系统能够缓解低温环境下制热效率偏低的问题,目前国内厂商也开始逐渐开发测试采用增焓技术的热泵系统。

热泵系统的核心原理是一个封闭循环的回路,其中的介质被称为冷媒或制冷剂,它在此循环回路中被连续地压缩和膨胀。在每次被压缩和膨胀时(即每一轮工作状态),制冷剂将热量从低温环境中‘抽取’并传送到高温环境中。空气并未作为冷媒使用,尽管它不会造成污染且无成本,因为其每轮工作状态的热效率相当低,实际使用的冷媒是能够在吸收热量时蒸发,散发热量时冷凝的液体。液体形态的改变过程能够在每一轮工作循环中极大地提高热效率。将循环方式调转,这类设备既可用于供热也可用于制冷。

image.png
热泵原理图

03热泵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电动汽车热泵空调是指应用在电动车型上的空调系统。热泵空调系统以电动空调压缩机,利用制冷循环可逆转的特点,集制冷与制热为一体,具有通用性好、结构紧凑、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已成为车载空调新趋势。在冬季制热工况下COP可达2-4,能效多倍于当今普遍使用的PTC加热,可以有效延长20%以上的续航里程。且限制其使用的低温结霜问题也已有多种解决方案, 是目前为数不多适用于电动汽车制热的有效技术。

热泵空调的核心零件包括四通换向阀、电动压缩机、电子膨胀阀、换热器等,国内厂商已完成零部件全覆盖,主要包括三花智控、银轮股份、奥特佳。

image.png
热泵空调主要零部件

搭载车型逐步增加,国外搭载技术已经过5年验证,日产Leaf、丰田普锐斯等销量极佳。近期捷豹i-pace也将搭载热泵空调系统。国产电动汽车完成热泵装载从0到1的突破,荣威Ei5、荣威MARVEL X、长安CS75 PHEV等三款车型覆盖纯电和混动,其中荣威Ei5年底销量有望突破3万。到2020年热泵渗透率可达10%,2025年可达30%。

单车价值为3300元左右,比传统空调高出1000元。2017年电动车空调国内市场规模为18.3亿元,预计到2020年翻三倍达到54亿元;全球市场规模2017年为40.6亿元,预计2020年达到117亿元。

image.png
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原理图

在电池技术没有突破性进展的前提下,热泵空调是降低续航里程损耗最佳的解决方案,2025年30%渗透率市场空间将近150亿元。另外在家用方面地源、水源、空气源热泵的市场空间更大,但电动车用热泵对于汽零企业是一个全新的增量市场,可为提前布局的企业提供更多增长的确定性。

国际一级供应商电装、法雷奥、翰昂、马勒、博世等早已推出系统解决方案,电装深耕日系车企,热泵至少装配三款车型,技术成熟经验丰富;法雷奥推出新型制冷剂HFO-1234yf热泵系统;翰昂系统及零部件全产业链供应;博世拥有成熟的电动整车热管理系统方案。

国内供应商加码热泵空调,动作不断。三花智控完成除压缩机外零部件全覆盖,且在CO2制冷剂布局超前;银轮股份热泵系统在改装的江铃E400上整车试验成功;奥特佳电动涡旋式压缩机国内市占率30%,曾发布补气增焓低温热泵系统;格力日前也发布了搭载双极增焓技术的车载热泵系统。

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及市场需求的增长,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行业销量快速增长,据资料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688.7万辆,同比增长95.6%。这催生了庞大的热管理需求市场。而热泵空调系统作为实现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行业也将迎来广阔发展空间。

04热泵系统 VS PTC加热系统

驾驶舱空调系统主要有两种技术路线:PTC制热与热泵空调制热。二者各有优缺点,PTC低温工作条件下制热效果好,但耗电。热泵空调系统低温下制热能力差,节电效果好,可有效提高新能源汽车冬季续航。

image.png
电动汽车驾驶舱热管理两大技术路线对比

在制热原理上,PTC系统与热泵系统的本质区别在于热泵系统使用冷媒从车外吸热,而PTC系统则使用水循环在车内制热。与PTC加热器相比,热泵空调系统涉及加热时气液分离,冷媒流量压力控制等技术难点,技术壁垒与难度都显著高于PTC加热系统。

热泵空调系统制冷制热均以电动压缩机为核心,采用一套系统。而PTC加热模式下以PTC加热器为核心,制冷模式下以电动压缩机为核心,两套不同系统模式进行运转。因此,热泵空调模式专一,集成度更高。

image.png
电动汽车PTC空调工作原理图

在加热效率上,为了获得5kW的输出热量,由于电阻损失,电加热器需要消耗5.5kW的电能。而带热泵的系统只需要2.5kW的电能。压缩机使用电能压缩冷媒,在热泵换热器产生所需的输出热量。因此,综合考虑经济和社会效益,热泵空调取代PTC已是大势所趋。

image.png
热泵空调与PTC空调加热效率对比

05热泵是否环保?

热泵的历史始于1973年的石油危机,其后果是燃油价格的迅猛上涨。燃料的危机让人们意识到,在某些场合,可以从冷源中抽取热量而不需直接燃烧产生热量。也就是说,可以使用热泵取代锅炉。热泵的真正普及是在2000年之后,除了之前所提及的燃料价格问题外,更多的是出于对环境的考虑,因为燃料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使人们更加关注于环境,更多使用清洁能源。

然而,热泵并不是绝对意义的环保,问题主要出在制冷剂。早年对制冷剂的环保要求是, 不要损害臭氧层,考核指标是 ODP(全球变暖潜能值);随着第三代制冷剂(HFCs-不 消耗臭氧)逐渐占据主流(基本做到不破坏臭氧层),2016 年《基加利修正案》通过, 对制冷剂的环保要求,从 ODP 升级到了 GWP(全球升温潜能值)。目前主流热泵用的制冷剂仍是 R410A,属于第三代制冷剂范畴,GWP 值达到 2088,并不低,甚至高于其替代对象 R22 的 GWP。所以,到目前为止,热泵还难以做到绝对意义上的环保。

目前,初具下一代制冷剂潜质的主要是 HFOS 和天然制冷剂,都拥有超低 GWP,但都还不完美。HFOS 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安全性,但其系统性能总体有所下降。天然制冷剂除了 CO₂(R-744)外,要么毒性较大,要么可燃易爆,安全问题比较突出;CO₂ 虽然安全性较好,制热性能也非常优秀,但其工作压力明显高于其他制冷剂,对压缩机及其配件系统的要求较高,需要进行相应调整。从全球暖通龙头大金的战略来看,R32和R290 是综合安全性、碳排放以及产品性能考虑,下一阶段投入使用的主要制冷剂选择。

在气候变化协议的推动下,消耗臭氧层的制冷剂和具有高全球变暖潜值 (GWP) 的制冷剂正逐步被淘汰。在住宅和商业建筑中,转向使用热泵技术对减少碳排放和实现区域以及全球的气候变化目标具有革新意义。下方的表格展示了常见制冷剂的特性,其中一些正逐步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低GWP制冷剂。此外,在设计新的热泵系统或升级现有的制冷剂产品时,还需考虑当前和未来解决方案的供应状况。
640.jpeg

06 总结

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有着远高于PTC的制热能效,国外车型搭载经验已有数年,国内品牌也在不断追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随着汽车电动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车用热泵空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热泵空调整体也在朝着以下三个方向发展:

6.1 向环保、全场景节能、极端环境适用性等方面发展。研发新型替代工质、高效热泵空调系统及其部件,如超临界CO2热泵空调、新型高效补气压缩机、高效微通道换热器,解决制热能耗大、能力不足等问题。研发适用于极端环境等地区的新型热泵空调,提升整车的适用性。

6.2 向整车热管理方向发展,满足整车需求,负责电池系统、电机与功率器件等的热管理保证系统运行在最佳温度区间,提升系统节能效果和可靠性。

6.3 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对环境温湿度、车内温湿度、出风温度、电池温度、水温、工质温度和压力、车内空气指数等进行监控并自适应调控电动执行机构,以实现系统的节能性和舒适性。

随着更优良的环保型工质的应用、压缩机能效的提升、换热器性能、空调管路、系统设计的优化,特别是超临界CO2热泵技术的突破,将不断提升电动汽车的环境适用性、舒适性和智能化水平,未来电动汽车用热泵空调将迎来高速发展,成为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028fbfddbc3078ec5c784eddf9980ec1.png

紫外线与红外线的区别在于两者的波长不一样,紫外线波长在10nm至400nm之间,波长比可见光短,但比X射线长。红外线(Infrared,简称IR)是波长介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其波长在760奈米(nm)至1毫米(mm)之间,是波长比红光长的非可见光,对应频率约是在430 THz到300 GHz的范围内。室温下物体所发出的热辐射多都在此波段。

中波紫外线的照射可以诱导皮肤在15分钟内生成1,0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这种维生素对健康有积极的正面影响。它能控制钙的新陈代谢(这是维持生命正常运作的中枢神经,以及骨骼生长和骨密度)、免疫、细胞增殖、胰岛素分泌,和血压。过度暴露于紫外线辐射可能会导致晒伤和某些形式的皮肤癌。

红外线可用在军事、工业、科学及医学的应用中。红外线夜视装置利用即时的近红外线影像,可以在不被查觉的情形下在夜间观察人或是动物。红外线天文学利用有感测器的望远镜穿透太空的星尘(例如分子云),检测像是行星等星体,以及检测早期宇宙留下的红移星体。红外线热显像相机可以检测隔绝系统的热损失,观查皮肤中血液流动的变化,以及电子设备的过热。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比可见光强,像红外线导引常用在导弹的导航、热成像仪及夜视镜可以用在不同的应用上、红外天文学及远红外线天文学可在天文学中应用红外线的技术。

电视的遥控机是用的红外线和验钞机是用紫外线。
image.png

网上 看到一篇文章《为什么国外把邮件当微信一样发?》觉得很有意思,然后随笔写下这篇文章分享给你,希望给你有启发。

我曾在微软工作近十四年,深刻知道,邮件确实是国外企业(尤其是美国)的第一沟通工具。我们在入职的时候,甚至受过写邮件的培训。开头怎么写,字体怎么选,结尾怎么说,微妙的情绪怎么拿捏。等等等等。

大家确实很喜欢用邮件,也很依赖用邮件。想想黑莓。之所以那么火,就是因为有两点:

1)实体键盘。

2)push mail的服务。

所谓push mail,就是把异步的邮件,变成实时通知。看看黑莓曾经的成功,你就知道邮件是多重要了。

我过去十几年收发的邮件,有几十个G的大小。所有这些邮件,我都一直存着。有时也会翻出来看看。我在微软技术部门时,就是在邮件产品部门。所以对邮件更理解。

所以,说说我的看法。

国外喜欢用邮件,或者说中国人不喜欢用邮件,有三个原因。

(本文首发于微博)

image.png

第一,就是企业邮件的普及。

虽然我们也曾经有过新浪邮件,QQ邮箱,网易邮箱,但这些都是“个人邮箱”。

@microsoft.com,这是企业邮箱。@qq.com,这是个人邮箱。

很多公司给我发邮件时,都是qq邮箱。我就知道,这家公司还没有完成内部信息化。在用免费的网络邮箱。

为什么企业邮箱很重要?假如你公司有1000人,每个人都用自己的qq邮箱,你怎么记得住每一个人?拿小本子记吗?这就阻碍了内部协同。而当你用了企业邮箱后,从“组织通讯录”里选人发邮件,才能真正提高协同效率。

美国的企业邮箱普及率很高。有了企业邮箱,就相当于有了一套“账户系统”。基于这套账户系统,慢慢开花结果,长出了各种各样的协同方式,甚至邮件文化。

中国也有公司尝试过做企业邮箱。比如张小龙。他的foxmail卖给腾讯后,做了腾讯企业邮箱。但一直没有成为主流。

image.png

第二,写邮件能力开始了逆向选择。

一旦邮件变成了人的第一工具,工具就会反过来逆向选择人。

你会不会起标题?懂不懂结构化表达?

知不知道什么时候用“回复”,什么时候用“全部回复”更礼貌?

把谁放在“抄送”栏,符合规矩?什么时候用“密送”?

什么时候该回复,什么时候重启一封新邮件?

如何不用一直看电脑,但又让人感觉自己无时不在?

请假或者出差,如何设定“Out-Of-Office”的消息?

该不该用颜色、加粗、大字、下划线强调自己的句子?

能极好地掌握这些明规则和潜规则,才能在从来没有见过面的人当中,获得对方的认可,好感,甚至支持。他们更有机会做得比别人好。相反,不会写邮件的人,就会有晋升的障碍。

写好邮件,不是晋升充分条件,但一定是必要条件。你读一些高管的邮件,会感觉,有一些邮件,已经不是邮件是技术了,而是表达的艺术。

逐渐地,每一个重要岗位上的人,都是写邮件的高手。这就是土壤。这个土壤,又会继续逆向选择。写邮件,就变成了见面之外的,第二礼仪。

image.png

第三,然后移动互联网来了。

然后,移动互联网来了。WhatsApp来了。微信来了。这种极高效的即时沟通工具来了。
什么是即时沟通?

我刚才说,邮件是异步沟通。我发邮件的时候,你不一定在电脑旁。我先发,你有空再看。但是即时沟通,是我拿着手机,你也拿着手机,我们同时聊。

即时沟通,当然比异步沟通效率高。但是,也有缺点。那就是不结构化。所以,各有优缺点。

但是,但是,但是,写不结构化的东西,要容易啊。

这就像内容产品,从公众号到视频号,是势不可挡的。

为什么?因为写文章的难度,远远大于拿手机自拍。

能拍视频的人,远远多于能写文章的人。

所以,不管你多喜欢公众号,视频号都是未来。

但是,我们在从不同的起点,走向那个未来。中国企业因为没有经历过完整的邮件时代,所以直接从电话时代,走向微信时代。而美国呢,则是从邮件时代,走向WhatsApp时代。

对中国个人和企业来说,从电话迁移到微信,太容易了。本质这两个都是即时沟通工具。

但对美国企业来说,从邮件迁移到WhatsApp,就难很多。因为要从异步沟通,迁移到即时沟通。这意味着,他们在邮件时代建立的所有社会共识和文化,都要推倒重来。

所以,在中国,微信迅速变成了全部。而在美国,WhatsApp只是邮件的有益补充。

这就像信用卡和移动支付。

美国有极其完善的信用卡体系。所以PayPal来了,但大部分人,在大部分场合还在用信用卡。那个系统太完善了。PayPal是有益补充。

而中国,因为信用卡还远远不够完善,本来就不习惯用信用卡的你,就直接跳过了这个历史。

电商也是一样。今天美国线下零售非常完善。所以电商来了,成了有益补充。但中国的零售还很薄弱,效率还很低,电商就来了。立刻,对传统零售摧枯拉朽。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

虽然说,我们进入了即时消息时代,甚至进入得比美国更彻底。

但我还是建议你要学会写一封好邮件。

因为,那样的异步沟通,更能练习你的结构化表达。节省彼此的时间。

经常有人在微信上问我问题。我会回答:写封邮件给我吧。

然后,然后经常就没有然后了。

因为把自己的想法,结构化表达出来,太难了。但是,这也太重要了。

祝你,能写一封好邮件。

华为27名高管都毕业于哪所大学?

据华为官方网站的消息,华为的管理层分为董事会和监事会,其中董事会成员有17人,监事会成员有10人,总共有27人。
c00cb7b841ef85314905cb0787f9a9d5.jpeg
这27人中,包括公司CEO任正非和他的女儿孟晚舟,这两个人肯定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下来大家比较熟悉应该是余承东,因为他掌管的华为的手机业务。每次新手机发布会都会用他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啰嗦半天。

华为的高管团队中,除了孟晚舟,还有两位女士,一位是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今年比较出名的海思总裁何庭波,另外一位是毕业于西北大学的公共事务部总裁陈黎芳。

华为这27位高管毕业于全国17所大学,其中人数最多是华中科技大学,有4人,下来是北京邮电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各有3人。这27人中,毕业于陕西大学的就有8人,占到了30%,看来陕西大学对华为的贡献很大。这其中就包括余承东,他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上的是清华)。

这17所大学没有一所不是211,录取分数最低的应该是云南大学。其中任正非毕业的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后来被重庆大学合并。还有一位董事毕业于长春邮电大学,这大学后来被吉林大学合并。

下面是上榜的17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4人)、西安交通大学(3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3人)、北京邮电大学(3人)、东南大学(2人),武汉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哈工大、西北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北大学、云南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

下面是华为27位高管的简介,以下内容来自华为官方网站。

董事会成员17人

1、梁华 董事长,出生于1964年,毕业于武汉汽车工业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博士。

2、郭平 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郭平先生出生于1966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硕士。

3、徐直军 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先生出生于1967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博士。

4、胡厚崑 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先生出生于1968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本科。

5、孟晚舟 副董事长、CFO,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硕士。1993年加入华为。历任公司国际会计部总监、华为香港公司首席财务官、账务管理部总裁。现任公司CFO、副董事长。
640.jpeg

6、丁耘 常务董事、运营商BG总裁,丁耘先生出生于1969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硕士。1996年加入华为。

7、余承东 常务董事、消费者BG CEO,出生于1969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清华大学硕士。

683a1e111ab3840955d400e6c316d3e4.jpeg

8、汪涛 常务董事、产品投资委员会主任,出生于197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硕士。

9、徐文伟 公司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出生于1963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硕士。

10、陈黎芳 董事、公共及政府事务部总裁

2ececdad3e6c75b6c9cb33eab87b05ce.jpeg

出生于1971年,毕业于中国西北大学,1995年加入华为。

11、彭中阳 董事、总干部部部长,出生于1968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本科。

12、何庭波 董事、海思总裁、2012 实验室总裁,出生于1969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硕士。

image.png

13、李英涛 董事、网络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出生于1969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

14、任正非 董事、CEO,1963年就读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后就业于建筑工程单位。

15、姚福海 董事、全球采购认证管理部总裁,出生于1968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本科。

16、陶景文 董事、质量流程IT总裁,出生于1971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

17、阎力大 董事、企业BG总裁,出生于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本科,1997年加入华为。

监事会成员10人

1、李杰 监事会主席、审计委员会主任

出生于1967年,西安交通大学无线电通信学士、计算机图像处理硕士。1992年加入华为,历任研发工程师、国内代表处代表、莫斯科代表处代表、独联体地区部总裁、全球产品行销总裁、全球技术服务部总裁、人力资源部总裁、片区联席会议总裁、公司总干部部部长等。现任公司监事会主席、审计委员会主任。

2、周代琪 常务监事、首席道德遵从官、道德遵从委员会主任

出生于1947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4年加入华为, 历任ATM产品经理、多媒体部总工程师/总经理、硬件总监、西安研究所所长、产品解决方案干部部部长等,现任首席道德遵从官、道德遵从委员会主任。

3、任树录 常务监事、首席后勤官

出生于1956年,毕业于云南大学,本科。1992年加入华为,历任慧通公司总裁、华为基建投资管理委员会主任、华为内部服务管理委员会主任,现任华为首席后勤官等。

4、尹绪全 常务监事

出生于196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硕士。1995年加入华为,历任公司南非地区部总裁、TK业务部副总裁、光网络产品线总裁、销服体系干部部部长、全球采购认证管理部副总裁等职务。

5、李今歌 常务监事、审计委员会成员、内审部总裁

出生于1968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本科。1992年加入华为,历任地区部副总裁、地区部总裁、全球产品行销部总裁、南部非洲片区总裁、片区联席会议成员、人力资源委员会成员、亚太片区总裁、审计委员会成员、内审部总裁。

6、李大丰 常务监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出生于1966年,本科毕业于长春邮电学院无线电工程系,获学士学位,研究生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获硕士学位。1996加入华为,历任北京办事处销售副主任、天津办事处主任、石家庄办事处主任、电信系统部副部长、南非地区部销售副总裁、MTN系统部部长、东南非地区部总裁、区域财经管理部总裁、中东非洲片区总裁、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等。

7、宋柳平 监事、首席法务官、首席合规官

出生于1966年,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后。1996年加入华为,历任产品战略规划办经理、知识产权部部长、对外合作部部长、PSST成员、法务部总裁、专利委员会主任、贸易合规与海关遵从委员会主任、人力资源委员会纪律与监察分委会委员、审计委员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委员、首席法务官、首席合规官等。

8、田峰监事、亚太片区总裁、纪律与监察委员会主任、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成员

出生于1969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1995年加入华为,历任石家庄办事处主任、国内营销干部部部长、市场财经部部长、中东北非片区常务副总裁、中东地区部总裁、中国地区部总裁、安捷信网络技术公司总裁、人力资源管理部副总裁(主持工作)、华为大学常务副校长、华为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人力资源委员会纪律与监察分委会主任、片区联席会议管理团队常务成员、子公司董事资源局主任、中亚俄片区总裁、公司干部管理团队成员、审计委员会成员、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成员、纪律与监察委员会主任、亚太片区总裁、监事会监事等。

9、易翔 监事、中东非洲片区总裁、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成员

出生于197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本科。1998年加入华为,历任巴基斯坦代表处代表、中东地区部总裁、区域财经管理部总裁、公司副CFO、区域管理部总裁、美洲片区总裁等, 现任中东非洲片区总裁、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成员等。

10、李健 监事、欧洲片区总裁、公司干部管理团队成员、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成员

出生于1973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2001年加入华为,历任尼日利亚代表处代表、加纳代表处代表、西非地区部总裁、销售与服务体系总裁特别助理、客户群及区域业务支持部总裁、东北欧地区部总裁、人力资源委员会成员、片区联席会议管理团队常务成员、片区联席会议副总裁、LTC全球流程责任人(GPO)、美洲片区总裁等,现任欧洲片区总裁、公司干部管理团队成员、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成员。

—————END————

目前阿根廷一位候选人想要放弃本国货币,而是采用美元化,如果这个事情做实了,那对阿根廷的政治,经济,社会造成无法想象的冲击。
9e_副本.jpg

一般来说,管控一个国家最直接的东西就是货币。

如果一个国家放弃本国货币而采用其他货币,那这个国家就有可能会丧失了很多经济管理权,和政治管理权。这为它们的未来发展埋下巨大的隐患。

不过,如果其他国家要是和放弃美元的国家关系搞好的话,那没有问题。例如中国的人民币是津巴布韦重要的流通货币。中国的人民币对津巴布韦的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物价稳定起了巨大的作用。

而当时美国全面制裁打压津巴布韦,几乎摧毁了津巴布韦的经济和政治。

如果阿根廷放弃本国货币而选择美元作为本国货币,那阿根廷有可能会走上津巴布韦的老路。

相反,如果阿根廷和中国合作,一定可以变得更好,逐步由穷变富有。

阿根廷应该看一下美国是如何摧毁津巴布韦的

琴澳如何破题中医药创新发展?“横琴生产+澳门监制”破梦为实

读创/深圳商报驻珠海记者 方良腾

近日,澳琴大健康产业绿色发展论坛以“一会展两地”形式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简称“合作区”)以及澳门举行,吸引来自澳琴两地的政府官员及京粤港澳大健康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等近百人参加,共商产业发展。

发展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是合作区四大产业之一,也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合作区产业配套和政策环境的日趋完善,越来越多中医药企业选择合作区。自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简称“产业园”)落成发展至今,逐步构建覆盖中医药、化妆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医疗服务等多领域的产业体系,产业集聚效应初具规模,为澳门“1+4”适度多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横琴平台“撑腰”澳门

近日,澳门澳邦药厂有限公司跨境委托粤澳药业有限公司在横琴生产的“马交牌千里追风油”获得澳门药物监督管理局签发的首张澳门药品跨境“委托制造许可”批件。“澳门注册+横琴生产”是合作区为澳门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创造有利条件的生动注脚。

“‘横琴生产+澳门监制’为澳门品牌在横琴扩产增量提供了可行性,提升了澳门品牌的竞争力。”澳邦药厂有限公司技术发展总监刘帝恒表示,本次药品跨境委托生产打通了药监部门数据审批、物料海关流通等跨境委托的全流程。

去年10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支持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大力扶持在澳门审批和注册、在合作区生产的中医药产品、食品及保健品,相关补贴最高可达2000万元。目前,合作区正加快制定具体申报措施,将于年内出台。

产业链的构建离不开专业平台支撑。目前,产业园引进企业191家,其中澳资企业61家,承接了8个港澳已上市传统外用中成药、5个同名同方药、13个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开发和注册备案,1个已上市产品的二次开发。其中,协助澳门企业研发的2个同名同方药获得澳门预销售许可;协助澳门企业的1个港澳已上市传统外用中成药(止痛活络摩擦膏)获得内地《药品注册证书》,成为澳门第2个通过简化注册审批程序在内地获批上市的外用中成药。

合力推动产业化国际化

推动中医药产业化、国际化是琴澳联合实现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合作区正努力推进国际一流、特色鲜明的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新高地建设,尤其是澳门高校在合作区的产学研基地频频联合企业开展生物医药大健康领域的产学研转化项目。

比如,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成果频出,与广东九州制药有限公司共建联合实验室,进行中药药食同源系列功能性食品和中成药品的开发;与广西柳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联合实验室,进行中药经典名方开发合作等等。该合作机制背后是澳大教授引入国际前沿的研究成果和优秀的科研团队,而企业带来实验设备、产业人才、产业链条及应用场景,形成“源头创新—技术转化—人才培育”价值链,从而赋能琴澳产业发展。

此外,作为横琴中医药产业的重要载体,产业园通过开展国际教育培训,拓展了葡语国家中医药市场。以澳门为窗口、莫桑比克为试点,横琴创新推出“以医带药”的国际化推广模式,并在佛得角及周边国家复制推广。

知乎3000万点击:普通人跨越阶层有多难?突破口在哪里?

0 1

父母是每个人的起点 也是绝大部分人的天花板

这代人大部分都比父母混得强,是因为父母被耽搁了。

再往后几代,大家就能看出来我这句话的威力了。

美国英国德国那边的成熟型社会,这一点非常明显,绝大部分孩子没法超过自己的父母。

我经常看到一些父母自己一事无成,教育起孩子来头头是道,但是孩子却好像故意跟他们对着干,就感到非常有意思。

因为绝大部分父母都没有意识到,孩子是在模仿你们啊,你是怎么做的他就会怎么做。

当然了,等他长大了,他也会去教育自己的儿子,并且头头是道。但是孩子依旧当做听不见,然后该干啥干啥,爹啥样他啥样。

也就是说,排除低概率基因变异的情况,孩子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两套基因:

一套是生理学意义上的基因;

你娃长得像你,跟你有着一样的瞳孔颜色和耳垂形状,这是生理基因。

另一套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基因。

你娃做事方式也很像你,思考方式也很像你。

如果没有义务教育,你娃大概率就是你的翻版,这就叫社会基因。

有了义务教育还好点,毕竟能跟着牛顿学点基本常识,跟着鲁迅学点骂人话。

如果学的比较深,还可以知道什么叫薛定谔的猫咪。

不再局限于所有知识都来源于家长,但是家长无疑对孩子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

也就是说,富人会把自己的一些经验传承给孩子,穷人会把自己的各种玩意全部传授给下一代。

尽管很多东西他自己也知道不对,但是不知不觉也就传递下去了。

这样的结果,往往是父母啥样孩子啥样,多么令人悲观和不安的消息。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从父母那里并不能学到多少有用的生存技能。

因为父母自己也不大明白,而且这种状态会一直通过“社会基因”向下遗传。

这一点在农业时代特别明显,因为那时候读书是奢侈品,并不能像现在这样随随便便就接受到知识。

一般的家庭根本不去想读书识字的事,经验几乎都是从父母那里来的。

只有曾国藩他们那种小地主家庭,大儿子老老实实在家种地,剩下的孩子里选个脑子灵光的圈起来抓学习。

这代人考个秀才,下代人就可以考个进士什么的。

等着这个娃如果出息了,就把家里其他兄弟也带出去。比如后来曾国藩牛逼了,就把自己的俩兄弟曾国华和曾国荃也带出来,跟他一起在外边打仗立功。

后来那个曾国华阵亡在了三河镇,另一个弟弟曾国荃后来混的风生水起,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也还不错。

大家看出来了吧,古代整体遵循的就是一种“进化算法”。

一步一步来,每代人中择优培育,如果一个人发达了,大家一起跟着发达。

现代社会跟古代相比,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最早起源于德国,被认为是后来德国和美国迅速赶超英国的杀手锏。

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重点是挖煤纺织嘛,技术含量不高。

英国当时把工人当牲口使,用死了一批就换一批,根本没人力资源一说。

德国最早开始普及义务教育,在电力时代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得有相关知识才行。英国那种“牲口教育”模式就落伍了,因为不识字的人没法操作电力设备。

注重教育,全民素质高的德国和美国后来居上,这招后来又成了日本中国等后发国家的杀手锏。

义务教育强行把孩子们送学校,一方面可以抓好爱国教育。

美国那样的一个大熔炉国家,每天早上孩子们都要背诵誓词,就是那个大家熟知的“上帝之下,不可分割”,时间长了,国家意识就出来了。

民国时期没有义务教育,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是中国的。这个没开玩笑,马督工之前就讲过,“中国人”这个概念完全彻底普及,不到七十年。

义务教育另一个优势,就是打破“社会基因”。

父母知道的东西就那么点,而且有可能是个神棍,这个也没瞎说,韩国遍地神棍,发达国家里也是如此。

比如说美国那边很多神棍,在家跟孩子说是上帝用了七天创造了世界。

学校有义务教育,孩子被拖到学校强行灌输宇宙大爆炸,进化论,分子生物学什么的。

这200年里,美国信教比例大幅下降,跟普及义务教育强相关,现在美国信教比例应该是一半左右。

在中国也一样,这些年创造了不少奇迹,穷的掉渣的村里竟然能考几十个大学生,改变了命运,突破了父母天花板,不得不说义务教育功德无量。

不过这毕竟是少数,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出现了一个情况,发现各个层次的人都聚在一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优秀的人会聚在一起。

这倒也不是他们故意排外,而是一种能从数学上证明的“同质化分层”机制,这玩意跨越物种,跨越文明,都存在。

也就是说,假如你是个穷人,你离开了家庭,尽量不受家庭影响,但是你的社会阶层,决定你周围的人普遍不是特别优秀的那种。

你从他们身上学不到太多的东西,你想牛逼就得突破这个圈。

0 2

随着经济社会的继续发展 到处都会演变成一个个的圈子

一般社会初期的时候,都比较平等,有点像把水和油使劲摇一摇,在一段时间内混在了一起。

但是静置一会儿,慢慢就恢复到水油分离状态了,各个阶层会形成明显的界线。

这个不要觉得不合理,全世界都这样,古代现代也都这样。

比如中国以前也不像现在,我读大学那会儿我们这些“土炮”去大城市读大学,发现大城市里的人跟我们其实差的不太多,也都不咋时髦。

当时我们班的城里人,住着那种大城市里很常见的单位宿舍,我去看了还觉得不如我们小县城小平房住得爽。

感觉2008年左右是个分水岭,城乡迅速就分化了,大城市的年轻人越来越潮,跟村里的长得都不太一样。

我当初的大学同学现在已经在大学教上书了,他有次跟我感慨,说他站在讲台上,一眼就能看出学生们哪个是大城市的,哪个和自己一样是村里来的。

而且他发现一个事,最近这几年越来越明显,大学里,他这样的人越来越少,自己上大学那会儿全校都是土炮的盛况,已经不再重现。

其实观察欧美就能发现,欧美已经在稳定的制度下发展几百年了,社会变得非常稳定。不像我国这样经历完革命也才七十年,正儿八经的稳定发展也才三四十年。

现在大家就开始讨论富豪阶层,中产阶层神马的。中产阶层们一年能在孩子身上花十几万几十万,教育演变成了军备竞赛,大家都觉得努力一下还有希望。

在未来,这种状态只会越来越严重,而且呈现出“圈子化”,各种不同的圈子一起快乐地玩耍。

有的圈子里的人,只需要维持现状不坠落就可以了,有的圈子却需要不断向上突破。

有点像有些人住在高楼层,只要维持不掉下来就行了,有些却需要气喘吁吁爬上去。

问题是高楼层的人,在竞争中维持很高的优势,层次越低的人资源和条件越差,爬起来就越难。这个不是在说我国,全世界都这样,而且越成熟的社会越这样。

下图是德国的一个情况,5%的人拥有德国将近一半的房子:
image.png
剩下的人大部分租房。
image.png莱比锡有5%的人有房,剩下的人租这些人的房。
image.png之前网上有个说法,说是德国人就不急着买房,所以房价不高。

后来我问我们几个公司的德国小伙伴,我说你们德国人真有这么豁达的房地产消费观?

他说只有傻逼才不喜欢房,他们攒不住钱,而且买房后对生活影响太大,普遍买不起房。德国政府是很鼓励买房的,首付非常低,但是大家依旧不太能买得起。

如果按照现在的模式发展下去,很快也会出现欧美的那种明显分层效果:

牛逼家庭从一开始就买了好学校的学区房,然后通过好小学升好初中,然后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的路径就上去了。

当然了,这里不是说进了好小学就一定能上名校,欧美顶级私立也没这个效果,但是概率会大增。

对应的,普通人就概率大减,受教育权利就这样一点点向上移动,能扭转不?也不是不能,但是不太好搞。

比如明清的时候,朝廷就发现一个大问题,南方在科举考试中比北方厉害的多。原因很多,比如南方受战乱祸害较少,很多知识家族底子足。

这些知识家族往往藏书上万册,甚至有藏书楼,历代都有人在朝廷做官,熟悉科举套路,辅导下家里孩子自然有加成。

更重要的是,从宋朝开始,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南方可以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培养小孩这个事业里。

南方读书的孩子,无论是比例还是数量,都远远超过北方。

福建和浙江这两个省的书院数量,比其他省份加起来都多,经济实力的优势会反馈到所有层面,包括教育。

所以中国从明朝开始,就有点像现在的录取模式,各个省都会有照顾,而不是简单的全国一起录取。

但是在各省内部,依旧是有些地方霸占了全省绝大部分名额,跟现在多像啊,现在不也是各省那几所重点中学,会拿走一大半名额嘛。

所以吧,不要怀疑,随着经济的继续发展,社会再演变一些年,到处都会演变成一个个的圈,你进不了这个圈,你就做不了某些特定的事。

举例来说,孩子进不了某些好的学校,你就考不上211和985,或者说很难考上;如果上不了这类大学,将来就没法进入那些互联网公司。

说这个并不是准备贩卖焦虑,而是一种即将到来的客观现实,或者说已经来了。

0 3
消费的枷锁 穷人和富人的消费方式差距很大

在《穷爸爸富爸爸》里,有句话对我打动特别深:

穷人和富人都会买奢侈品,穷人往往用他们每个月的血汗钱购买,那些本应该用来投资或者留给他们的子女的财富。

富人则是用他们所产生的资本购买。

穷人购买了奢侈品后确实让他们看上去富有了,但他们随即进入了债务危机。

每月的工资用来偿还债务,并继续贷款,他们进入了恶性循环。

也就是普通人把自己的工资花了,而一些有富人视野的人会把钱攒下来,买那种可以带来流水的东西。

能带来流水的东西叫资产嘛,然后花资产带来的钱,因为那个收入算被动收入。

而且穷人消费和富人消费差距很大。

之前德国的一个顶级房地产商,有个言论特别有意思。

他说财富积累到一定时候,钱是花不出去的。

你买辆豪车,车升值了,你买个手表,手表升值了,你买金子,金子升值了,你不能通过消费来消灭钱,这可能就是有钱人生活的枯燥之处吧。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这类资产消费什么的东西吧,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难的要死。

最基本的一点,这些年慢慢的大家都开始意识到如果买几套房子,然后坐着当包租公,那该多爽。

可问题是道理都懂,怎么办?

这个问题首先最难的,就是需要大笔的启动资金,去哪找?

如果慢慢攒钱的话,估计得攒到天荒地老才能攒出来房子的首付,但问题就是赚的钱不够多嘛。

对于大部分穷人来说,最难的事情就是钱不够花,怎么攒钱买资产?

有人说可以借贷嘛,但是流水少的情况下,大杠杆几乎是找死。

更郁闷的是,穷人信用不太行,借不到钱,或者借钱成本太高。

这里说的信用不是生活里说的那个信用,而是银行对你的信用评级。穷人没有抵押物,评级低,银行要不不借给你钱,要不利息高的要死。

但是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的钱90%以上是从银行贷出来的。

对,没写错,市场上90%以上的钱都是贷款,你贷不到钱,很多游戏就不带你玩。

所以吧,这件事对于那些有条件但是消费观有问题的人,是一个非常好的启发。

但是对于真穷人来说,几乎无解。明知道当前的生活方式越走越窄,但是依旧只能这样走,这可能是世界上最郁闷的事了。

当然了,有些人属于“道理都懂,客观条件导致没法操作”,但是依旧有不少人脑子里真缺根弦。

我有同学研究生毕业后去当村官了,他说国家给贫困户是有拨款的。

但是很多贫困户,并没有好好的把这部分钱利用起来,不少人到手后随手就瞎花了。

他感慨有部分人穷是缺机会,有部分人真是活该穷,扶不起来。

0 4
习得性无助 绝大部分正常人对人生有种“认命感”

下边这段话是从微博“硅谷王川”那里看到的,非常有启发。

我其实有类似感觉,但是一直没能用语言概括出来,直到他发了个帖子出来,我也不必总结了,直接抄过来:

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处于一种缺乏选择的状态,大脑潜意识会慢慢认为做任何事都无法改变现状改变自身命运。

于是会进入一种所谓 learned helplessness (习得性无助)的状态,变得更为消极。

即使情况改变,有机可乘时,也不去行动。

这种情况严重时,会导致免疫力下降,甚至忧郁症。

当有很多选择时,自我掌控感非常强大,这样人可以长期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势,对身心健康很有好处。

当然选择过多的时候又有3个问题: 决策需要耗费更多精力,选择后犯错误的可能性更大,因为犯错误造成的心理挫折感更强

Barry Schwartz 《选择的悖论》(paradox of choice)

大家看到了吧,如果长期不做选择,大脑就会变得很消极。

很多人说自己感觉自己快要得抑郁症了,其实完全可以反思下是不是自己平时几乎没啥事需要自己选择,完全是生活逼着你在往前走?

这种状态下,时间长了确实会产生一种越来越强的消极状态。

既不想改变,也不想去想改变的事。这也是我这些年目睹的强人和穷人之间最大的差别。

绝大部分正常人似乎对生活有种“认命感”,觉得也就这样了,凑合着过吧,又不是不能过。

但是强人总有种碰上问题就主动去解决,解决了还要优化,优化了还要固化的习惯。这两种思维一开始可能效果不太明显,持续10年,非常可怕。

说到这里,得祭出我们这张图了:
image.png
很多事都是你得做很久很久完全没起色,最后一小段时间一飞冲天。

比如学英语,公号涨粉,文化观念的传播,财富的积累,甚至这段时间疫情在各国的爆发曲线,都是这个。

一开始都很缓慢没进展,跟乌龟似的,突然间就雄鹰展翅一飞冲天。不过在那天出现之前,大部分人已经放弃了。

当然了,越厉害的人可以做的事越多,越穷的人可以做的事越少。

手里没资源,行动力自然就差,而且干啥都不顺利,会对信心打击特别大,时间长了自然就崩溃了,这玩意是个正反馈或者负反馈的通道。

牛逼人有自信,自信又有助于他穿越痛苦的周期,达成目标后变得更自信。

不牛逼的人恰好相反。

0 5
那怎么办呢?

按照我们上文说的反方向走,不就行了嘛:

怎样突破父母的限制?

没啥办法,只能是多读书了。

中国高考为啥这么惨烈,因为几乎所有人都看出来这是最廉价的向上突破途径,这是第一个机会。

欧美呈现出来的趋势,是大学学费越来越贵,英联邦等国干脆把大学当创收工具了。

怎样突破同质层分化?

年轻时尽量去大城市,然后埋头苦干,越是小地方,越板块固化。

怎样克服消费枷锁?

勤俭持家呗,就算一辈子没攒下钱,也给下一代留个好习惯,一代不行就用几代人。东西方都是一样的,每一个豪门的崛起,都需要好几代人,上一代做下一代的基础。

怎样克服习得性无助?

去选择去做那些不敢做的事,这既是对大家说的,也是对我自己说的,今后要一直做这事,只有这样,才能一直保持年轻。

而且社会学有个结论:

社会中下层人的收入,往往不太依赖运气,这类人的收入都是确定的,都是固定工资;

越往上,运气比例越大。比如某思聪,运气占据了很大比例。经商做买卖什么的,都高度依赖运气。越有钱的人,往往收入中运气比例越高。

整体而言,如果你工作非常忙,一般来说先忙工作,如果有闲暇时间,也别闲着斗地主,可以发展一些“运气行业”。

我的选择是开始经营什么东西,可以是微博,可以是头条,甚至每天剪一些沙雕小视频。

我之前多次说这事,有个小伙伴前几天给我发消息,说他上次看了我的帖子后深刻反思了下,发现自己啥长处都没,只会玩游戏。

最近开始直播玩游戏,并且上传了一些游戏小技巧,比如绝地求生怎么压枪,比如P社游戏怎么上手。

竟然有了一波关注,今后要去做兼职UP主了,终于知道业余时间该干点啥了。

这就是我之前说过的,要从消费者向生产者的转变。

因为生产的是大哥,消费的是屌丝。如果一直做消费者,花自己的时间和钱,玩别人的游戏,吃别人做的菜,而不是向生产端转进,那就一直处在一个坑里,永远也别想翻身,你得让别人消费你的东西。

互联网时代为啥好呢?

因为“生产者”门槛一降再降,传播边际成本也一降再降,屌丝不需要打广告也可以推广自己产品的时代竟然来了,这玩意才是真大时代。

这里说的消费,不一定是花钱,现在花时间也是消费。

现在的一个决定,可能对一个没啥资源和动手能力的穷人来说没卵用,但是很可能五年后,就彻底改变了你的生活。

如果一件事做过了,没成,那可能有很多原因,可能你不是那块料,或者运气不好。

但是如果什么都没做,就觉得自己做不好做不成。

这是病,得电,用高压。

华为的争气机,Mate60 Pro,来自真正的中国芯,麒麟9000S芯片产自东莞松山湖科学城!
华为,用三年时间,一举突破了美帝芯片封锁…
中国完整芯片产业链,终于搭建起来了!!
某著名院士说,华为不懂科技,造不出芯片来,这下啪啪打脸了吧!!a5cbae1c283ca07f4a50a43587814aae.jpg

别再印钱了--中国货币总量已超过美+欧的总和了https://mp.weixin.qq.com/s/UqZTP9JL8EYZGO2G9JyPXg

我国货币总额已达到273.81万亿

美国货币总额折合RMB143万亿

欧元区货币总额折合RMB110万亿

日本货币总额折合人民币61万亿

中国货币总额竟是美国两倍?比美国欧盟加起来还多……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社会财富总量比我们多的多,第二经济体的广义货币却比其多一倍,无论懂不懂经济学都能看出这不正常,通胀会像黑洞般吞噬未来发展潜力。

2023年1月M2又暴增12.6%,三年来M2净增100万亿,是GDP两倍多。

印钞机以往轰鸣后都会给股市楼市带来一轮火爆,也导致了我国房地产规模总和是美国两倍。如今进出口萎缩,产业转移,内需不振,国民信心不足下一月份新增的4.93万亿银贷又有4.68万亿进入楼市,城投和企业中长贷,房贷增加了2572亿,科创与普微只有2500亿。

今年慕尼黑IAA车展,奔驰CLA电动概念车夸张的外表下,却多了一具机械两速变速箱。

已经比较接近奔驰全新平台MMA的量产车型,各方面的技术指标并非空穴来风,而是预示了量产车将可能应用的技术方向。

两速变速器包含在CLA概念车首发的MB.EDU驱动模块内,奔驰并没有着重介绍其中的变速器结构,我们只知道MB.EDU是一系列的电驱集成模块,而CLA概念车搭载了175kW版本

对于CLA概念车的动力系统,奔驰强调的是“定义电动时代的‘一公升车’(低于1L/100km的超节能燃油车)”,即超低电耗。

已经被遗忘许久的机械变速器正密谋在电动时代回归。

3812b31bb051f819ee73f503fa2e8ae12f73e748_副本.jpg搭载着不算夸张的89.6kWh电池包,CLA概念车凭借仅12kWh的超低百公里电耗,实现了750km的WLTC续航。虽然终究是概念车,但起码表明了一个“不堆电池拼电耗”的整体态度。

奔驰称借助新一代碳化硅等高效技术,从电池到车轮端的能量转化效率达到了93%。MB.EDU中加入的两速变速器,自然也是为超低电耗这个大目标服务的。

当然这不是电动车第一次“返祖”:几年前保时捷Taycan就为后轴电机配备了两速变速器,作为其电驱性能中的重要一环,后来路特斯Eletre的R+版也出现了类似的配置。

不过和这些明显追求极致性能的神仙们不同,CLA概念车预演的是奔驰下一代中低端产品线,175kW的电机功率也说明了车型取向。对于如此主流级别,机械变速器的意义全然不同。
ae51f3deb48f8c54a92f86ac1ab3edf9e2fe7fdf_副本.jpg

之前的Taycan和Eletre则完全不同,二者采用多挡位的主要目的,都是更好地兼顾加速与极速,最终提高极限性能。同样是为了适应强大动力,保时捷选择了对大扭矩耐受能力最佳的行星齿轮组2AT结构(路特斯不详)。

7af40ad162d9f2d3ef969f2c89764a1f6127cc91_副本.jpg
电动车加入机械变速器的例子本就不多,主流定位的量产车型也就更少,在CLA概念车之前,国内只有荣威曾在Marvel X/R上动用过两速变速器,不过最终没有什么存在感。

虽然量产应用端一直缺乏热情,不过供应商早就准备了各类电驱专用变速器。除了保时捷选择的ZF的行星齿轮组AT结构,还出现了钢带传动的电驱专用CVT(博世),摩擦力传动的平滑两速变速器(NSK)。
image.png

image.png

Taycan因为德国高速和高性能车的身份,“多一个挡位来提高极速”是比较好理解的事,而CLA作为主流电动车重新捡回变速器则显得有些“反动”。

话说回来,今天大多数人都知道,电动车不再需要燃油时代复杂难懂的各种变速器,不过背后的原因和机理却并非人人说得出。

让另一条路隐现

相对于内燃机,电动机的一大优势是“在宽得多的转速区间内都可以高效率获得大扭矩”。这让单速比传动对于电机而言成为了现实可行的选择,而内燃机则无论如何难以效仿。

作为一种“将直线往复运动(活塞)转化为旋转运动(曲轴)的机器”,内燃机在低转速下散热损耗过大而高转速下摩擦损耗激增(当然还有更多,本文不详述),于是扭矩曲线往往是两头低中间高,即只在转速范围中段输出大扭矩。

image.png

“只能在中间一段较窄的转速区间获得理想的扭矩和效率”,使得内燃机需要变速器的多个速比“接力”,让车辆在整个实用车速区间内,引擎都能在“中间转速区间”运转,而不至以加速性、NVH、极速为代价。

电动机是全然不同的物种:通电即受力、电流大小直接决定力的大小。于是零转速下即可输出最大扭矩,且由于变频技术的帮助,电机可以在相当大的转速范围内保持最大扭矩,而此后仍能保持最大功率。

image.png

而今天,电机已经可以在完全可接受的成本和规格下,提供足以驱动一辆汽车在法定和实用车速范围内正常行驶的动力输出,于是单速比也就成了电动车的主流选择。

另一方面,加入变速器也会增加成本、体积重量和复杂度,并非只有好处没坏处,即必须考虑扣除潜在损失之后的净收益。那么当增加多个速比带来的总收益本就吸引力不足,单速比也就压倒性胜出了。

对于电动机而言,单速比其实并不一定最佳,但同样也不确定存在“更佳”。当下而言单速比又已足够,寻求“更佳”的诱惑和动力太少,更何况多速比还不一定就是更佳。
image.png

我们都知道电动机的相对优越性,但不代表电机“独走”就无懈可击,没有任何提升空间。比如低转速大扭矩的特性,很多电动车以单速比即可获得超越燃油车的加速性,但在极速和高车速时的加速能力就相对偏弱。

只是这在今天、尤其在我国通常不构成问题,一辆主流电动车使用单速比,可以在法定限速内轻易碾压同级燃油车,而极速低于燃油车的150km/h、160km/h,通常也不会造成实质性影响。

所以过去只有Taycan,这种一要考虑赛道之类极限性能、二要考虑德国不限速高速需求的车型,才会采用两速变速器这种电动车中的另类之举。CLA概念车也可能有第二种考虑。

电机的大扭矩、高效率区间远比内燃机覆盖得广,但电机在转速和负荷的边缘也存在范围很小的低效区。对于动力匹配得当的车型,用到低效区的概率极少,因此多挡位可能不比今天通行的单速比有优势,甚至可能因增重等原因得不偿失。

但对于那些动力相对不足的车型,比如受成本限制电机较小而车身较大较重的车型,多挡位变速器仍然是在无法增大电机的情况下,有可能(但不一定)改善能耗与动力表现的可行选择。

这种情况已经出现在混动车中,如果把目光从纯电扩展到整个电驱动范畴,今天自主品牌扎堆的DHT混动技术中,一部分带有机械挡位的DHT变速箱,其挡位就可在纯电模式下为电机(而非内燃机直驱)“服务”。

于是这类DHT混动往往有条件选择相对(单速比DHT)功率更小的电机,从而降低成本,或者缩小DHT变速器的体积,以达成自己的设计目的。

image.png
奇瑞鲲鹏9模11速就包含了不同挡位下的纯电模式

“动力不足”还可以引申为:日常使用环境下单速比够用,但极端工况的要求相对更高。上述三款车型都来自欧洲品牌可能不光是偶然,又或者要为山地市场(爬坡要求高)设计低成本(小电机)电动车。

又或者当电耗突然需要斤斤计较。比如假设电耗突然如油耗般成为硬性指标,比如极端追求长续航的炫技车型,比如续航天生吃亏的车型,像是小型车难以提升电池容量、方正造型风阻偏大等等。

以往可以“无脑”直接无视多挡位,因为即便(计入增重、可靠性等损失的)“净收益”实际上为正,这一能耗优势也可能过小,仅影响一点点续航而已。但如果这一点点电耗优势的价值突然增加,多挡位就可能被重新纳入考量,直到验证出哪种才是真正的最优解。

保时捷认为Taycan的双速变速器提高了5%的续航,对于很多电动车而言这当然没什么,超充、换电、堆更多电池可以轻松找回。但对于某些体积或成本受限的车型,“凭空”降低的能耗会更珍贵。
image.png

CLA概念车的MB.EDU引入多挡位变速器,目前看来其实只算是开了一个头:过去根本没人想象一辆电动车重新用机械变速器,而现在终于有人愿意考虑考虑。(Taycan和Eletre远离主流市场,可以视为特例。)

眼下还不能断言,多挡位的机械变速器一定会成规模的卷土重来,让纯电消费者也不得不埋头学习AT、MT、CVT、DCT等等上古知识。不必担心,很大可能并非如此。

不过这个开头也可能预示着,多挡位变速器并不会在纯电动车世界中彻底消亡——就像现在这样。可能最终会有部分电动车出于具体需求、因为条件限制,而选择引入多个速比来解决问题。

这种变化已经并非不可想象,比如德国车企可能更有动力,这好理解;其次,如果中低端小体积电动车——难以拥有大电池和大电机——接下来面临更大的续航或成本压力,增加速比可能会是“卷”之外的另一条路。

将液体冷却集成到数据中心有三种主要方法:(1)设计专门用于液体冷却的数据中心:这涉及使用浸入式冷却创建具有高计算能力的更小、更高效的数据中心。然而,由于涉及的高成本,IDTechEx 认为浸入式冷却将会增长,但在短期内,可能会以较小的规模实施,例如大公司的试点项目。(2)设计同时具有风冷和液冷基础设施的数据中心:这允许将来过渡到液体冷却,同时最初使用空气冷却。但是,对于预算有限的最终用户来说,从头开始设计具有冗余功能的数据中心可能并不总是首选。(3)将液体冷却集成到现有的风冷设施中:这是最常见的方法,预计在中短期内将成为首选解决方案。

它涉及将空气系统的一些容量转换为液体冷却系统。它的受欢迎程度有几个原因:成本效益:与其他两种选择相比,利用现有基础架构可降低复杂性和前期成本;对全液冷集成的需求有限:尽管数据中心密度不断增加,但 IDTechEx 认为,向全液体冷却的过渡将逐渐发生,从数据中心的少量机架开始,然后逐渐扩展到所有机架;绩效评估:与空气冷却相比,直接到芯片冷却仍处于早期阶段。因此,许多数据中心服务器供应商和最终用户更喜欢在大规模部署之前以较小的规模评估其性能。

在现有风冷数据中心改造需求的推动下,冷板冷却(也称为直接芯片冷却)是数据中心行业中占主导地位的液体冷却解决方案。传统上,冷板直接安装在热源(例如芯片组、CPU 等)的顶部,中间有一层热界面材料 (TIM) 以增强传热。在冷板内部,液体流过微观结构并流出到某种形式的热交换器。IDTechEx 认为,冷板的日益普及也将推动数据中心 TIM 的市场需求增长,尤其是用于处理器和芯片组的 TIM。英特尔在其新设计中的创新方法包括将冷板直接集成到封装中,消除 TIM2的使用,并降低体积热阻或阻抗。这种集成在热管理方面具有优势。然而,由于封装中冷板的微观嵌入,它也引入了更大的设计复杂性。
640.png
数据中心的冷板冷却为液体冷却提供了灵活且可部署的解决方案。独特的区别因素在于冷板的内部微观结构。与浸入式冷却不同,冷板冷却允许数据中心集成商和服务器供应商以相对较低的前期成本将液体冷却部分纳入其设施,并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过渡到全液冷数据中心。冷板液冷的年收入预计将在未来16年以10%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增长,冷板硬件的快速增长也推动了泵和冷却液分配单元(CDU)等组件市场的增长。

来源: IDTechEx Ltd
说明:转载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不适请联系我们,谢谢!

事实上在明代,一个老百姓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几两银子是笔大钱了已经,有百两银子简直就是土豪。
古代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现在很多人其实是毫无概念的。特别以当代电视剧为极端,居然出现两个馒头一碗汤5两银子,一个少奶奶一次赌博输掉一千万两银子等等荒唐透顶的情节,显示当前中国的创作人无知和不认真到了何等程度,要知道万历年间国库年收入才达到200万两,而且还是经过张居正改革后国库收入丰富才有的数字。
甚至包括了金庸这样的大师似乎也对银两的货币价值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大家都该记得郭靖初遇黄蓉,被她宰了一顿,结果“一会结账,共是一十九两七钱四分”。
看过一些古籍就可以发现,一两银子的货币价值其实相当的高。
《红楼梦》里刘姥姥看到贾府上下一餐螃蟹24两银子,感叹说小户人家可以过一年了。要知道刘姥姥家当时也算中产阶级的,有房有地还雇得起工人丫头,第一次上贾府打秋风,得了20两银子,千恩万谢的。
《明史》里提到七品知县一年的正当俸禄(基本工资吧)只是45两白银。而《射雕》时代在南宋中晚期,白银流通量还低于明清,其价值只能更高才对,这19两多一餐饭,不管是怎样难得的美味佳肴都似乎太过分了。
因为各朝代银两的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那么现在一般推算古币值都采用一般等价物交换的方式来计算,对中国人来说千年不变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以下采用太平年间的大米物价记录为标准,进行一个粗略的推算,大致可以得出银两的货币价值答案。

“ 言归正传 ”

让我们一起好好研究一下一两银子的货币价值究竟几何?

唐 朝

唐太宗贞观年间

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一石米(唐朝一石约为118斤)只卖50文钱,1两白银=1000文铜钱,算下来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5900元的购买力。

(以下比对全部用大米作为计价标准,按现在大米价格为2.5元/斤来计算,大致可以得出银两的货币价值。)
image.png

唐玄宗开元年间

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0文一石,也就是一两银子=2950元人民币。
image.png

宋 朝

一两银子基本上可以买到4到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1320—2640元。
image.png

因为白银总量太少,价值过高,宋朝以前银两还没有成为流通货币(想想看,拿一张面额2000元以上的纸币去市场买东西……)

明朝万历年间

一两银子大米二石(378斤),
大概算下来一两银子=人民币945元。
image.png

清 初

银两购买价值稍低于明朝,但至清朝中晚期由于大量外国银两涌入中国,下降到一两银子大概值300元人民币。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宋朝以前白银总量太少,价值过高,还没有成为流通货币(想想看,拿一张面额2000元以上的纸币去市场买东西……),只存在于朝廷赏赐与会计结算当中,比如税收、国家支付(如向金、西夏送交的岁币“银帛”多少之类),实际上明朝以前,市场流通均使用铜钱(北宋局部地区出现了纸币)。
be40296154e91af431fe08e76d1b02d2.jpeg

银两成为流通货币只是明清两代对外贸易活跃,外国白银大量涌入以后的事。但为何在很多人心目中一向以为银两是历来的流通货币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明清小说的盛行,均按照当时的生活情况为常识对前朝进行描写。

如《水浒》、《金瓶梅》、《三言二拍》等等,而这些作品中的银两价值均以明朝的银价为标准,与原有的文、贯、缗、铢等货币单位搅合在一起,并且对后世影响很大,因此今人所写较多以中国古代为背景的历史小说、武侠小说作品如《射雕》等书中也跟着把古代流通货币统统说成“银两”。
640.png

但毕竟现代人比起明清时代的人时距更远,对前朝货币制度及银两的实际购买力的认识更加不足,才会经常出现天价馒头、天价酒菜,而认真的读者或观众出于对古代经济情况的好奇应该对“银两”的价值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其实也并不复杂,那就是两性之间上厕所花费的时间不同。美国康奈尔大学曾经计算过两性在卫生间小便停留的时间,其中男性为39秒(±6秒),女性则长达89秒(±7秒),是男性的2.3倍。不同的统计方式得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还有人统计后指出,女性上厕所的时间平均可达249秒,是男性(约170秒)的1.5倍左右。

正是由于女性上厕所花费的时间比较长,才导致女厕“坑位”轮转周期长,不得不排队等候,男人们也只好在门外苦苦等候自己的女人。至于女性上厕所时间长的原因,大家也都知道,那就是小便的姿势不同,流程更繁琐。
image.png
针对女厕排队的问题,也有许多不同的解决方法。其中最简单也是最常被呼吁的,就是改变男女厕的比例,有些地区已经初步尝试了这样的公厕模式。除此之外,还有人提出在男女厕之外设立公用但女士优先的厕所,或者干脆大量使用无性别厕所,乃至采用“自动叫号候厕系统”等模式。

以上这些手段,都有点“治标不治本”的意思。如果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就是提高女性上厕所的速度,甚至设想一下女性像男性一样站着上厕所,就不会出现男女厕门口排队长度天差地别的问题了。

你可能觉得,让女性站着上厕所有点过于夸张了。其实不然,办法总是能想出来的,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实际上,在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已经有一些立式女厕在使用了。在我国,也有零星的历史女厕投入运行,只不过还远远没有完成推广。

最近,在举办于奥地利的维也纳流行音乐节上,移动厕所供应商Öklo提供了一款女用站立小便器。据介绍,来到这里的女性可以根据穿裙子或者穿裤子等情况选择上厕所的姿势,并且卫生间内卫生纸、消毒剂、照明以及隐私屏蔽一应俱全。
YD_cnt_86_01P8h6RsSo7F.jpeg
Öklo设计师Claudia Mechtler介绍说,这种卫生间的推广速度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想象。“第一天,我们就迎来了数百名好奇的女性用户。你真的能感觉到这个消息传得很快,与其他厕所相比,我们这里的等待时间要短得多——就像男士使用的小便器一样。总体而言,反馈也几乎全部是积极的。”

不过,根据该公司提供的图片和介绍来看,这款小便器似乎并不是真的能让女性以和男性相同的姿势小便,而是通过提供扶手的方式让下蹲这个动作变得更容易。你可能会想:这扶手能起什么作用?女性小便的姿势不是还和正常情况一样?
image.png
还真不一样。前两年有一个词特别火,叫“亚洲蹲”,也就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下蹲动作。但这个动作之所以被称为亚洲蹲,就在于除了亚洲人之外,其他地区的人——如欧洲人——很难适应这个动作。欧洲人自古以来就使用坐便器,生活习惯和身体结构都不适合这样下蹲,这对于女性使用公共卫生间的难度也很大,这种扶手也可以提高女性如厕的效率。
image.png
你可能要说:欧美国家即使是公共卫生间也普遍是马桶,这种需要蹲下的卫生间只是极少数。

确实如此。但马桶也有马桶的问题,那就是各式各样的人都要与之接触,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欧美国家许多女士上厕所时要在马桶上铺一圈卫生纸,以防直接接触。这样一来不仅浪费大量的卫生纸,还影响了如厕的速度,排队问题就更加严重了。
image.png
当然了,说起真正的女用站立小便器,其实原理也不难理解,那就是通过导流器对准女性上厕所的部位,防止尿液飞溅。只要将导流器倾斜或上半身稍向前倾斜,尿液会沿导尿口流向便槽。

除了可以大幅提高女性如厕的效率之外,女士站立小便器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能够节约水资源。据测算,女性每次排出300毫升尿液,需要用差不多6升水冲洗,相比之下,男性小便器只需要3升水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女士站立小便器可以集中导尿,这样一来冲水时也更加节约。

YD_cnt_86_01P8h6ubbMiL.jpeg
立式女厕听起来很好,但也引发了许多争议。

很多女士在初次尝试立式小便器时,都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麻烦。有的人觉得初次尝试立式小便很不方便,有的人甚至尿到了手上。

有专家介绍,男性和女性的小便姿势不仅是因为方便而形成的,更是符合人体的生理结构。男性的尿道相对更长,女性则尿道口和阴道口距离很近,站姿更容易导致尿液无法完全排出,残留的部分可能会回流导致交叉感染。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李银河就提出,立式女厕并不能是男女平等的表现。

YD_cnt_86_01P8h73Nyvsh.jpeg
对于这一点,也有人提出反驳,因为即便是正常的蹲厕或者马桶,也存在着造成交叉感染的情况。至于前面说过的不适应的情况,也有人认为,只要多使用几次,自然就能够习惯。

总而言之,不论是传统的女厕还是立式女厕,都有各自的短板。立式女厕尚未得到推广,自然有其问题,但相信仍然有解决的余地。

image.png
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只要对女性在公共卫生间门外排队的问题足够重视,相信一定会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如果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那么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我们还不够重视……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