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创新中心
中加创新中心 - 认证专家
sci-c.org中加创新中心

注册于 3年前
个人主页被 29047 人浏览

回答
209
文章
38
粉丝
20

吉利拿出20亿开打价格战,奇瑞直接喊话百亿出战,
进入到三月份,车圈的价格战不仅没有停止反而还越演越烈了。
这场降价竞争不仅加剧了市场的竞争氛围,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权益
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汽车市场随着比亚迪打响价格战第一枪,在一众新能源车跟进的基础上,作为购车入门级选择的大众捷朗逸等车型也加入了这一轮价格大混战。
可见,这一波价格战不仅影响到了国内车企,连合资车企也无法独善其身了。
image.png
813686c6669ef69a30ba82af18046229.png
becdef2b032f58f174a17c92d91c2f71.png
4d22ba60e6f04b55f734a578a42e6364.png
4dd26fc731d98547451b1e8be3a16d68.png
4c50e7cbe8c1267ebf0e7608109ae24e.png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港口规定,为了保证航海的平安,每艘船上新能源汽车的数量不能超过车辆总数的10%,而且最多也就18辆车。
同时,这些电动车还得停在船上专门划出的区域里。
3f01fe973074f468ce2e190c6cf2dee0.png
按照这政策,新能源车要出海可就不太容易了。
船票的名额本来就不多,每次运输最多也就能带18辆车,这就是导致大量入岛的电动车无法离港。

这到底是为啥呢?为什么要这么限制?说到底还是安全问题。得知道,根据官方的数据,新能源汽车起火的风险比传统燃油车要高出一倍呢!

早在2018年,大众就开始布局固态电池,斥资3亿美元成为QuantumScape最大股东。当时双方签署的协议是,QuantumScape在2025年为大众的电动车提供固态电池,这可以让电动高尔夫的续航里程增加一倍以上,达到750公里。(现在看来是放鸽子了)
eda8cda596422097ef44fb366f58044f.png

QuantumScape在2022年就公布了与大众合作的固态电池样本,这块电池的使用寿命长达50万公里,且续航性能几乎不会有任何退化。此外,大众的测试显示,室温下可以在15分钟内充电到80%。

QuantumScape与除了大众之外,和至少其它五家车企建立了合作,其无阳极电池设计,可以让续航从560公里增加800公里,比现在的普通电池的续航增加了14%-43%。

但QuantumScape的CEO Jagdeep Singh表示,尽管公司之前交付的小批量固态电池通过了装车验收,但不代表它已经成功了,因为量产的品控如何保证是一个难题,毕竟这不是批量生产一张桌子,电池若出现问题将是个大麻烦。

言外之意,作为实验室的产物,自家固态电池的技术还不够完善,不能保证顺利量产装车。

据路透社报道,大众找到的新帮手是一家法国的公司Blue Solutions,这家公司目前为戴姆勒电动巴士生产固态电池。
9c2752e230c0d89bd625d767061f5932.png
Blue Solutions的LMP全固态电池,不含有机溶剂、钴和镍,因此不会发生热失控。从公布的产品测试结果来看,以“耗尽电量再充满”为一个标准循环,其固态电池寿命可达3000次。

不过Blue Solutions一直是在为奔驰的电动巴士供应固态电池,目前还无法安装在乘用车上。此外Blue Solutions的充电速度过慢,几乎需要3个多小时。研究团队希望将充电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最好接近10分钟,预计有望在2026年实现交付。

大众和QuantumScape搞不定Blue Solutions的固态电池也要等。只不过,量产固态电池受到阻碍的不只是他们三个。

每隔几年就放出固态电池取得新进展的丰田,在去年12月称,因“技术开发受到挑战”,量产时间将从原本的2027年推迟到2030年后。而在此前,丰田刚宣布固态电池取得大突破,充电10分钟,续航1200公里,电池的重量、体积和成本都将减半。
b031c1cd778c380be8dc31419657fa5f.png
首家宣布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的车企——日产汽车,则计划在2030年前推出搭载固态电池的电动车。即便已经研发出了固态电池,也要在2025年才开始小批量试产,最快也要到2028年上车。

据悉,日产的固态电池完全去除了电池中的液体元素,将大大提高存储和电力传输的效率。不仅比现下的锂电池节省50%的成本,能量密度也将提高一倍,充电速度提高三倍。
761e0bacc2a6d95fb8241415713d7776.png

热泵越来越被认为是脱碳的关键技术。专为低温运行而设计的热泵(即使外部温度低于零度,也能正常工作。
2022年,全球热泵销售增长了11%,标志着世界向安全和可持续供暖过渡的中央技术第二年两位数增长。2022年,美国消费者安装了400万个超低碳加热和冷却热泵——首次击败了燃气炉。

蛮不讲理的中国老人在加拿大傻眼了

转自陈思进新浪博客

近日,10多年前移居加拿大的资深媒体人“小S虫虫”,在网路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关注。

文章说,中国大陆的老人在国外给子女带来了无尽的麻烦。有个广为流传的段子: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下文将告诉你,一些蛮不讲理的老人在国内也许能横行无阻,但在国外就要傻眼了,并且〝深受教育〞。

蛮不讲理的中国老人在加拿大傻眼了

小S虫虫

1、差不多十年前,我还在华人只有几千个的加拿大首都渥太华上大学,有个中国师姐特别出名。好多本地同学一提起,都知道这位“Goose Li”。当然这可不是个什么好名声。

据说有天师姐正上着课,两个警察敲门进来,跟教授谈了几句,就把师姐“请”了出去。教室里一下子就炸了,师姐也吓呆了,初来乍到英语又不是很好,只得求助一位台湾的同学帮忙翻译,才得知,原来是她那过来探亲的老父,在渥太华湖边公园里捉了一只野生加拿大鹅,回家活宰做烧鹅,被人举报,警察上门调查正赶上老人家撸着袖子热腾腾褪鹅毛呢,当场人赃并获。

倔了一辈子的老父一不通英语,二不认错,三坚定认为中国人不能给洋鬼子欺负,理直气壮嚷嚷“闺女要吃烧鹅,我不偷不抢咋得了?!”拒不配合,逼得警察把枪都掏出来,直接拷起来带回警局。

可怜的师姐,作为老父入境的担保人,自然要被请去一起处置。从小品学兼优,头一次被警车拉进警局的师姐,一路上只是不断哭着重复一句话,“我从来没有跟他说过我要吃鹅”。

最终的处理结果,罚款5000元,师姐作为担保人留下不良记录。据说直到回家,不知错的老父还大声嚷嚷,“又不是家养的鹅!俺们老家那些野鹅野鸭,谁打着就算谁的,就是洋鬼子瞧我们中国人不顺眼!”

2、说实话,挺同情师姐的,没有“熊孩子”,却有个“熊老人”。常年的洁身自律,完全抵不过老父的随心所欲。可随着在加拿大住的时间越来越长,渐渐发现这样替“熊老人”背锅的子女可不是一二个,也绝非偶然。

尤其是当我搬到温哥华,接触到更多来自中国的新移民后,那简直叫一个大开眼界。这老人家〝熊〞起来,比小孩子实力可强多了!

比如,有个客户父母过来小住一个月。老人煮菜,觉得就出门几分钟没有关火,导致烟雾警报器启动,招来警车消防车,疏散了半条街的居民。不光家里两扇门都被火警人员噼烂,还收到了1000刀的出警费用。

照理说,这事儿也算是个教训。谁知性情“刚烈”的老人家不知悔改,反而自作聪明用塑料袋层层把家里的报警器层层包起来,直到她家的油烟触动了邻居家的报警器,火警人员发现了这个情况,立刻开出3000元的罚单,同时他家房屋保险上涨一倍,连涨3年。

再比如,去年温哥华本地论坛上热议的一个事故。时速60公里的快速道上,一个中国老人牵着孩子乱穿马路,幸好车主刹车避让及时,仅仅轻轻蹭到了些。车主立刻下车报警并上前询问老人孩子情况,谁知老太太一看这阵势一屁股拉着孩子坐地上说这儿疼那儿疼,吓得车主又急忙叫来救护车。

待警察抵达现场了解情况并查看车行记录仪后,通过翻译告诉老太太主责在她,之后的医疗费用需她自费。老太太立刻又哭又闹,对着路人大喊大叫,“快来看欺负老人欺负小孩欺负中国人啦!”

警察则认为她可能受到惊吓导致情绪失控,不由分说把她和孩子隔离开来送去医院。待子女赶到医院时,一张上万元的账单已经在等着他们付了。

还有大温常常有各种中国老人家的奇葩车祸。没来过的人都想像不出来,这些老人家人不怎么利索,可车都开得极勐,车越豪越随心所欲,简直了不起死了!他们车祸的质量和数量,可一点不比那些富二代飙车的车祸少。

2016年1月列治文No.3公路,一辆银色丰田小车撞进一间华人咖啡店,目击者称驾驶者是一名78岁妇女。

当然,有些钱来得特别容易的孝顺子女觉得,爹妈辛苦了一辈子,罚就罚了,人没事就好,就当给他们交点学费花点钱献孝心了。

所以,中国人移民越多的地方,令当地人觉得匪夷所思的事情越多。

3、温哥华本地人在推特上聊列治文奇闻,说看到个别中国老人家开着宝马,凌志甚至保时捷,到处翻垃圾筒捡汽水瓶,有时还为了地盘儿争斗。这些收垃圾的钱,油费都不止!这些子女们是怎么想的,也不劝劝?!

还有在超市商店,那些背古驰,LV包包的老阿姨们,不管是装蔬菜水果的自取塑料袋,厕所里的卫生卷筒纸,还是擦手纸,那可是整卷整卷往包里塞啊,一不小心被工作人员发现了,还能理直气壮对答如流〝不都是免费随便拿的吗?我多拿点怎么了?又不犯法,而且又不是我一个人拿!〞

而但凡温哥华本地人议论中国老人素质太差,不遵守基本的社会规范,有些子女们还愤怒反击,说凭什么对咱家老人素质说三道四,不就是随地吐点痰,顺手扔垃圾,随意插个队……咱家老人在中国一辈子就是这么过的。

当然,也有一部分靠自己念书工作挣钱过上体面中产小日子的移民们,真心头疼“熊老人〞问题。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一开始都讲得明明白白,说到口干舌燥,可到老人依旧我行我素,完全当耳旁风。

4、我在温哥华有个做翻译的华人朋友,主业法律相关领域,经常被紧急招去现场、警局、法庭为当事人翻译,其中接触比较多的就是这些中国大陆来的老人家。

每次朋友间提起这个头疼的话题,他总笑笑安慰道,“没事,你不教,总有人会教。”然后就聊起一些他工作里最常翻译的对话:

老人:“我不知道这个不可以啊!”

警察:“不,你应该知道。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应该知道你的行为必须遵守你所在地的法律。”

老人:“我们老家那儿都是这么干的,没人管!”

警察:“你可以在你们国家干任何你们国家允许的行为,但你现在加拿大,就必须遵守加拿大的法律。”

老人:“我是第一次,初犯,能不能就算了,下次我一定注意。”

警察:“目前这个处罚就是根据第一次违反决定的,第二次违反有相关的法律规定更重的处罚。”

老人:“我年纪那么大了,不是有心的,就不能从轻发落吗?”

警察:“任何一个成年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跟年龄无关。”

老人:“你们是不是看不起中国人!故意找我们碴!歧视我们中国人!”

警察:“如果你对我的执法过程有任何疑问或不满,我的警号是XXXX,你可以在XX日内向法庭申诉。”

老人:“你们欺负人啊,欺负我一把老骨头啊,我不活了,我跟你们拼了啊!!!”(大喊大叫坐地哭闹)

警察:直接掏出手铐,甚至手枪,制服认为有攻击性或自残行为的当事人。

老人:装病装晕倒。

警察:直接叫救护车送医院,费用由当事人自理

加拿大救护车,被鉴定为无必要,会收取高额费用。BC省非本地居民仅急诊挂号费为1200加元,检查费用另算,平均一天住院费用为7000至10000加元

这个当翻译的朋友,也常在现场安慰那些匆匆赶来替老人背锅,气急攻心的子女,他说:“这也不完全是坏事。你们移民出来一般都是为了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其实同理,把老人接出来也一样,可以让他们在这里受到更好的‘教育’。〞〝这里,会有制度去教育和管束每个人,惩罚违反的行为,并让每个人知道,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老人或孩子,有权或无势,富有或贫穷,都没有例外。”

附注:若涉侵权,留言删除。

我们常常把婴儿的记忆比喻成一张白纸,其实比喻成自适应的硬盘更加恰当。

就像电脑硬盘在厂里造出来,通电后就开始损耗一样。你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你的大脑也已经开始损耗。

对于以神经元个数论英雄的人来说,此时你已经达到了人生巅峰。

是的,当你在妈妈体内 3~4 个月的时候,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神经元个数达到了此生的极限。从此以后,神经元个数开始做减法,然后持续一生。

成年后你的神经元总个数,仅仅只有胎儿时期的一半。

虽然怀胎 10 月,但大脑神经元数目的爆发,却主要集中在 2~3 月。

第 1 个月的时候,你的神经系统还是雏形,简单得犹如原始鱼类的大脑[1]。

640.jpeg

仅仅 1 周之后,就会形成端脑、间脑、中脑、后脑、末脑。

6e1980ac9159d79c5517f5016df29dca.jpeg

2 个月前后,发育出五脏六腑、生殖系统。

到了第 3 个月,除了肺部需要在 180 天之后才开始形成外,基本上所有的器官都有了雏形。

这个时候,你的大脑才是货真价实的“原厂配置”

因为从第 2 个月的时候,你开始出现触觉,第 3 个月出现味觉,第 5 个月出现听觉,第 7 个月出现视觉……

总之,大约从 14 周前后,随着各类感官系统的发育,妈妈体内的信息开始通过神经元传输,在你的大脑中留下痕迹,产生记忆。

人的记忆是通过什么储存的

并不是神经元胞体,而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2]。

但胎儿(婴儿)大脑只有一个原始的智能学习系统,无法处理任何事情,不像电脑可以装载高级软件和资料,直接进行复杂工作。

人类刚“出厂”的时候,除了一味地储存大量信息外,对外界信息的处理能力十分低下。

现在的 AI 就是模仿人类大脑的学习网络,一开始就是大量的信息摄入,然后不断学习,不断优化。一开始的人工智能总是给人留下又傻又蠢的印象,但经过几代升级后,很多细节就变得越来越智能。

人一出生的时候,学习就已经开始。

一出生的刹那,光进入你的眼睛,声音进入你的耳朵,空气进入你的鼻子,奶水滑过你的舌尖,妈妈的手抚过你的皮肤……无数的感觉转化成神经电信号,到达你的大脑。

一方面你大脑处理能力低下,眼前任何事物都足以让你的感官超载。而另一方面,你的大脑每时每刻都在不断记录这些新奇的信息,建立你自己的专属神经网络。

每一秒钟,你的大脑都可以产生上百万个突触连接。

但对于至少需要 100 万亿突触连接(大脑皮层 140~160 亿神经元[3],每个神经元的突触连接可多达数千)的你,你那点记忆,此时简直犹如储存在巨大的黑暗匣子内。

所以,作为新生儿的你,记忆是碎片式的,还没有连续记忆。一开始主要都是 5~15 秒钟的短时记忆,超过 2 分钟以上的记忆还很少很少。

那如此短的记忆是如何延长的呢

这是因为人类的突触连接具有可塑性[4]。当建立突触连接之后,如果你再接收到相同的信号刺激,突触连接就会加强,相反长期接收不到相关的刺激,信息就会减弱[5]。

我们以语言的建立过程来举例,a、o 等元音是我们最容易也是最先掌握的发音,我们对此最为熟悉,所以大脑最开始建立的相关神经通路,也最为强壮。渐渐地,我们从父母的声音中积累越来越多的元音,随后我们能掌握的单字往往也是单元音的,而且是叠词,例如妈妈、爸爸。

随着相关神经网络的加强,自然也就有了形成长期记忆的基础。

2 个月大的婴儿,一般能有一两天的记忆,有人认为婴儿的“驱动”还没有“装”好(没有神经基础),然而早在 1999 年,就有人通过实验研究发现,2 个月大的婴儿通过周期性的反复提醒,便能够一直保持记忆[6]。

这说明,并非大脑没有相关的记忆机制,而是大脑主动把这些记忆清除了。

大约 6 个月的时候,长期记忆越来越多,少部分能持续 1 个月之久。

到达 1 岁的时候,比起出生时,大脑中的突触连接已经复杂了很多倍。

人小脑中的浦肯野细胞,随着你的成长,在你学会爬行、走路、奔跑,以及各种大动作、精细动作之后,最终每个神经细胞会建立多达 10 万个的突触连接[7]。

这时的大脑神经网络,简直犹如鬼斧神工般的惊艳:

突触连接的增加,也令脑容量迅速膨大。

刚出生的时候,你的脑容量只有 350g,一岁便达到 950g,2 岁达到 1100g,3 岁便有1260g,达到成年人的 90%。

既然大脑发育得如此之快,记忆又是如何消失的呢?

还记得一开始,我把记忆比喻成硬盘吗?

但人类的神经元或者突触连接,并不是像电脑的储存单元一样被晶体管数目和布局限定死的。

储存空间是随着神经元个数以及突触连接情况而自适应的。

虽然在 14 周的时候,我们会诞生数量最多的神经元,但神经元质量参差不齐。人脑的空间就只有 1400ml 左右,你让 10 个低质量的神经元建立 1 万个神经连接,可能还不如一个神经元建立 5000 个神经连接更加节能高效。

人类的大脑其实已经是一个十分优化的节能系统了,但哪怕如此,也需要消耗人体 20% 的能量。所以,一开始足够多的神经元储备,就是为了后续优化的。

而人类童年记忆的消失,同样在于大脑的优化。

两三岁之前,记忆信息来者不拒,会形成十分纷乱的神经网络。

两三岁的孩子基本停不下来,这里戳一戳,那里爬一爬。杂乱的神经网络,不仅不能形成稳定的人格,信息之间也会互相争夺感官资源,造成注意力的不集中。
a566b5f28e4d923a2ed74c7363e84f6d.jpeg

2 岁的幼儿拥有成年人 2 倍的突触连接。

每个神经元平均有 7000 个突触连接到其他神经元。据估计,一个 3 岁儿童的大脑大约有 10^15个 突触(1 千万亿个)。而成年人则各不相同,从 10^14~5 x 10^14个突触(100万亿 到 500 万亿)不等[8]。

是时候建立比较稳定的人格了。

来自基因里的庞大力量,驱动着大脑前所未有的变化——一场盛况空前的突触“修剪”[9]开始了。

对于长期不用的记忆,神经连接会减弱,大脑判定相关信息没用了,就会直接“删掉”。

虽然你觉得幼儿园“初恋”的面孔是你珍贵的记忆,但基因里的祖传“密码”却告诉大脑,这些垃圾记忆如果不“删”,这脑子以后就不好使了。

最终,你的大脑留下主要的神经网络,开始“删除”绝大多数的杂乱连接。

这个过程很像磁盘整理+垃圾清理+智能迭代升级

072038d49ab2794ffd963d45c2d601ab.jpeg
随着你大脑变得越来越高效节能,你的人格越来越稳定,但同时你的童年记忆也正在消失。

两三岁以前的记忆流失速度,比大多数成年人想象中的快得多。

有研究统计,5 岁的时候,你往往还能记住 3 岁前 80% 的重要事件。到了 7 岁时,便只剩下了 40%[10]。

随着年龄的增长,童年记忆流失得越来越多。

到了 8-9 岁的时候,就已经只能回忆到 3 岁左右,成年人通常只能回忆到 4-5 岁,年老之后,甚至只能回忆到 6-7 岁。

总的来说,正常人最早的记忆能追溯到 3~4 岁,只有极少数人能追溯到 1 岁。

以付出童年记忆为代价,进入青春期之前,我们的注意力变得前所未有地集中起来,从而有了学习更多人类知识和社会经验的基础。

研究表明,12 岁以后,大多数人可以轻松集中注意力30 分钟以上。但 5-7 岁的小儿,能集中注意力的平均时间只有 15 分钟左右[11]。

除此之外,我们在婴幼儿时期,还把更多的记忆用在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体验,花了更多的记忆学习语言,以及概念记忆,事件记忆部分就是很单薄的。甚至在吃饭、走路、游泳、骑自行车等活动中,形成的是程序性记忆,大脑主动把纷杂的场景给“删除”了

不要以为生活中忘掉的细节,就一定锁在深层记忆中。

某一些细节大脑是真的彻彻底底“删除”了,永远找不回来了。

但唯一的好处,是让程序性记忆转化成我们几乎本能的行为,让我们终生受用,尽管我们可能永远回忆不起学习它的细节了。

记忆,是每个人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之一。

所以我才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为了成长,我们献祭了童年的自己。

参考文献
[1] 《人类胚胎学》或《组织学与胚胎学》任意版本
[2] University of Kent. "A new theory for how memories are stored in the brain." ScienceDaily. ScienceDaily, 1 March 2021.
[3] Bartheld C V , Bahney J , Herculano-Houzel S . The search for true numbers of neurons and glial cells in the human brain: A review of 150 years of cell counting[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Neurology, 2016.
[4] Gerrow K , Triller A . Synaptic stability and plasticity in a floating world[J]. 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 2010, 20(5):631-639.
[5] Warburton E C . Long-Term Potentiation and Memory[J].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10.
[6] Rovee-Collier C , Hartshorn K , Dirubbo M . Long-term maintenance of infant memory[J].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9, 35(2):91-102.
[7] Tyrrell T , Willshaw D . Cerebellar Cortex: Its Simulation and the Relevance of Marr's Theory[J].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1992.
[8] David A,Drachman.Do we have brain to spare?[J].Neurology,2005,64(12):2004-5.DOI:10.1212/01.WNL.0000166914.38327.BB.
[9] Craik F I M , Bialystok E . Cognition through the lifespan: mechanisms of change.[J].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2006, 10(3):131-138.
[10] 童年的记忆被谁偷走了[J]. 人民周刊, 2017, 000(006):83-83.
[11] 《幼儿教育心理学》

作者:瞻云
来源: 央视网

AI在健康和医学领域的主要进展和发展趋势

来源:AI探客
01 在健康和医学领域,AI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AI在健康和医学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它在诊断、治疗方案设计、患者管理以及新药研发中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辅助作用。通过对大数据的快速分析,AI助力医生做出更精确的决策。

1 数据分析与解读:

随着医学领域数据的爆炸性增长,AI技术已成为数据分析的关键工具。无论是基因组数据、医学影像还是电子病历,AI都能够快速、准确地分析和解读,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2 诊断辅助:

AI在医学影像分析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通过深度学习技术,AI能够识别和定位X光、MRI和CT扫描中的异常,有时甚至超过了人类专家的准确性。

3 治疗建议:

基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历史数据,AI可以为医生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4 药物研发:

AI技术可以预测特定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加速新药的发现和开发过程。此外,AI还可以预测患者对特定药物的反应,从而减少药物研发的风险和成本。

5 患者管理与监测:

AI可以实时分析患者的生理数据,预测并预防可能的健康问题。例如,AI可以通过分析心电图数据来预测心脏病发作。

6 运营效率:

在医疗机构的运营方面,AI可以优化资源分配、预测患者流量和提高服务质量。

7 远程医疗:

通过AI技术,医生可以远程为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建议,特别是在偏远地区或资源有限的环境中。

总的来说,AI正在逐步改变健康和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都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02 AI如何在诊断抑或预测中提供帮助?

AI,特别是深度学习技术,能够准确分析医学影像,如X光、MRI和CT扫描,其准确性往往与医学专家相当,甚至有时更胜一筹。它能够及时发现异常、肿瘤、骨折等病症。

在医疗诊断领域,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以下是AI如何助力医疗诊断的详细解读:

1 图像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深度学习,已经在医学图像分析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无论是X光、MRI还是CT扫描,AI都能够准确地识别出疾病的迹象,例如肿瘤或骨折。

2 预测未来健康风险:

通过分析患者的历史健康数据,如基因信息和生活习惯,AI能够预测患者未来可能的健康问题。这为医生提供了宝贵的时间,使他们能够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3 深入挖掘医疗记录: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使AI能够深入分析医疗记录和病历,从中提取出对诊断至关重要的信息。

4 实时健康监测:

AI能够实时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即时发出警报,确保医生能够迅速作出反应。

5 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AI不仅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

总的来说,AI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为医生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使他们能够更准确、更迅速地为患者提供治疗建议。

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图表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AI在诊断中的作用,如下图所示AI如何识别医学图像中的疾病标志物,或是如何预测患者的未来健康风险。
962bd40735fae6cd9d9d7ca7d4e64f2943a70faa_副本.jpg
5243fbf2b21193136bc8bd0cb66d4cda90238d62_副本.jpg
图1 ,2展示了AI在医学影像分析中的应用,如何通过深度学习技术识别疾病标志物

03 AI在医学影像数据源研究优势及临床应用方面取得那些实质性的进展?

尽管在早期,AI在医学图像中的疾病检测已经展现出了其专家级别的能力,但真正的医学AI工具在实际应用中仍然相对较少。

然而,近年来的进展表明,AI工具已经开始在实际的医疗环境中得到应用。例如,负责批准公共保险报销费用的美国联邦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通过允许报销使用两种特定的AI系统进行医疗图像诊断,促进了AI在临床环境中的运用。此外,2020年的数据进一步显示,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正在加快批准AI产品的速度,特别是那些基于机器学习的产品。这些产品大多是通过FDA的快速通道获得批准的,这为AI/ML系统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在医学图像解读方面,深度学习技术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这几年,它在图像分类任务上的表现尤为出色,导致医学AI研究在图像密集的领域,如放射学、病理学、胃肠病学和眼科学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1 放射学与医学影像

AI在放射学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例如,某AI系统经过训练,能够结合放射科医生的CT阅读和其他临床信息来估计患者未来三年内的肺癌风险。这种预测可以为高风险患者安排更频繁的CT扫描随访,从而提高早期发现的机会。

2 病理学

在病理学领域,AI已经展现出了其在癌症诊断和疾病研究中的巨大潜力。通过AI,我们现在可以更快速、更准确地识别病理幻灯片中的关键区域,从而加速诊断流程。

3 胃肠病学

在胃肠病学中,深度学习技术已经被成功应用于结肠镜检查,这是检测结直肠癌的关键手段。通过AI,医生现在可以更准确地预测结肠病变的性质,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4 眼科

在眼科领域,AI已经被证明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尤其是在眼病筛查中。例如,AI系统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眼健康,从而提供更个性化的治疗建议。

但又不仅仅局限于图像分类,深度学习模型还可以处理各种类型的数据,如数字、文本或者这些数据的组合。近期的研究已经开始探索如何利用分子信息、自然语言处理、医学信号如脑电图等多种数据源。

04 AI在药物研发中有何创新之处?

AI能够预测化学物质对人体的潜在影响,分析生化反应,模拟药物效果并预测可能的副作用,大大缩短了药物研发的时间和成本。

AI技术正在为药物研发带来革命性的变革。通过深度学习模型,我们可以更快速地分析分子结构,从而加速新药的发现并减少昂贵的实验需求。例如,有研究利用AI成功地识别出了一种能够对抗抗生素耐药细菌的药物。更令人震惊的是,一种AI设计的药物在短短21天内被发现,并在46天内完成了实验验证,这比传统的药物研发过程快了数年。

综上,尽管AI在部分医疗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要将其完全融入到日常医疗实践中,仍需克服一些技术和伦理上的难题,但随着这些问题逐渐得到解决,我们有理由相信,AI将为医疗界带来更加准确、高效和个性化的服务。

深圳十大最豪城中村:

10.水贝村,现为水贝社区,被誉为中国珠宝第一村

9.上下沙.主要分为上沙村和下沙村,位于福田区,居住着近十万的深飘族

8.南岭村.又称为鸭屎围和南岭围,位于龙岗区,被号称围中国第一村。

7.怀德村,位于宝安区,三十年集体投资项目,没有一个失误,被称为分红第一村,并号称深圳第一富村。

6.民乐村,位于梅林关口,扼守龙华和福田之间的进出关要道。位置十分优越,居住着近十万的深漂族。

5.岗厦村,位于福田区,深圳CBD内唯一城中村,造就了多个亿万富豪的城中村。

4.大冲村,位于南山区,这里每个村民拥有六到七套回迁房,已经诞生了十个亿元户和超过四百家千万富翁。

3.皇岗村,位于福田区,是福田最有钱的城中村,一个拥有世界第一个村级博物馆和藏书14万册的地方。

2.蔡屋围,位于罗湖区,被誉为深圳最成功的城中村,这里每户村民因拆迁补偿10-20套住房,房租,分红,每户村民的年收入就上百万元。

1.白石洲,位于南山区,是深圳最大的城中村,拥有市区最集中最大规模的农民房,很多从外地来深圳的人都有一段或长或短的白石洲生活记忆。也是目前深圳最为火热的旧改项目!!

100家上市公司披露氢能布局最新进展

此前曾发布21家上市公司氢能业务进展披露,近日上市公司2023半年报又迎来集中发布。本文梳理最新发布2023半年报的68家上市公司氢能业务进展披露情况如下(据公开信息,或有遗漏):

1、美锦能源(000723)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39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旗下飞驰汽车生产的燃料电池汽车各类车型累计上险量237辆,位居行业内首位;报告期内,美锦能源佛山氢能科技园开园暨飞驰科技新车下线仪式在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隆重举行,该项目是佛山市南海区重点项目之一,目前落户项目包括新能源商用车整车生产项目(即飞驰科技项目)、氢能汽车核心装备项目、分布式绿电制绿氢+加氢网络项目、氢能车辆智慧运营平台项目。

位于北京大兴区新城东南片区的美锦氢能总部基地一期项目于报告期内顺利开工,该项目作为北京市2023年50个重大项目中的重点项目之一,将塑造成为“大兴氢能”的示范名片。

报告期内,美锦能源在首届中国碳金融论坛上发布了中国首个“氢能交易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在企业荣誉方面,2023年美锦氢能继续获得业内高度认可,美锦能源作为传统能源企业低碳转型发展的先行者成功入选福布斯中国发布的“2022福布斯中国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TOP50”榜单,并入选《财富》2023年“中国500强”、“中国上市公司500强”荣誉称号。

美锦能源已在氢能供应领域、氢能装备制造和氢能运营推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产业基础和发展经验。未来,公司将着力加强氢能基础设施的广泛推广和建设,特别关注提升绿氢的供应能力,并积极探索氢能在储能、发电等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场景。

2、中集安瑞科(03899.HK)

报告期内,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07.6亿元,同比增长20.2%;实现股东应占净利5.7亿元,同比增长29.4%。氢能相关业务收益增长59.1%至人民币2.70亿元,氢能业务于2023年上半年新签订单为3.45亿元,同比增长50.0%。

氢能业务领域上游制氢方面,今年年初,氢能业务首个1,200m³ /h碱性电解 槽成功下线,与此同时,甲醇制氢设备在同步推进制造样机中。

中游储运方面,高压气氢领域,30MPa缠绕气瓶管束式集装箱与99MPa站用储氢瓶组已成功实现批量销售,并形成不错的市场反响,多家企业提前布局30MPa管束式集装箱使用场景,引领市场升级。中压储运领域,随著西部地区大量绿氢项目的推进,中压氢气球罐业务也迎来了增长,上半年成功中标内蒙首个大型球罐储氢EPC总包项目。液氢也是今年重点发力方向,上半年由该 分部牵头起草的移动式液氢运输容器团体标准正式发布,随后通过全国首个《移动式真空绝热液氢压力容器》企业标准,液氢储罐、液氢罐车纷纷开工,也迎来了全国首个40英尺液氢罐箱成功下线,标志著中集安瑞科在液氢领域的领先地位。

氢能业务在下游终端应用上亦取得突破。车载瓶方 面,本公司作为参与单位 的国家标准《车用压缩氢气纤维全缠绕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车用压缩 氢气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正式发布。上半年该分部持续深挖市场,并 加速建设Ⅳ型车载瓶及供氢系统在河北石家庄栾城的生产基地。该分部成功 交付出口的氢能重卡以及海外氢能智轨项目上配套的Ⅳ型车载瓶供氢系统。III型瓶方面,该分部完成了390L气瓶的开发、批量生产及销售。加氢站方 面,上半年氢能业务分部成功交付多个固定式加氢站及撬装式加氢站,并成 功中标并交付香港首个加氢站示范项目,为双层氢能巴士提供服务,助力香港交通氢能化转型。另外,500kg/12h一体化标准加氢站新产品试制完成。

3、阳光电源(300274)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6.22亿元,同比增长133.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54亿元,同比增长383.55%。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氢能领域的新能源企业,公司致力于提供“高效、智慧、安全”的绿电制氢系统及解决方案,拥有IGBT制氢电源、ALK和PEM电解槽、气液分离与纯化设备、智慧氢能管理系统等一体化系统设备的研发制造和交付能力,并开发了离网、并网、微网多模式下制氢系统解决方案。公司率先建成国内领先的电解水制氢系统综合测试平台、可再生能源变功率制氢及氢储能发电实证平台、PEM电解制氢技术联合实验室、电解制氢材料实验室。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ISO9001体系认证、GC2管道资质认证、莱茵TÜV安全认证,推行落实TPMTQM管理工作;优化1000m³/h ALK电解槽结构及关键部件材料,槽体能耗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升级智慧氢能管理系统,凭借优秀的产品功能、交互体验,斩获德国iF产品设计奖;筹备推进二期年产3GW工厂建设,预计2024年初投运。率先提出可再生能源柔性制氢概念,并完成方案开发推广,引发行业高度关注。

4、动力源(600405)

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43,982.15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氢燃料电池业务订单实现了翻倍增长,目前,燃料电池业务产品已基本覆盖了燃料电池BOP系统多应用场景需求,具有高功率密度、可灵活扩容等特点。其中,公司燃料电池升压DC/DC变换器和空压机控制器作为公司的主力产品,保持了持续领先的技术优势和产品销量;除传统的高压平台空压机控制器保持持续批量供应外,面向国际燃料电池叉车市场的30~63V电压平台产品完成了首次量产并形成销售订单。目前,公司第三代空压机控制器正式立项开发,预计年底推出上市,公司将继续丰富氢燃料电池产品序列,并以此为契机,在氢能产业链上全面布局。

5、隆基绿能(601012)

2023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6.52亿元,同比增长28.3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78亿元,同比增长41.63%。

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光伏行业技术进步,依托高效、经济的“绿电+绿氢”产品及解决方案,助力全球能源转型和低碳目标实现。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全系列硅片产品和主流组件产品已通过法国ECS碳足迹认证,隆基氢能还参与制定了《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碳足迹评价方法及要求》标准。

6、氢导智能(300450)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86亿元,同比增长30.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47.75%。

公司自2018年正式进军燃料电池智能装备领域,成立氢能装备事业部,组建了强大的研发团队,为客户提供PEM电解槽制氢整线装备、氢燃料电池整线装备和测试平台系统解决方案,包括制浆涂布、MEA封装、双极板生产、电堆组装、系统装配、测试平台等相关高端装备。目前公司在氢能高端装备领域的技术水平、团队规模、业务体量等方面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多项关键技术获得了国家及省部级的多项科研项目奖项。在燃料电池方面,已与国内外龙头企业形成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在PEM电解槽方面,已和多家知名企业形成合作。公司在氢能高端装备领域将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保持领先优势,进一步拓宽氢能生产及测试装备市场,助力国家双碳战略。

7、科威尔(688551)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1,982.85 万元,同比增长 43.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5,016.88 万元,同比增长 228.81%。报告期内, 由于政策面的加持,燃料电池行业的需求有所回暖,加之制氢电解槽的火爆,“五大四小”及“三桶油”等国家队均下场入局氢能产业,行业需求的井喷,带来公司氢能板块业绩快速增长,报告期内收入较去年同比增长 210.48%。

公司氢能测试及智能制造装备产品线围绕氢能两大核心场景,布局从用氢端延伸至制氢端领域的相关测试产品。用氢环节:围绕燃料电池各系统的可靠性展开测试,主要产品包括燃料电池电堆测试系统、燃料电池发动机测试系统、燃料电池 DC/DC 测试系统、燃料电池空压机测试系统、燃料电池专用直流回馈式电子负载、燃料电池氢气循环泵测试系统、燃料电池 EIS 测试系统等,测试对象涵盖零部件、各功率等级的电堆和发动机系统等。制氢环节:功率覆盖 500W-5MW,适用于 ALK(碱性)电解槽、 PEM 电解槽、 AEM(弱碱性)电解槽等多个技术路径。

8、利元亨(688499)

本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272,963.53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56.56%。

新能源氢能设备方面,公司持续布局氢燃料电池系统核心部件的整线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已实现多个关键工序的技术创新及突破,工艺水平日臻成熟。 与国家电投继续就膜电极、双极板、电堆组装、活化测试、发动机系统的组装和检测等领域深化合作。

9、上海电气(601727)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人民币530.78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5.5%;报告期内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 5.90 亿元。

在氢能领域,上海电气聚焦氢能“制、储、加、用”四大环节关键核心装备,以电解水制氢为产业突破点,积极布局储氢、氢气压缩、氢燃机/锅炉、绿色氢化工、氢能装备材料检测等核心技术及产品装备,打造氢能全产业链关键装备供应的核心竞争力。在制氢环节,目前已发布2000Nm³/h碱性电解槽产品,可满足风光大基地、绿色化工/冶金等大规模制氢、用氢应用场景需求。

公司下属上海氢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国际一流的电解水制氢研发实验室,为关键材料研发、部件制备、产品制造提供了全方位基础支撑。报告期内,我们建成国内首个应用于工业园区的“绿氢制-储-用”一体化示范项目,该项目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PEM电解水制氢系统多功能测试验证平台。

10、东方电气(600875)

2023 年1-6 月,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299.15 亿元、同比增长 7.1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02 亿元,同比增长 12.85%。

氢能方面,已全面打造氢能产业体系,形成了氢燃料电池、氢制取、氢储存、氢加注、氢使用全产业链整体解决方案。2023年以来,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全球首次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海上中试成功;提供关键技术及系统的电氢智慧能源站实现国内首次固态氢能并网发电;氢能在重卡和工程车等领域实现市场突破。

11、昇辉科技(300423)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64 亿元。

公司自 2020 年起进行战略转型,将“智能+双碳”作为战略方向,新增氢能业务板块,成立子公司昇辉新能源有限公司作为氢能业务的运营主体,对氢能产业链的部分环节进行投资,并自主运营大规模电解水制氢设备、氢能源汽车运营平台、氢能相关电气设备及关键零部件。

其电解水制氢设备制氢纯度高,可实现单槽制氢产量1000标方/小时及以上水平,氢气纯度达99.9995%;电 解 槽 制 氢 能 耗 低 至4.3kWh/Nm³H₂,系统效率高达77%以上;氢能源汽车运营平台聚焦氢能源物流车运营业务,以城配物流为重点,为大湾区物流企业及有运输需求的客户提供氢能物流车运营及租赁服务,如医药配送公司、供销社、生鲜食品公司等。

12、联美控股(600167)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53亿元,同比下降4.63%;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5.94亿元,同比下降1.19%。

公司成立了专门的氢能事业部开拓氢能业务。氢能业务拓展方面,继公司战略入股爱德曼氢能后,于2022年12月,公司与北京燃气平谷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北京市平谷区为起点,在分布式综合能源服务、加氢站、制氢及氢能热电联产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13、穗恒运A(000531)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04,685.48 万元,同比增加 6.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3,974.49 万元,同比增加 11.81%。

在推动氢能示范应用方面:一是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参与设立现代氢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的议案》(详情请见公司 2 月 11 日于指定媒体披露的相关公告)。5 月公司携手现代汽车氢燃料电池系统(广州)有限公司(简称:HTWO 广州)、开发区交投成立现代氢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进行双极板、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器三大核心零部件及系统本地化的研发、生产以及燃料电池系统推广应用,助力黄埔区建设国际领先的氢能产业创新集聚区。二是深化与 HTWO 广州、文远知行的合作,开展氢能多应用场景业务,推动自动驾驶氢能环卫车示范。 三是与中石化合作规划建设加油、加氢、充电、光伏发电、非油品“五位一体”综合能源站 15 座。目前已建成 2 座,正在建设 2 座。

14、威孚高科(000581)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3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9亿元。

报告期内,膜电极、金属双极板、合金催化剂、电子水泵、节温器、氢循环泵、尾排阀等多个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产品完成国内产线建设、调试或试生产,国内外客户项目拓展顺利;氢喷射器、氢隔离阀、氢安全阀稳定生产;氢排气阀、电子水泵、比例三通阀完成生产准备并将实现批产;35/70Mpa减压阀及瓶口阀、氢循环泵、空气轴承等BOP关键零部件完成部分可靠性测试。

电解水制氢系统实现示范运行,正式启动平台产品开发;推动氢能产业园地块获取,完成地块初步设计方案及用地申请。推进实施氢能业务全球三大基地建设投资,完成对 IRD 欧洲及北美基地石墨双极板、Borit 欧洲基地金属双极板的研发和扩大产能投资,加速推动亚太基地威孚氢隆合资公司国产化能力建设;完成 VH 业务并购后的整合和协同;开展对毫米波雷达企业调研及交流,积极探索创新合作模式,推进轮毂电机业务持续深化合作。与战略合作伙伴联合开展市场调研,积极推进 PEM 电解水制氢业务技术线路研究。加强投后管理体系建设,规范子公司投后治理方式。

15、密封科技(301020)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6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21.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41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3.09%。

新能源领域,公司研发的氢气发动机用新型气缸垫片和附属垫片、氢气循环泵用高速气浮轴承,氢气压缩机膜片等新产品均已实现少量供货;氢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产品在基本掌握了原材料性能要求、极板表面处理、极板焊接工艺方法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继续深入调研生产设备与生产工艺验证;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已完成技术研究,开始做样机试制准备;碱性电解槽密封垫片开始进行材料、技术和工艺研究,争取年内完成样品试制。

16、雪人股份(002639)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96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0.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12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25.23%。

氢能方面,在下游氢能应用环节,公司在掌握燃料电池空压机和氢气循环泵的核心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国际氢能产业链上的核心技术与国际知名品牌,致力于研发世界领先的大功率金属极板燃料电池产品,目前已构建全球化的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生产供应链体系。报告期内,公司与日本氢动力公司签署合同开发金属极板燃料电池电堆,并已完成电堆金属双极板技术文件的交付。

在上游氢气储运环节, 公司突破液氢装备技术,已经有多套压缩机产品服务于中国航天领域。

17、中国石化(600028)

2023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5,937 亿元,同比降低 1.1%;经营收益人民币 537 亿元,同比降低14.7%。

2023年上半年,公司大力开拓氢能应用场景,积极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持续推进“氢能走廊”建设及重卡加氢示范应用;公司已经制定了面向未来的绿色转型发展战略和规划,加快发展以氢能为核心的新能源和高端化工材料,着力打造世界领先的洁净能源化工公司。

18、中国石油(601857)

2023 年上半年,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 14,798.71 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6,146.21 亿元下降 8.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人民币 852.72 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 816.27 亿元增长 4.5%。

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油气和新能源分部资本性支出为人民币796.26亿元,主要用于继续加强国内松辽、鄂尔多斯、准噶尔、塔里木、四川、渤海湾等重点盆地的规模效益勘探开发,加大页岩气、页岩油等非常规资源开发力度,推进清洁电力、CCUS、氢能示范等新能源工程。2023 年上半年,本集团销售分部的资本性支出为人民币 7.22 亿元,主要用于国内油气氢电非综合能源站建设,优化终端网络布局,以及海外油气储运和销售设施建设等。

19、中国能建(601868)

2023 年上半年,完成新签合同额、 营业收入、 利润总额分别为人民币 6, 459.3 亿元、1, 921.20 亿元、 59.96 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 21.2%、 21.37%、 14.07%。

其新产业业务加快发展。氢能方面加快推进埃及绿氢、 甘肃兰州氢能产业园、 吉林松原绿色氢氨醇等一批项目落地实施, 扩大氢能业务版图。持续推进“30˙ 60” 系统解决方案、 新型电力系统、压缩空气储能、 氢能、 交能融合等“双碳” 领域科研项目, 掌握新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系列方法、1000Nm³/h 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 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柔性功率调节装置、 交能融合一体化解决方案等一批核心技术, 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取得新进展。

20、中国中冶(601618)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3,344.59 亿元,同比增长 15.6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72.18亿元, 同比增长 22.90%。

加快研发成果转化推广,以转炉烟气全余热回收、氢气竖炉、富氢烧结、短流程料场、智能车间为代表的多项重大研发项目成果已在宝武、鞍钢等钢铁企业项目中取得首台套应用,开辟钢铁冶金绿色低碳、数字赋能的新赛道。

21、中国化学(601117)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13.5亿元,同比增长21.54%;实现净利润31.93亿元,同比增长12.06%。

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提质增效,签约新材料、新能源、减碳降碳等绿色化工合同额近700亿元,设计全国首例“采用滩涂光伏离网发电配储能和海水淡化制氢”的海水制氢产业一体化示范项目。

22、厚普股份(300471)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878.65万元,同比上升24.4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6.83万元,同比上升117.87%。

公司在加氢站领域已形成了从设计到关键部件研发、生产,成套设备集成、加氢站安装调试和技术服务支持等覆盖整个产业链的综合能力。报告期内公司中标深圳能源库尔勒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示范项目制氢标段项目、大连洁净能源集团海水制氢产业一体化示范项目氢气充装柱设备,并签订了山西上安加氢综合能源站、成都新创燃气综合能源站、海南中石化银丰加氢站等项目。

工程业务领域,报告期内厚普工程中标深圳能源库尔勒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示范项目(制氢标段)EPC总承包项目、大宝山LNG站总包项目等。

23、三一重能(688349)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9.15 亿元,同比下降 4.1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8.17 亿元,同比增长 2.38%;

在绿氢方面,通过研发创新,公司已具备完整绿氢成套解决方案。三一吉林长岭风光储氢氨数字化示范项目正在实施。

24、璞泰来(603659)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0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21%;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3.04亿元,同比下降6.55%。

在其他新兴设备赛道方向,公司设备团队始终保持进取的持续研发能力与技术储备。报告期内水电解制氢 PEM膜电极生产设备通过客户初步验证。

25、四方股份(601126)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8.69亿元,同比增长20.0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55亿元,同比增长16.91%,主营业务经营质量持续提升。

氢能领域,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紧凑型可再生能源电热氢联产系统模块关键技术;新型多重化大容量电流源型制氢电源,已完成产品型式试验认证,核心效率指标业内领先,为公司开拓氢能市场奠定基础。

26、三峡能源(600905)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37.04亿元,同比增长12.9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5.17亿元,同比下降10.10%,

公司以“风光三峡”和“海上风电引领者”重大工程为载体,开展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科研项目四十余项,涵盖了光热、新型储能、制氢、海上风电核心技术等重要业务领域;“三峡乌兰察布氢电耦合交直流混合智能微电网示范工程”获批国家发展改革委氢能示范工程项目,着力打造高质量研发创新平台。

27、阳煤化工(600691)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22亿元,比同期95.51亿元减少23.2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29亿元,比同期1.87亿元减少4.16亿元。

公司旗下正元氢能拥有河北省内最大的单套尿素系统,生产能力居河北省第一。正元氢能煤炭清洁高效综合利用项目建成后,其年产6.48亿立方米氢气资源将成为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最大的氢源供应商。

28、安泰集团(600408)

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2.31亿元,同比减少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3亿元,同比亏损。

公司2023年度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山西宏安焦化科技有限公司150t/h干熄焦及配套余热综合利用项目和山西安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0000m³/h焦炉煤气制氢项目。

29、陕建股份(600248)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2.4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9.33亿元,同比增长5.6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46亿元,同比增长3.23%。

报告期内,EPC总承包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纳日松光伏制氢产业示范项目首方绿氢充装成功,顺利产氢,该项目是内蒙古自治区首批批复、首个开工、首个产氢的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子公司陕西化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新签内蒙古宝丰煤基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260万吨/年煤制烯烃和配套40万吨/年植入绿氢耦合制烯烃项目分离装置一、二、三标段建安工程施工项目,合同金额5.5亿元。

30、宝钢股份(600019)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98.55亿元,同比下降7.5%;实现利润总额65.2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3.4亿元。

公司绿色低碳建设全面推进。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三治四化”,主要环保指标持续改善,引领钢铁工业绿色制造;极致能效、绿色能源等减碳措施落实落地,取得显著成效,零碳示范工厂百万吨级氢基竖炉工程进展顺利。

31、东华科技(002140)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97亿元,同比上升73.60%。

公司成立绿色能化专项团队,锚定“新能源+绿色化工”耦合业务,先后承揽了大连洁净能源集团滩涂光伏离网制氢、兴安盟京能煤化工电解水制氢、临涣焦化甲醇装置驰放气制备车用高纯氢、二氧化碳干重整技术工艺包联合开发等新能源相关的设计、咨询项目,其中大连洁净能源集团滩涂光伏离网制氢系国内首例“采用滩涂光伏离网发电配储能、海水淡化制氢”的示范项目。

32、鸿达兴业(002002)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49亿元,同比下降24.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6亿元,同比下降270.81%。

氢能源产业方面,公司设立了广东氢能研究院和鸿达氢能源及新材料研究院,统筹氢能研发工作,加快氢能发展步伐。研究院相继开展氢气制备、氢气加注、氢气储运、加氢站、移动加氢站、氢能装备研究等技术储备布局,大力发展稀土储氢材料及储氢装备,在制氢及储氢等方面积累丰富经验。

公司拥有气态、固态、液态三种储氢方式的技术,大力发展氢能储能业务,氢能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公司在乌海市建设运营加氢站,生产和供应氢气、液氢等,为乌海公交公司运行的燃料电池公交、大巴等用氢车辆提供氢气及加注服务。公司建成并运营我国首个民用液氢工厂,实现液氢规模化生产和民用化应用,大大提高氢气的运输效率。

33、金盘科技(688676)

2023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8.93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46.54%, 来自于新能源-储能营业收入递增 944.91%,新能源-光伏营业收入递增 101.55%,工业企业电气配套营业收入递增 54.56%。

氢能应用领域: 电解水制氢整流变压器为多脉波整流变压器,具有很强的过压、过流能力,同时有较强的谐波抑制能力,同时具备很强的耐候性,可达 C3、E3,可可靠为电解氢设备提供稳定电源。

34、航天工程(603698)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9.3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6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94%。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高端装备制造、环保运营产业、绿氢工程技术”四大业务板块持续稳定发展。2023年上半年,公司氢能方面:签署了甘肃金昌低阶煤高效利用制氢及50万吨/年高浓度尿基复合肥项目;公司自主开发的1000型碱性电解制氢系统正式下线,预计将于三季度开展系统联调和长周期性能试验;首台套20型PEM电解槽已完成系统组装和气密性试验。

35、水发燃气(603318)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5,538.37万元,同比增长4.92%;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451.21万元,同比增长5.90%。

报告期内,由通辽隆圣峰牵头实施的2021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中低压纯氢与掺氢燃气管道输送及其应用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管道实验平台部分在通辽隆圣峰甘旗卡门站点火通气成功,标志着该项目管道实验平台部分正式投产运营。

36、新天绿能(600956)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4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7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3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94%。

上半年,若羌罗布庄风电项目、崇礼风电制氢二期项目全部并网发电;台安桑林风电场、张北战海风电场、唐山大清河风电场等项目按计划进度施工。

37、宝光股份(600379)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合并营业收入7.83亿元,同比增长29.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212.27 万元,同比增长 36.04%。

氢能方面,报告期内,氢气市场产销两旺,在做好氢气及其他气体经营的同时,氢能源业务从上游制氢,向中游氢气储运,下游氢能源利用进军;报告期内,完成制氢站装置第一阶段升级改造,下半年将进行第二阶段技术改造。采用氢气长管拖车的方式,扩大公司销售及配送能力。借助市场利好政策在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积极开展项目对接洽谈,并持续跟踪新项目。

38、科隆股份(300405)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89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8.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13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66.06%。

公司现有实验室项目研发项目碱性水电解槽电极的制备,可以提高析氢电极活性,降低析氢能耗,是未来发展氢能不可或缺的技术性装备,公司借此契机,在完成产品产业化的同时,在电极装备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发展。

39、齐翔腾达(002408)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37.85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5.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204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97.73%。

催化剂业务主要以山东齐鲁科力化工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产品包括耐硫变换催化剂、制氢催化剂、硫磺回收催化剂和加氢催化剂四大系列 80 余种产品。制氢催化剂、加氢催化剂受下游装置扩容和氢气用途开发,用量保持一定增长。

40、宝泰隆(601011)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6.73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5.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56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5.41%。

氢能产业方面,公司与中石油(中石油黑龙江销售分公司)、七台河市城投公司成立合作的中油绿燃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已工商注册成立,合资公司的第一座加氢示范站已经破土动工,现工程正在紧张的建设中,预计十月份项目建设完成,开始试运营。

41、亿利洁能(600277)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78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4.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57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89.80%。

报告期内,公司联营光氢公司建设的蒙西基地库布其 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工程建设按计划有序推进,该项目是我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治沙项目;公司参股投资的1000标方碱性电解槽已完成测试基地建设,通过必维国际检验集团成果鉴定,并颁发了测试认证证书。

42、兰石重装(603169)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1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68%;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7.00%。

在氢能装备领域,公司是国内较早涉足氢能相关技术及设备制造的企业,基于循环流化床加压煤气化工艺包技术,承接了兰石金化项目中实现国内首套示范装置应用,并在盘锦浩业16万标方/小时煤制氢装置项目得到推广,同时公司为煤化工制氢、工业副产氢领域相关客户提供了气化炉、PSA制氢反应器、脱氢反应器、POX制氢余热锅炉等多台套氢能领域相关设备。

公司致力于构建“制、储、运、用”一体的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现已研制完成1000Nm³/h碱性电解水制氢装置、全系列低压储氢球罐和中高压储氢压力容器,50MPa、98MPa多层包扎式高压气态储氢系列容器、加氢站用储氢容器、微通道换热器(PCHE)、离子液压缩机等产品,公司氢能领域相关产品基本涵盖氢能全产业链。

43、林洋能源(601222)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8.35%;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1亿元,同比增长41.85%。

公司战略布局的新能源制氢核心装备业务,由子公司林洋创业投资(上海)有限公司与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清耀(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报告期内,合资公司持续对电极、隔膜等关键零部件进行测试验证和技术升级,继去年底发布全自动并/离网SAK1600系列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后,近期已完成第二代大电流密度电解槽产品设计研发,通过持续的新产品研发迭代,产品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合资公司已获得10项专利授权。

在不断加大产品研发的基础上,报告期内,合资公司还积极进行绿氢市场的突破和拓展,获得雄川新能科技(成都)有限责任公司500Nm3/h×5电解槽采购订单、上海迈阳新能源签订2.5MW光伏发电制氢设备采购订单等。

44、和远气体(002971)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96%;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398亿元,同比减少1.61%。

公司清洁能源主要包括燃料电池用氢气、纯氢、超纯氢和LNG液化天然气。公司已于2012年在宜昌市兴发集团新材料产业园内建设运行氢气生产基地,主要利用兴发园区氯碱尾氢回收提纯制取高纯氢气和燃料电池用氢,具备年产2000万立方米的产能,广泛服务于高纯氢气和燃料电池用氢客户。

2021年,围绕湖北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及发展战略,公司在潜江化工园建设了年产能达3.2亿立方米的氢气项目,配备有20组氢气充装位,可同时给20台氢气管束车进行充装。该项目于2022年正式投产,是目前国内在规模、建设标准、品质方面均具有领先优势的超纯氢气、高纯氢气和燃料电池用氢气生产基地。

45、开山股份(300257)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15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6.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3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03%。

2023 年, 公司与宝武集团再度合作, 为其旗下宝武重工和总承包商中钢国际承揽的八一钢厂 2500m³ 富氢碳循环高炉技术改造项目提供脱碳核心动力设备。

46、华电重工(601226)

在实现收入方面,公司主营业务收入23.64亿元,同比减少30.57%,其中氢能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4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稳步推进氢能业务的产品技术研发及市场拓展,承担的华电集团“十大重点科技项目”制氢课题相关成果已经结题,1500Nm³/h碱性电解槽已完成初步设计,达茂旗20万千瓦新能源制氢项目稳步推进,积极跟进青海德令哈3MW光伏制氢项目。公司所属子公司重工机械以“安全高效、绿色智能、产业协同、清洁美丽”为目标,助推氢能智能制造产线落地,实现产业多能互补。

47、中钢国际(000928)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6.94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39.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3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29.39%。

报告期内,河钢宣钢张宣高科氢能源开发和利用工程示范项目一期工程实现安全顺利连续生产绿色DRI产品;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共同组建了低碳冶金创新研究中心,通过校企深入融合,助力公司打造成为低碳冶金技术领军企业,目前评审遴选合作科技项目8项,涉及转炉炼钢、电炉炼钢、带式球团、富氢碳循环高炉、氢基竖炉直接还原等工艺技术。

48、东华能源(002221)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2.1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8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0.92%。

氢能方面,公司以 LPG 贸易业务起家,依托轻烃资源优势向下游延伸布局 PDH 产业链,随着张家港、宁波项目的先后投产,公司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 PDH 生产商。氢气的高值化利用是 PDH 企业提升盈利的关键,公司通过园区内部氢气输送、布局充装站和加氢站、配套合成氨装置等方式,持续提升氢气消纳能力。报告期内,氢气实现销售约1.25万吨,收入约合1.69亿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8%。

49、亿华通(688339.SH)(02402.HK)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5,351.93 万元,同比减少 42.9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51.11 万元,同比减少 1,650.65 万元。本期业绩亏损主要原因为(1)燃料电池行业现阶段仍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市场规模较小,营业收入具有一定波动性,且通常集中于下半年;(2)公司始终坚持以研发驱动发展,持续较高水平的研发投入对当期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3)公司根据持续扩大的经营规模,相应的加大了在市场拓展及人才储备等方面的投入,以充分把握燃料电池市场规模化发展的机遇,员工人数从去年同期的 879 人增加到 1094 人;(4)为进一步夯实公司资产质量,公司对部分已不能满足客户市场需求或适配公司在售产品的存货等计提了减值损失。

50、永安行(603776)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27,606.55万元,其中氢能产品销售及服务收入为351.61万元。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51.59万元。公司所处的氢能两轮车行业目前行业内外竞争企业较少,未来2-3年,氢能产品的业务收入将成为公司的主要业务收入。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动产品的优化升级,提升产品竞争力,已将氢能自行车的续航从40公里提升到50公里以上。公司坚定不移地在优势产品领域持续投入,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在新兴目标市场积极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已研发出HE-800、HE-1000的氢燃料电池,分别用于氢能踏板车及氢能三轮车。

51、中国重工(601989)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8.66亿元,同比增长12.9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92亿元,扭亏为盈。

子公司江增重工攻克“无油离心式空压机”这一氢燃料电池领域的“卡脖子”技术,成功自主研发了氢燃料电池用空压机HC08,通过试验检验并获得中国船级社型式认可,自主品牌涡轮增压器实现了低、中、高速柴油机全覆盖。

52、宇通客车(600066)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14亿元,同比增加34.5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0亿元。公司新能源技术以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客车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为主线。

燃料电池研发方面:围绕商用车多场景应用,公司开发了实时功率预测的燃料电池动力系统能量管理策略,燃料电池工作点向高效区有效聚集,实现了商用车不同工况下氢耗最优;开发了新一代燃料电池系统,推动了电堆、双极板等5项关键零部件的国产自主化进程和批量推广应用,进一步降低燃料电池系统成本;开发了车载氢系统侧面、正面碰撞防护系统,同时优化了24小时全时域氢安全技术,大幅提升碰撞事故中氢系统安全性,降低起火风险;开发了燃料电池高温操作模式,实现最大输出功率自适应调控,提升整车环境适应性;基于车联网大数据技术,构建了多维度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故障预警、健康状态评估技术,提升整车可靠性。

53、中国船舶(600150)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完成营业收入305.26亿元。上半年,自主研发的500千瓦氢燃料电池监控系统和安全系统(电气设备)获得船级社颁发的船用产品证书。

54、三一重工(600031)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4.96亿元,同比下降0.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亿元,同比增长29.07%。

公司引领行业电动化,聚焦纯电、混动、氢燃料三大技术路线。氢燃料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公司牵头打造多家示范应用场景,推动氢燃料场景的量产推广。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完成首台搭载自主开发的燃料电池系统的氢能搅拌车新品,采用120KW燃料电池系统、8*210L供氢系统、54KWh动力电池(功率型)、355KW主驱电机,作为湖南省内第一个氢能示范项目,实现搅拌车新领域突破。

55、广汽集团(601238)

集团新能源汽车比例已超20%,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已提升至54%。本集团汇总口径共实现营业总收入约2,335.32亿元,同比下降约3.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9.66亿元,同比下降约48.42%。

氢能方面,探索多种灵活燃料发动机技术的研发,国内首次实现钜浪-氢混动系统成功搭载,经测试可实现百公里氢耗低于1.4kg,整车续航近600公里。

56、一汽解放(000800)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330.15 亿元,同比增加 44.3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 4.01 亿元,同比增加 135.87%。

一汽解放也正在加速新能源、智能车的全面布局,在新能源方面,推出 J6P 纯电动自卸车、JH6 纯电动牵引车、J6L 燃料电池载货车、J6P 混合动力牵引车等新能源产品,倾力打造清洁高效的纯电动、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车辆产品组合。

57、格力电器(000651)

2023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97.90亿元,同比增长4.1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26.73亿元,同比增长10.52%。

公司加强新能源储能技术创新,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氢钛动力总成技术荣获“年度氢能产品技术创新奖”,氢燃料电池客车荣获“氢燃料电池客车示范之星”。

58、徐工机械(000425)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12.8 亿元,实现新能源产品收入 52.7 亿元,同比增长 174.9%。

氢能方面,公司与宝钢股份联合实验室签约揭牌,与丰田汽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助力氢能技术研究和全产业链应用突破;公司锚定全球工程机械产业“珠峰登顶”战略,自主研制了一系列领先全球的首台套重大装备,持续引领中国高端制造新征程,氢能方面如全球首台氢能电动装载机 XC968-FCEV。

59、潍柴动力(000338)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61.35亿元,同比增加22.32%。新能源方面,牵头建设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全面布局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技术路线。

2月,潍柴发布全球首款大功率金属支撑商业化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产品,其热电联产效率达到92.55%,若用生物质气、绿氢作为燃料,可实现零碳排放,该产品已经在潍柴燃料电池产业园和潍坊市能源集团开展示范,累计运行超过30000小时,商业化运营实现了阶段性突破;5月,搭载潍柴200kW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牵引车亮相世界氢能技术大会,氢燃料电池产品采用行业最新技术,面向重卡干线运输场景,最高效率超过 60%,冷启动能力通过-34℃验证,促进道路运输实现零碳落地。

60、中联重科(000157)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0.75亿元,同比增长13.03%;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0.40亿元,同比增长18.90%。

报告期内,加速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创新升级,开展三化技术项目267项,其中“氢燃料动力工程机械整车工程化关键技术”、“丘陵山地适用高效智能农机装备研发”2个项目入选“湖南省2023年度十大技术攻关项目”; 截至目前,中联重科在售新能源产品型号已达153款,产品类别覆盖混凝土泵车、混凝土搅拌车、汽车起重机、高空作业平台、挖掘机、矿卡、叉车、应急车辆、农业机械等,新能源化形式包括纯电动、混合动力、氢燃料,全系列新能源化产品基本形成。

61、欣锐科技(300745)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4,674.01 万元,同比增长37.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492.62 万元,同比增长1477.15%。

氢能与燃料电池业务的核心产品主要为大功率DC/DC变换器产品(行业常规命名为DCF),以DCF为核心的辅助电驱、电源模块,及高压配电模块组成的系统总成类产品。公司参与多家整车厂商的氢燃料电池专用产品项目,并取得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后续氢燃料电池产品配套储备了良好的客户资源。报告期内,公司获得捷氢科技“2022年度杰出合作奖”,小鹏汽车“商务伙伴奖”。

62、三环集团(300408)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62,918.94 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 9.1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73,115.48 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 22.16%。

2023 年 1 月,公司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系统的装机容量达到 210kW,相关合作示范应用项目相继通过验收,成为我国 SOFC 技术应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节点;5 月,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 重点专项“百千瓦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应用关键技术” 项目顺利召开项目启动会,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大功率 SOFC 热电联供系统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63、安洁科技(002635)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8.66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24%。

公司自 2020 年开始配合客户切入新能源汽车氢燃料电池核心零组件金属双极板项目开发,公司 2021 年进行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膜电极的开发,公司将加快推进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量产进程。

64、宗申动力(001696)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9.72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3.39%。

报告期内, 公司全资子公司宗申新能源公司氢燃料电池相关技术获得了两项发明专利的授权, 并在叉车和两轮车方面扩展和深化了应用效果;宗申新能源公司布局驱动控制业务、 储能业务、 氢燃料电池业务, 以发卡电机及控制器、便携式储能电源, 30kW及以下氢燃料电池系统为产品核心。

65、致远新能(300985)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35.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43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736.72%。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中心”和“营销网络建设项目”调整至“压缩氢气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项目”,项目总投资9,875.89万元。

66、中复神鹰(688295)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2.39%;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1亿元,同比增加0.5%。

公司在国内率先攻克了碳纤维“干喷湿纺” 纺丝技术,并通过多年技术攻关保证了 T700 级、 T800 级、T1000 级和 M40 级的产业化能力,产品涉及 1K-48K 各种型号。公司 T700 级及以上产品系列在国内市场已连续多年保持市场占有率 50%以上, 其中在国内储氢气瓶领域占比达 80%, 碳/碳复材领域占比达 60%。

报告期内,神鹰西宁二期 1.4 万吨碳纤维项目全面投产, 公司总产能达到 2.85 万吨,产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三。未来随着公司规模化优势的进一步凸显,将有效满足下游传统领域及新兴领域对高性能碳纤维的需求,同时神鹰上海碳纤维航空预浸料项目的后续投产, 将加快促进国内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供需失衡局面的缓解,同时也将加速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67、凯大催化(830974)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4,450.90 万元,净利润 2,112.65 万元。在氢能源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铂基催化剂,已具备了产业化生产能力,实现批量化试生产; 该产品已逐步小批量供应给氢燃料电池相关生产企业使用,使用效果良好。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与投资的战略合作方上海亿氢科技有限公司的交流与合作, 并在公司建立起电催化性能检测平台,能够更经济高效的完成对铂基催化剂产品的性能优化,待市场进一步成熟,公司该产品将逐步打开氢能源电池领域的市场,形成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68、豪森股份(688529)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9,081.28 万元,同比增长 25.5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7,358.46万元,同比增长 35.86%。

公司的氢燃料电池智能产线可划分为燃料电池 MEA/GDL 生产线、燃料电池双极板生产线、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燃料电池发动机生产线以及燃料电堆/系统测试台。

公司布局氢燃料电池智能产线较早,自 2019 年首批产品交付开始,持续获得头部客户订单,长期保持技术领先及产品交付优势。在国内已经受到国电投、捷氢科技、新源动力、潍柴动力、氢蓝时代和亿华通等氢燃料电池先行企业的认可,在国外,公司已经获得世界领先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公司加拿大巴拉德动力系统有限公司的订单,在氢燃料电池生产线工艺规划、工位设备研发制造方面,公司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随着风光发电等行业技术发展及新能源绿氢方向产业政策拉动制氢、储氢等需求快速增长,电解槽需求超出人工装配产能上限, 2023 年开始电解槽招标明显增加,电解槽制备公司自动化产线及设备需求开始显现,公司目前正在与头部客户进行技术交流、合作开发。公司凭借在相关领域多年技术、工艺及客户积累的先发优势,在氢能源领域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来源:静说日本

1945年秋,日本投降。本田宗一郎失业,那一年,他39岁。

本田先生闲着没事干,于是自己做了一台制盐机,从海水中提取盐,然后拿盐去换米。妻子身体不好,但是每天得骑着自行车去自由市场卖盐。本田看得心疼,于是想道:“如果能够在自行车上安装一个马达,是不是省力得多?”

本田先生说干就干,他去一家废旧电机商店捣鼓来一台小型马达,安装在妻子的自行车上,再装个一个小小的汽油罐,于是,一台摩托自行车诞生了。

当本田太太骑着这一辆摩托自行车上街的时候,邻居们很少惊讶,纷纷推着自行车求本田先生也给他们装一个。

第二年,本田先生成立了一家公司,叫“本田技术研究所”,开始研发制造电动自行车。

下载.jpeg

1947年,本田公司推出了第一代摩托自行车。

本田先生只有小学毕业的学历,但是自从小学5年级时去看过一次飞机,他就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也可以造飞机。

这一个梦想,本田先生一直念念不忘。

1986年,本田公司内部悄悄地成立了一个小型飞机研发部。

当时,本田先生已经77岁,离开公司经营第一线已有好多年。“如果本田先生知道公司开始研发飞机,他非得天天跑来公司不可。”为了避免惊扰老先生,本田公司瞒着本田先生开始了造飞机的事业。

1991年,本田先生去世,他未能看到自己的飞机翱翔蓝天。

640.jpeg

本田先生认为企业是社会公器,拒绝儿子进公司接班。

2003年,第一架本田商务机开始了第一次试验飞行,2012年正式实现量产。到2023年5月,全世界天空中飞行的本田商务机已经达到230余架。从2017年以来,全球小型商务机的销售量,本田连续5年获得世界第一。

本田公司的后辈们为本田先生实现了造飞机的梦想。

2023年的东京汽车展,改名为“日本移动出行展”,正在东京台场的国际会展中心举行(11月5日为最后一天)。我在本田公司的展区,看到了第三代的“本田商务机”。

0b35a0df706031af6fe109660165deff.jpeg

在本田公司研发人员的引领下,我登上了这一架客机。

这是一架小型双发喷气式飞机,机体采用的是碳纤维复合材料,而不是铝合金,机身使用一次性整体压模成型的技术,使得飞机更加轻巧与美观。发动机不是吊挂在机翼下面,而是安装在机翼上,这是本田飞机的一个独特的设计,一方面可以大大减少对机舱内的噪音干扰,使得本田商务机比同类飞机更加静谧,而且飞机的后机身空间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后行李舱有1.61立方米,远比竞争对手要宽敞。
75ced260ed87ae63867684afd12e3061.jpeg

这架商务机客机采用了新型隔音材料,能够保持机舱内的整体静谧性,还安装了自动油门功能和紧急着落系统,使得飞机的安全性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此外,通过机身结构的改进提高了飞机在着陆时的操控性和稳定性,并首次在机翼上安装了 "地面扰流板"(用于飞机着陆后减速的装置)。而且,一名飞行员也可以飞行。

走进客舱,发现有5个座位,另外有两个驾驶位,后部还有一个厕所。机身采用了本田公司独自调制的特别黑色,机舱内部装潢,也增加了日本“和”的元素,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

c426e00da66bbeb4ec02f5a76fc2b842.jpeg
本田商务机机舱

640.png

在功能方面,这架商务机由两台本田和航空动力巨头通用电气联合开发的HF120型涡轮风扇发动机驱动,通过加长油箱和增加最大起飞重量,续航里程达到2865 公里,比第一代本田商务机增加了204 公里。北京飞东京全程2347公里,这架本田商务机无需中途加油,就可以完美完成这一旅程。

目前,这一架商务机的售价,是7亿日元(约3400万元人民币)。

听研发人员的介绍,11人座的商务机“本田2600”也已经开始投放市场。

c4f7a02cee0eb57a772d052d14711dcb.jpeg
本田2600商务机

创业77年,本田公司从一辆小小的摩托自行车开始,发展到本田摩托车,再发展到本田汽车,然后再造出了飞机,现在开始研发人造卫星,迈向宇宙产业。

男人不怕失败,就怕没有梦想。而本田先生创立的公司,能够把一代一代人的梦想前赴后继地去实现,这就是本田人的精神。这种精神,才是实现百年企业的根本。

东芝携手Hanrim开发无线电源系统集成电路
-与Hanrim就基于Qi标准的无线电源系统达成一致-

东京--(美国商业资讯)--东芝公司(Toshiba Corporation)(TOKYO:6502)今天宣布与Hanrim Postec LLC (Hanrim)合作开发无线电源系统集成电路。两家公司将根据无线充电联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2,WPC)的提议,为智能手机和移动电话等移动设备开发基于Qi标准1低功耗规格的集成电路和系统。

东芝和Hanrim将于本月通过非接触式充电系统进军移动市场。东芝已经为该系统开发并制造了集成电路,而Hanrim负责提供模块。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将智能手机作为发送消息以及访问互联网的平台,智能手机的需求和使用量快速增长。因此,智能手机经常需要一天充两次电,有时甚至更多,需要用户随身携带一根充电线,而这正有力推动了对新款无线非接触式充电系统的需求。该系统简单易用,可大大方便用户。

东芝已经利用Hanrim的非接触式充电系统开发出两种符合Qi标准的产品。该公司将从12月开始交付样品。

*1: Qi标准

针对低功耗应用的感应传输标准,标准规格为0 - 5W。

*2: WPC

截至本月,WPC的会员公司总数已达137家,这清晰地印证,该联盟已经和着手开发Qi标准兼容型电源传输与电源接收器系统的公司一同设立了非接触式感应系统的全球非官方标准。

东芝于2月份加入WPC,已经仔细研究了开发非接触式充电系统集成电路所需遵循的标准。Hanrim也是该联盟会员。

8d21c4cda682744a19fecd286a953c7a.png

特性

1 符合WPC Qi标准版本1.0

2 集成式直流-直流转换器用于充电和供电。

对于TB6860WBG电源接收器,直流-直流转换器用于输出电压。电流容量输出为1,200mA(最大值),确保可快速充电。

3 包含电池充电功能。

TB6860WBG拥有供电模式,可用于为正在充电的充电平台系统供电。它还设有充电模式,用于直接给电池充电。如果移动设备电池中包含非接触式充电系统,那么应用TB6860WBG可减少充电专用集成电路的使用。它可降低产品尺寸和成本。内含的寄存器可为多家公司的电池打造独特的充电特性。

4 同时为两台设备充电。

TB6865FG能够同时为两台设备充电。为标有"Qi"标记的智能手机充电时,可将另一台标有"Qi"的移动设备(数码相机、移动游戏机等)放在传输板上同时进行充电。一个充电板可支持两台带"Qi"标记的移动设备。无需专用线缆。
d352d6b65a0704061dc5df2408a98579.png

*Cortex是ARM Limited的商标。

*通过以下链接了解该产品的更多信息:
http://www.semicon.toshiba.co.jp/eng/product/linear/selection/powersupply/wpc/index.html

关于东芝

东芝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多元化制造商、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先进电子电器产品营销商。东芝集团的创新和成像业务非常广泛,包括:数码产品,包括LCD电视、笔记本电脑、零售解决方案和多功能一体机(MFP);电子产品,包括半导体、存储产品和材料;工业和社会基础设施系统,包括发电系统、智能社区解决方案、医疗系统以及扶手电梯和升降机;以及家用电器。
东芝成立于1875年,如今运营有一个由550多家各级公司组成的全球网络,在全球拥有202,000名员工,年销售额逾6.1万亿日元(740亿美元)。请访问东芝网站:www.toshiba.co.jp/index.htm

本新闻稿中的信息,包括产品价格和规格、服务内容以及联系信息仅反映截至本新闻稿发布之日的情况,如有变动,恕不另行通知。

照片/多媒体资料库可以从以下网址获得:http://www.businesswire.com/multimedia/home/20121211006759/en/

image.png
东芝无线电源系统集成电路,发送器(左)和接收器(右)(照片:美国商业资讯)
免责声明:本公告之原文版本乃官方授权版本。译文仅供方便了解之用,烦请参照原文,原文版本乃唯一具法律效力之版本。
联系方式:
东芝半导体 & 存储产品公司
Koji Takahata, +81-3-3457-3405
semicon-NR-mailbox@ml.toshiba.co.jp

此次开发的技术一边检测有无设施内使用的Wi-Fi(无线LAN)信号,一边将微波集成束向准确的方向供电。
东芝拥有让无线LAN与供电系统电波共存的技术,据称这是在全世界只有东芝拥有的技术。在无线供电系统的普及方面,电波干扰一直是面临的课题。
72269001gy1hkiuopawhmj20nw0bytcw.jpeg
72269001gy1hkiuoq0mmzj20nw09uq66.jpeg
72269001gy1hkiuoqpkvmj20nw076jvs.jpeg
东芝还将在接收电波的设备上下工夫,使得无论在何处都可以高效接收电波。供电系统还实现小型化,可以轻松安装到天花板上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是我国最高学术机构,每两年举行一次院士增选,是国内科技界的盛事。今年的两院院士增选结果于11月18日正式揭晓,共有149人当选,其中65人为中国科学院院士,84人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5人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外籍院士是指在国际上具有很高学术地位,对促进中外科技合作与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的非中国公民,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新当选的外籍院士分别来自11个国家,其中英国籍最多,有3人,美国籍其次,有11人,德国、以色列各有2人,巴西、俄罗斯、法国、韩国、加拿大、瑞典、瑞士各有1人。韩国和瑞士首次有科学家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外籍院士队伍的国别分布更趋合理。这一结果反映了中国科学院对外开放的姿态,也展示了中国科技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
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名单
(共16人,按学部排序)
9497278f725bfdc3b8ef1ad0cda6f06c.png
(来源:中国工程院官网)

氢能利用的瓶颈是氢储能
不同形式氢能储运相关成本分析,哪种形式将成为主流?http://h2city.cn/cms/a/1519.html
新能源革命的主要瓶颈是什么?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指出,中国新能源的主要瓶颈不是风电、光伏。我们的风电、光伏技术很成熟,光伏的效率在不断地提高,成本在不断地降低,因为光伏的原材料就是硅,不存在资源的问题。“此外,我们的光伏产能极大,想增加产能非常简单,但是大规模推广的时候必须要配储能,所以核心问题是储能。”

截至2022年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中,液流电池储能占比,是1.6%,压缩空气储能是2.0%,铅酸(炭)电池储能是1.7%、其他技术路线0.2%,占据主导地位的,是锂离子电池储能,为94.5%。

欧阳明高介绍,广义的储能技术是针对可再生能源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将富余的可再生能源存起来,当可再生能源不足的时候,能量通过时空变换补回去。氢能利用的瓶颈是储氢,现在有各种各样的氢能储运技术,比如特高压长途输电是比较便宜的,配电网比较贵,在特高压下到配电网那个地方制氢是有竞争性的。

驶入快车道 氢储能助力工业减碳

氢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具有广阔前景。近年来,我国在氢能制备、储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已取得多个突破性进展。

国内首座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利用风、光等清洁发电制氢,1标准立方米氢气制备仅需要4.1度电,制出的氢气压缩后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时,利用氢燃料电池发电。

作为氢能源储运等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础,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液氦到超流氦温区大型低温制冷系统研制”2021年通过验收及成果鉴定,这也是大型低温制冷装备技术的重大突破。

专家认为,氢储能是未来大规模储能的必然选择,其产生的氢气还能够用于其他工业过程,具备广阔发展前景。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