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科技
零碳科技
www.LingTan.wang

注册于 2年前
个人主页被 8096 人浏览

回答
77
文章
3
粉丝
19

零碳园区的优势

零碳园区不仅是环保的体现,更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首先,零碳园区具有更高的竞争力,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其次,零碳园区能够减少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如何打造零碳园区

要打造零碳园区,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要选择适宜的园区位置,充分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其次,可以采用节能措施,如推广能源管理系统、加强设备能效改造等。最后,园区管理方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建设湿地等方式增加碳汇,从而达到零碳目标。

未来,零碳园区将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我们需要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引领零碳园区新时代。

来源--燃料电池行业研究:降本目标、降本路径、竞争格局http://h2city.cn/cms/a/1196.html

一、降本目标:补贴前全生命周期降本 46%可与电车平价
长途、大功率应用场景下,燃料电池系统优势明显

氢燃料电池车型更适用于路线相对固定、加氢便利等区域性应用场景。相比纯电动车型,氢燃料电池车克服了能源补充时间长、低温环境适应性差的问题,提高了营运效率,与纯 电动车型应用场景形成互补;按照“氢电互补、宜氢则氢、宜电则电”的原则,同时结合各 场景的应用潜力,受制于当前储氢、加氢基础设施及燃料电池发动机水平不足以支持长途、大功率需求场景,氢燃料电池车型更适用于路线相对固定、加氢便利等区域性应用场景,主要有以下应用场景。
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将逐步向长续航、大载重的场景过渡。根据氢蓝时代常务副总裁曹 桂军在 2021 势银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年会上发表的《燃料电池系统开发与多场景应用》的主题演讲,预计 2025 年燃料电池系统主要额定功率为 130~180kW,燃料电池系统最大 额定功率将大于 180kW,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将逐步向长续航、大载重的场景过渡。
经济性决定因素:购置成本、氢耗及氢气价格
燃料电池汽车成本包括车辆购置成本和使用成本,燃料电池汽车的燃料经济性决定了使用 成本,它与两个因素直接相关:百公里氢耗量和氢气价格。
《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2020》对车用燃料电池系统提出的成本目标:
1)系统成本:2025/2035/2050年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成本目标为 3500/1000/ 500 元 /KW。以 2020 年为基数,2025/2050 年分别下降 30%/80%;
2)系统功率:2025年燃料电池重卡、客车、物流车的系统功率分别为 150/100/55kW,2050 年分别为 300/200 /100kW;
图片
3)百公里耗氢:2025 年燃料电池重卡、客车、物流车分别为 8.5 /5.5/2.5 kg/100km;2050 年分别为 6/3.5 /1.5 kg/100km。以 2020 年为基数,氢耗 2025/2050 年分别下降 17~23%/45%~50%;
4)氢气成本:2025 年为 20 元/ kg,2035 年为 10 元/ kg,以 2020 年为基数,氢耗 2025/2035 年分别下降 43%/71%。
2017 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提出的降本要求更高:
1)燃料电池系统: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成本 2020/2025/2030 年分别为 5000/2000/600 元/kW,以 2020 年为基数,2025/2030 年分别下降 60%/88%;乘用车燃料电池系统 成本 2020/2025/2030 年分别为 1500 /800 /200 元/kW,以 2020 年为基数,2025/2030 年分别下降 46%/86.7%;
2)储氢系统成本:2020/2025/2030 年分别为 3000//2000/1800 元/kg,以 2020 年为基数,2025/2030 年分别下降 33%/40%。
以 18 吨重卡车型为例降本空间测算:燃料电池车 VS 柴油车 VS 纯电车 基于中国、美国和日本的成本预测数据,根据车用燃料电池系统动力匹配的特点,分析燃 料电池与纯电动卡车(18t)的成本差异。根据上海捷氢 2021 年 9 月发表的论文《基于 TCO 分析氢气价格对燃料电池重卡经济性的影响》,我们选取载重 18t 的一汽解放 J6L4×2 厢式运输车,车辆使用场景为车队营运重卡,该运输车需要满足日均 500km 以上的长途 运输需求,使用时间为 5 年完成 100 万公里。结论如下:
1) 购置成本:燃油重卡价格约 20 万,补贴前纯电重卡约 71.6 万,补贴后为 67.6 万,补贴前燃料电池重卡约 96.9 万,补贴后为 16.8 万。补贴前氢能车的购置成本分别高过 燃油重卡 80%,高于纯电重卡 35%。
图片
2) 运营成本:燃油重卡柴油费用为 1.61 元/公里,电动车电费为 0.88 元/公里,补贴前燃料电池重卡能源使用成本为 2.01 元/公里,补贴后燃料电池重卡氢气费用为 1.58 元/公 里,低于柴油重卡的运营成本。补贴后氢能车的燃料成本低于燃油重卡,高于纯电重卡 80%。
3) 全生命周期成本来看,补贴前,燃料电池重卡全生命周期成本高出燃油重卡 36%,高 出纯电重卡 46%。补贴后,燃料电池汽车全生命周期的成本与低于柴油重卡,略高于 纯电重卡 7%。
如果 2025 年和 2030 年氢燃料电池汽车性能及成本的达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规划目标,则 18 吨重卡全生命周期成本 2025 年为 255.86 万,2030 年为 179.71 万,分 别比 2021 年燃油重卡成本低 22.79%和 45%,比 2021 年纯电动重卡低 5%和 31%。
需要注意的是:类似车型的情况下,燃料电池汽车的续驶里程主要取决于氢系统的储氢量,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主要取决于电池的容量,锂电池应用于重型车辆时,锂电池的自重 不可忽略,根据高工锂电的数据,我们以一辆续航里程 200 公里的 30 吨纯电动卡车为例,锂离子电池容量约为 400kWh,使用 300Wh/kg 的锂离子电池,电池自重高达 1.3 吨,如 果续驶里程提高到 800-1000 公里,电池自重将高达 6 吨以上;而 30 吨的燃料电池卡车百 公里氢耗约为 10kg,使用储氢密度在 5.7%的 70MPa 储氢系统,续驶里程为 1000 公里时 燃料电池系统与储氢系统重量的总和仅 2 吨左右。

断油=断命

如果一个国家的石油供给被切断,那么这个国家就只能坐以待毙——交通停摆,工业停滞,航母战机等重型武器变成一堆废铁......如此,这个国家能不灭亡吗?对于"断油"之痛,日本应该深有体会。

二战爆发后,随着日本在东亚和南太平洋地区疯狂地"灭国掠地",石油需求量也急剧增加。但日本国内没有什么石油资源,日本的石油基本都要依赖进口。其中美国还是日本最大的石油进口国。有数据显示,1939年日本进口石油的80%都来自美国,另一部分则来自东印度群岛地区。

由此可见,至少在二战中前期,美国不仅在发战争财,更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幕后支持者。后来美国和日本闹翻了,才于1941年7月底正式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和物资封锁,包括石油禁运。

英国和荷兰等国紧随其后,也切断了日本的石油供应线。"断油"对日本的打击简直就是致命的,因为日本的陆、海、空军因为缺油,都不得不大幅缩减军事行动。

几个月后,被逼急了的日本偷袭了美国珍珠港。此后,美国更加大了对日本的封锁力度,以及对日本油轮的袭击和破坏。有数据显示,1944年美国击沉的日本油轮的数量,已远超日本新建油轮的数量。

就这样,日本的石油进口大幅减少,到1945年的时候,已经进口不到一滴油了。没有石油,日本即使拥有再多的飞机战舰,也没了用武之地。

看到封锁的巨大威力,美国后来又对日本发动了更毒的"饥饿战役",就是用大量的水雷封锁日本通向朝鲜半岛的海运线。因为日本不仅缺石油,也缺粮。而日本的"粮仓"主要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只要切断这条生命线,日本必然发生大饥荒。

当时,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还说过一句话,"对付日本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它什么也得不到"。事实也确实如此,在美国的封控下,日本断油断粮,几乎到了什么都缺的地步。这无疑加速了日本战败投降的时间。

美国扼守世界16条命脉

有了这次"成功经验",美国后来就把控制石油出产地区和石油运输通道,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尤其是在与苏联争霸世界的时候,美国加大了对世界油库——中东的争夺和世界重要航道的控制。八十年代的美国总统里根,还明确提出要控制全球16条海上咽喉通道。

除了人们熟悉的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之外,还有加勒比海和北美的航道,佛罗里达海峡,斯卡格拉克海峡,卡特加特海峡,好望角航线,巴拿马运河,格陵兰—冰岛—联合王国海峡,直布罗陀海峡,曼德海峡,巽他海峡,望加锡海峡,朝鲜海峡以及太平洋上通过阿拉斯加湾的北航线。

其中7条在大西洋,5条在亚洲,2条在印度洋,2条在地中海。也就是说,全球几乎所有的海上贸易货船,到要经过这16条海上咽喉通道。
b9a5b7381119d914f2ac9484ecc9cd3e.png
在这16条通道中,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丹麦海峡,曼德海峡,土耳其海峡这7条航道,又因为是世界石油运输的必经通道,更是美军扼守的重中之重。

所以我们看到,美国几乎在世界各地都建有军事基地。美国军事基地最多的时候曾高达5000多个,其中有一半都在国外。苏联解体后,美国的海外军事基地虽然在逐年减少,但截至目前依然还有300多个,分布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驻有30多万美国大兵。

美国建这么多海外军事基地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保护美国吗?是为了保护驻在国吗?显然都不是。美国的真实目的,是要通过"及时干预"地区事务的军事能力,来稳固美国的国际话语权。
1fe3fda3a68ed5bd9147273e64d2bbf9.png
其中,扼控海上咽喉通道,就是美国干预策略的重要手段。一方面,美国要控制这些海上航道,确保自己和盟友生命线的安全,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控制对手的生命线。

今年以来,美国向中国南海等周边海域投放了大批军事力量,申索"航行自由",包括美国的欧洲盟友,也罕见地派出航母舰队到南海助阵。其目的之一,就是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控制南海水道或阻止中国控制南海水道,因为中国一半以上的海上贸易都要经过这片水域。

目前中国大概开辟了30多条远洋运输线,按照线路方向大致可以分为4条:向东出第一岛链,到达美洲非洲及西欧地区;向北过朝鲜海峡、宗谷海峡,然后走北极航道到欧洲;向南经过南海到南亚及澳大利亚;向西,先过南海再穿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再到海湾地区或非洲欧洲等地。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制造国,每年有数万亿"中国制造"出口到世界各地,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每年进口石油高达5.4亿多吨……这些物资的进出口,至少一半以上都得走西线和南线航道,也就是要经过南海及马六甲海峡等水域。

由此来看,美国不断向南海增兵,激化地区冲突,对中国的海上航道,已经构成了非常大的威胁。
59193153428b15c044e5fbaf7a6deff1.png
中国的谋局与破局

假如美国真的切断中国的能源线,中国该怎么办呢?最简单的办法是直接开打,派战舰去摧毁那些控制海上要道的敌对力量。

但这个办法并不可取。首先,实施禁运和封锁,并不意味着宣战。如果中国直接火炮攻击,不仅不符合"中国不开第一枪"的传统,还可能造成舆论上的被动。其次,美国军事基地遍布世界,美国的军事力量可以在战时迅速支援世界上的任何目标,而中国在海外基本没有军事基地,远海作战并无胜算。
4add169b8368e24b0117c61c2c6fb017.png

所以武力还击,并不是最优方案。既然不能打,又如何破局呢?其实,对于中国的能源安全风险,中国高层都看得很清楚,并且早有布局。总的来看,中国的应对预案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第一,扩建陆上能源通道

既然海上航道被切断的风险比较高,那么中国就可以开凿陆上能源通道。毕竟,中国在陆上的话语权要高得多。目前,中国主要有4条陆路油气管道线。

第一条是中俄油气管道。该管道的起点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经黑龙江省漠河市进入中国境内,终点是大庆,总长1000多公里。目前年输油总量已增到3000万吨。

第二条是中哈原油管道。该管道起自哈萨克斯坦,终点是中国新疆,管道总长2800多公里,被称为"丝绸之路第一管道"。年输油量也超过1000万吨。
d486f26b7501971da426da749ec52063.png

第三条是中缅油气管道。该管道起点是缅甸,从云南瑞丽进入中国,长度为771公里。2013年运营至今,已向中国累计输气约300亿立方米,输油超3000万吨。

第四条是中巴油气管道。这条油气管道已于2014年开建,是"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项目。

但巴基斯坦没有油气资源,中巴油气管道其实主要是为伊朗的石油修建的。一方面,伊朗及中东地区的油气资源可以通过海运到达巴基斯坦港口,然后通过中巴油气管道运到中国。另一方面,伊朗的石油也可以走陆路通过伊巴管道连通中巴管道,然后再运到中国。

不过,管道运油虽然比海运相对安全,但总量有限,短时间内还无法替代海运。

第二,加强能源供给的多元化

为防止中国能源的进口国过于集中,被卖方市场主导,中国采取了多元化的能源供给。在中国油气资源进口国中,既有中国最重要的伙伴俄罗斯,也有中国最大的对手美国,也有美国的盟友沙特,另外还有很多中东,拉美,北欧,非洲等地区的国家。

也就是说,中国的能源渠道比较多,几乎分布于全球各地。如此一来,敌人即使要搞封锁,难度就非常大,所需成本也会非常高。

第三,提升对敌军事制衡能力

中国不可能效仿美国,在世界各处建军事基地,但中国可在关键地段保持必要的军事制衡能力。

此前,中国扩建南沙群岛的永暑岛,在岛上修建了机场、医院等基础设施,也包括导弹掩体、雷达通讯系统及大型地下建筑物等军用设施。由此可见,永暑岛已成为了中国布置在南海的一颗战略棋子。其作用除了扼守南海岛礁,还可以盯梢南海的航道,包括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是太平洋进出印度洋的必经之路,一旦被封锁,中国的西线航道就被切断了。而永暑礁与六甲海峡的直线距离只有1300公里,在这里盯梢马六甲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中国大陆最南端到马六甲的距离,可有数千公里之遥。

另外,中国为了方便在亚丁湾护航和非洲维和,在亚丁湾吉布提修建了中国海外的第一个军事基地。有了这个基地,中国的海军舰队还可以"顺便"扼守曼德海峡。这里可是通向苏伊士运河的必经之路,号称"石油通道上的哨兵"。
6755bb1b2f4a743519a581e6a6604887.png

而与吉布提港隔海呼应的,还有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这里是中巴经济走廊的终点,目前已由中国全权经营

有了这几个"点",中国的军事力量就可以基本覆盖西太平洋,并"触及"到印度洋区域。而这两个区域,正是中国石油航线的主要所在地。也就是说,只要中国在印太区域保持一定的军事力量,就可以钳制敌人并阻击敌人的封锁,提升该区域石油航线的安全系数。

以上就是中国应对能源安全的三个破局之策。有此布局,即使中美发生战争,美国也很难完全切断中国的生命线。当年美国对付日本的那一招,在中国必定会失败。
来源:兵国大事

作为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和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大家或许比较熟悉,但对他的新事业——突破能源公司(Breakthrough Energy)不一定很了解。

比尔·盖茨无疑是一位软件方面的杰出工程师,但他的角色早已发生了转变,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位慈善家、投资家和世界顶级的能源学者。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碳中和目标共识下,比尔·盖茨成为这场全球气候行动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他2021年写的《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一书,成为普通读者认识这场气候挑战的最好读物之一,书中还对实现净零目标的路径和技术创新有了全面介绍。

当然,比尔·盖茨对碳中和的更大贡献,或许来自于他的行动,他牵头成立的突破能源公司,已经扩展为一家集能源研究、新闻传播和投资于一体的大公司。

特别是在投资领域,突破能源投资那些风险极高、传统投资人不敢进入的绿色科技和可持续发展领域,而且投资周期在10-20年,旨在创新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量、扭转气候变化。

突破能源投资板块,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突破能源风险基金(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BEV),成立于2015年。另一个是突破能源催化剂项目基金(Breakthrough Energy Catalyst,BEC),成立于2021年。

BEC目前聚焦于五大技术研发:绿色氢气、可持续航空燃料、长期电池储能、直接空气捕捉和水泥、钢铁、塑料等制造业的脱碳。

BEC主要为项目进行融资,而不是对企业进行投资,因此跟BEV的功能不一样,BEV主要投资企业。

BEV笼络了几十位亿万富翁作为共同投资人,包括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SOHO公司创始人潘石屹、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印度大亨穆克什·安巴尼、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彭博新闻社创始人迈克尔·布隆伯格、维珍集团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共同基金巨头富达集团首席执行官阿比盖尔·约翰逊等大佬。

BEV成立至今已经近8年,筹集资金超过20亿美元(约140亿人民币,其中BEV第一期10亿美元,BEV第二期12.5亿美元,BEV欧洲1亿欧元),支持了90多家初创公司。

BEV设立的初衷,是投资于有可能为全世界带来廉价而可靠的清洁能源的科学突破,终极目标是将新的零碳排放技术推向市场。涉及领域包括二氧化碳捕集、能源物联网、生物合成、储能公司、可持续燃料、动力电池等诸多领域。

根据突破能源公司官网发布信息,梳理了10家比尔·盖茨投资的公司,看看这些初创公司有什么奇妙的技术创新,为碳中和事业贡献什么力量。

LanzaJet:可持续航空燃料

LanzaJet公司总部位于美国芝加哥,是美国生物技术公司和碳循环公司LanzaTech的子公司。LanzaJet专注于生产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国际航空集团、三井物产、壳牌和 Suncor Energy和全日空航空公司等都是这家公司股东。

2022年10月,LanzaJet宣布其位于佐治亚州索珀顿的Freedom Pines Fuels 工厂,开始建设世界首个使用生物乙醇为原料制喷气可持续航空燃料的生产基地。工厂每年生产 900 万加仑 SAF ,这将使美国目前的可持续燃料产量增加一倍左右。突破能源基金当时向该项目投资了5000万美元,以确保工厂按预期计划投产。
f29fcfed9fb486aea68aea38a8b2c071.png

Type One Energy:可控核聚变

聚变能源的成功商业化将是实现全球每个城市清洁、负担得起和丰富能源的巨大飞跃。总部位于美国的 Type One Energy ,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仿星器聚变能源公司,其使命是为世界提供可持续的、负担得起的聚变能源。
640.png
来源:Type One Energy

2023年3月,突破能源基金领投了这家核聚变能源公司。这次A轮融资共筹集了2900万美金,该公司总投资已经达到3070 万美元,它宣称此后将逐步推进仿星器核聚变技术商业化。这轮融资共同领投的还有Dora Energy Tech Ventures和TDK集团的CVC资本TDK Ventures。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比尔盖茨第一次投资可控核聚变了。

早在2021年,美国公司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CFS)宣布拿到18亿美元的融资。背后的投资方就包括了比尔盖茨、索罗斯、Marc Benioff、谷歌母公司Alphabet、DFJ Growth等一众大佬。

突破能源基金投资委员会联席主席卡迈克尔·罗伯茨表示,在仿星器技术上投入数百万美元是值得的。仿星器科学的进步,包括 Type One Energy 执行仿星器开发项目的能力,为未来几十年在电网上实现实际聚变提供了非常令人兴奋和有希望的道路基础。

Lilac Solutions:实验室强化锂提取

锂被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池。世界上大部分的锂都是在卤水中发现的,后者是主要在沙漠中发现的咸水沉积物。锂矿公司Lilac Solutions推出了专有技术,用一种使用离子交换珠和耗水更少的新方法取代了旧的、耗水量大的锂提取过程。

Lilac通过设计各种项目的锂开采系统而与资源所有者合作,包括传统的锂生产商、寻求进入锂市场的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以及小型开发商。在这些开采系统当中,卤水被送入一个装满小珠子的罐子,通过离子交换过程,这些小珠子就能够把锂吸收进来。这家总部位于奥克兰的初创公司在智利、阿根廷和美国——美洲是其主要关注的地区——以及欧洲和亚洲都有项目正在进行中。

突破能源基金和宝马i Ventures同时参与了Lilac Solutions 1.5亿美元的B轮融资。

盖茨对锂电池公司好像很有兴趣。Mangrove锂业(Mangrove Lithium)是一家非常小的公司,规模连10个人都不到,而比尔·盖茨已经向它投入了超千万美元。电池初创公司Our Next Energy 也获得突破能源基金2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Albedo公司:热成像监测地球

Albedo公司是美国地球观测初创公司,专注于采集分辨率为10厘米的地球观测图像。该公司计划运营一组冰箱大小的卫星,用于收集 10 厘米分辨率的光学图像和 4 米分辨率的热成像图像。

目前,该公司获得了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许可,可以销售分辨率为每像素 10 厘米的商业光学图像。由此产生的图像可以揭示水分含量、温差和能源效率,可用于精准农业、测绘、保险、植被管理、建筑、管道监测、城市规划和国防。

2022年9月,Albedo 在突破能源基金和 Shield Capital 领投的 A 轮融资中筹集了 4800 万美元。

突破能源基金相关负责人Carmichael Roberts表示:“要实现净零排放,我们将需要以低成本和高频率提供的高保真视觉和热数据,从而实现一系列以地球科学为重点的气候解决方案。”

AntoraEnergy:热储能用于工业制造

Antora Energy公司的定位是发展长时储能以满足未来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对电网带来的调节不足的问题。

AntoraEnergy公司从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中获取电力,然后将电力转换为热能。转换后的热量被储存在固体碳块中。碳块的作用就像一个热电池。被加热的碳块是隔离的,因此不会损失热能。储存的能量可以作为工业流程中的热量,用于制造水泥和钢铁等材料。储存的热量也可用于发电。

2022年,AntoraEnergy获得突破能源基金与风险投资人Chris Sacca的Lowercarbon Capital共同领投的5000万美元融资。

蓝界科技:甲醇燃料电池生产

蓝界科技(Blue World Technologies)是一家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组件及系统研发商和制造商。其产品可应用于全球固定电源、APU、汽车和重型交通运输等场景。其燃料电池将成为内燃机和柴油发电机的绿色替代品。

作为Power-to-X生态系统的一环,蓝界科技的燃料电池的以甲醇燃料为主。其甲醇燃料电池技术将为无法实现直接电气化或无法应用电池技术等领域的绿色转换提供解决方案。

2022年8月,蓝界科技宣布由比尔盖茨创立的突破能源基金投资蓝界科技。至此,连同丹麦发展基金、德国道依茨公司及现有投资人于2021年12月的投资,公司完成了总值3700万欧元的B轮融资。

B轮融资将用于扩大燃料电池规模化生产及燃料电池在海运行业的开发应用。蓝界科技于2021年下半年完成所有核心部件生产设备的采购及调试,目前处于预批量生产。今年下半年将启动批量生产,随着产能的进一步释放,公司预计几年内可达到年产500兆瓦产能。

Pachama:用人工智能阻止森林砍伐

激光雷达通过反射激光来探测物体与摄像机之间的距离,从而生成三维地图,而Pachama的人工智能算法用三维地图来预测森林中某一部分树木的数量。
640.png

Pachama将人工智能作为一种监测工具,在美国宇航局等组织的帮助下分析其重新造林项目;这些组织负责提供卫星激光雷达数据(通过物体反射激光收集),通过检测物体与相机的距离生成三维扫描。这种激光雷达技术也被用于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因其可以绘制出一个地区的详细地图,Pachama则通过算法分析,预测森林特定区域的树木数量和碳含量。

此外,Pachama是一个类似于Zillow的平台,允许企业购买碳信用额度来资助重新造林,这反过来又会增加树木的碳捕获量。该公司每卖出一个碳信用额度就会得到一笔佣金。

这家初创公司目前的大部分项目集中在美国、墨西哥和亚马逊雨林,因为那里有最完备的激光雷达数据。它也是得到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资助的几家绿色科技初创公司之一。

2021年4月,公司宣布完成了新一轮 1500 万美元的融资,由现有投资者突破能源基金领投 ,随后是亚马逊的气候承诺基金、Saltwater (Ryan Graves 的基金)、 Lowercarbon Capital (Chris Sacca的气候基金)等。

ZeroAvia:以氢气为动力的飞机

ZeroAvia是一家零排放的航空公司,专注于通过使用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为飞机提供动力,从而摆脱化石燃料的燃烧,这吸引了英国政府和英国航空公司的拨款和资助,使其估值达到1.5亿美元。该公司目前在美国和英国运营并拥有CAA和FAA颁发的两架原型飞机的实验证书。
640.png
来源:ZeroAvia

该公司正致力于在2024年之前用其600千瓦的动力系统实现零排放商业飞机运营,目标是9至19个座位,航程300英里。随后将推出2至5兆瓦版本,目标是700英里的航程。后者有望为拥有40至80个座位的飞机提供清洁动力,ZeroAvia希望能在未来四年内交付。

英国的支持促使这家初创公司在位于加州霍利斯特(Hollister)的总部之外还在英国克兰菲尔德(Cranfield)建立了第二个工厂。

2020年12月, ZeroAvia宣布在A 轮融资中获得2140 万美元的新资金。突破能源基金和Ecosystem Integrity Fund领投此次融资,后续投资者包括Amazon Climate Pledge Fund、Horizons Ventures、 Shell Ventures和Summa Equity。

2023年3月,该公司又从包括国际航空集团(IAG)在内的新老投资者那里获得了3000万美元的额外资金。这家航空公司的B轮融资总额现已达到6800万美元,这些资金将用于在2026年前使其40至80座的飞机投入运营。

Arnergy:用物联网提供可靠分布式能源

Arnergy是一家利用物联网(IOT)为新兴市场企业提供可靠太阳能的分布式公用事业公司。Arnergy的使命是通过部署能够为客户提供动力并改善经济。该公司提供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统集成了太阳能、存储解决方案和远程管理技术,可解决电力间歇性和电网不可靠问题。

Arnergy公司是在尼日利亚拉各斯(Lagos)运营。与撒哈拉以南其他非洲国家一样,尼日利亚的电网经常不稳定,停电也并不罕见。Arnergy在这里租赁和销售它所谓的太阳能系统——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的轮子上的笨重的橱柜大小的设备,这些设备本质上就是太阳能发电机。这种技术设备还配有一个软件平台,可以让客户实时监控和控制他们的能源使用情况。

Arnergy的"蓝盒子"配备了锂离子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并且是模块化的——客户可以根据他们的需要自由地增加或减少额外的单元。Arnergy的系统使像尼日利亚这样的国家的企业能够以与传统化石燃料资源相同的价格支付清洁能源。

2019年6月,Arnergy宣布筹集 9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由突破能源基金领投,挪威发展中国家投资基金 (Norfund)、ElectriFI 和 All On 跟投。

Biomilq:人造母乳

Biomilq是一家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初创公司,它通过尝试在实验室中复制母亲的母乳来瞄准婴儿营养。公司希望通过细胞培育技术研发出一种“人造母乳”,用来解决那些因无法母乳喂养给新生儿造成的困境。
640.png
来源:CNBC

Biomilq将细胞置于细胞培养基中,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并增殖,达到足够数量后,放入模拟乳房环境的生物反应器中,在这里,细胞吸收更多的营养并分泌乳汁成分。

2021年10月20日,Biomilq宣布获得21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由突破能源基金和丹麦生命科学投资机构Novo Holdings的资金领投。该投资将帮助 Biomilq 生产基于细胞的母乳,这种母乳模仿母乳的营养价值,并且比传统的牛源婴儿配方奶粉具有更低的碳足迹。


参考资料:https://breakthroughenergy.org/

一旦美国启动氢能税收抵免,由氢气生产绿钢将比灰钢更便宜

Rethink Energy英国分析师表示,美国即将推出每公斤最高3美元的氢能税收抵免,使用绿氢生产的钢铁将成为美国最便宜的钢铁。
焦炭在传统上是用在高炉中用于从矿石中提取铁,产生所需热量,除去矿石中的氧气。这2个任务也可由氢气来完成,该过程被称为直接还原铁DRI。当氢气和直接还原铁工艺和可再生能源电弧相结合,可把铁转化为钢,由此而生产的产品被称为绿钢。
640.png
该分析师在一份名为《绿钢溢价:神话还是现实?》(green steel Premium: Myth or Reality?)的报告中表示,绿氢的价格已很低(约3.35美元/公斤),而拜登政府《降低通胀法》(IRA)即将为可再生氢提供每公斤3美元的补贴,这将促使格林钢铁在2024年补贴开始后,钢铁的生产成本降低。但唯一的问题可能是,目前绿氢产量没那么多,这个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如此。尽管绿钢将是生产钢铁最为便宜的途径,但钢铁行业仍需一到两年来打造或在现有的项目上进行试点。
报告中表示,欧盟计划在2023年启动碳边界调整机制,据碳含量征收进口税,这是美国绿色钢铁对欧洲买家有吸引力的提议。2025年后,可持续钢铁工艺和基于化石燃料的方法之间的价格差异,会成为传统钢铁生产的最后一击。绿色钢铁不仅会成为有吸引力的商业主张,还会严重削弱竞争对手,完全改变美国钢铁行业格局。随着绿氢的价格越来越低,预测到2028年绿钢生产将生成主流。
美国清洁氢生产商可获得的税收抵免规模取决于每个项目的生命周期温室气体(GHG)排放-更重要的是,也取决于员工的薪酬。
因此合格清洁氢的基本税收抵免率被设定为每公斤0.60美元,并根据生产的氢的生命周期排放量-以二氧化碳当量(CO2e)衡量。
每公斤氢气生命周期CO2e排放量低于0.45公斤的氢气将获得100%的信用,其次是0.45-1.5公斤CO2e/kgH2的33.4%,1.5-2.5公斤的25%和2.5-4公斤的20%。
生命周期的排放必须由无关第三方进行验证,且只有在2033年之前开始建设的项目才有资格申请补贴。新法案中的工资要求似乎是协议中最重要的部分:将税收抵免的规模乘以五倍。
如果生产商确保承包商和分包商在建设该设施中雇用的任何工人和机械师,应按不低于劳工部长最近确定的该设施所在地区建造、改造或修理类似性质的现行费率支付工资,才有资格获得这一补贴。

I.

金坛一役扬名“中国新能源之都”:风投中创新航

如果说,合肥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其视野、财力、魄力和招商引资机制已经投行化、风投化。那么,常州金坛,一座地级市的市辖区,则以县域经济的名义,风投中创新航一战而名扬天下。
2009年,中航锂电成立。2013年、2014年,中航锂电连续保持我国商用车市场装机量第一,一跃成为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
2015年,常州金坛以28亿元引入中航锂电扩产项目中航锂电江苏。截至2016年底,中航锂电在产品上仍以商用车为主,对即将爆发的乘用车市场缺少预判和准备。同时,国内市场上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电池企业迅速崛起,开始逐步抢占市场份额。2017年,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进行了大幅调整:一是补贴与产品能量密度挂钩,三元电池迅速崛起成为主流;二是商用车补贴大幅下降。受此影响,中航锂电以商用车为主导的电池装机量呈现断崖式下跌,2017年、2018年连续出现大额亏损,不仅自身陷入严重困境,还将母公司成飞集成拖入退市警告。
2017年至2018年的连续亏损把中航锂电江苏公司的投资决策方常州市金坛区逼入了绝境。2018年初,常州市金坛区在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前景进行深入分析后,决定通过资本运作一举“抄底”中航锂电,进行纾困投资,并开展三项改革以激活企业活力,改制为混合所有有制企业、变为地方国资企业,下放管理权,聘用能人;产品线转向乘用车,绑定大客户;全国设立四大生产基地。同时,中航锂电总部迁至金坛。随即,中航锂电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出货量排名从行业第9一跃成为第3,并于2022年10月6日成功在港交所实现IPO,市值一度超过600亿元。
河南重镇洛阳之失,地级市辖区金坛之得,对比强烈。新能源之都常州之金坛区,因中创新航风投一役而名扬四海。
_盛名之下,各种产融资源闻风而至(_常州金坛)。

这个春天,在哥伦比亚大学邂逅ESG,探索绿色美好!

ESG助力绿色未来,GCIC助力可持续发展
l 【会议内容】
在气候问题日益突出、绿色发展渐成主流的当下,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成为各国愈加重视的概念。为更好践行ESG可持续商业发展,加强政、商、学界在此领域的交流合作,全球气候创新中心(GCIC)将于2023年2月底举办“ESG助力企业高质绿色发展”圆桌论坛。本次活动邀请到ESG领域的多位资深专家参与,旨在探讨企业践行ESG的方法、ESG的发展方向,并就其宏观形势与趋向、制度差异与实践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良好范例和借鉴。
本次圆桌论坛欢迎所有ESG领域的投资人、专家、企业家、创业者及学者的参加。本次活动的话题综合性较强,议题涉及政策与环境、市场与制度、贸易与工业三个方面。论坛将揭示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碳市场运行机制的真实情况,深入分析中美在ESG方面的差异,探讨不同的ESG标准和基于评价体系的实践,以及企业在美国实施ESG的有效途径等热议的话题。

【参会专家】
论坛将于2023年2月28日在哥伦比亚大学召开。我们有幸邀请到了ESG领域的顶级专家,包括:

1c6c3ddd57b30920d005c1344b7c95ff.png
(1) Giulio M. Gallarotti教授
【基本情况】
·卫斯理安大学政府学终身教授
·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联席教授
【研究方向】
国际关系、非裔美国人、外交关系、全球史、帝国史、思想史、政治史、奴隶制度
【学术成就】
该教授是卫斯理大学政府学教授,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联席教授。他也是罗马大学经济理论系的客座教授(1994)。他还在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和商学五个学科的主要期刊上发表了大量文章。他曾在哥伦比亚世界商业杂志发表题为“绿色环保为上策:管理激励结构和环保战略”的文章,讨论了环保主义企业是如何做到真正盈利的。
831d8a621ee867b40d34ce15cc73d44b.png
(2) Chao Yan博士
【基本情况】
·Princeton NuEnergy创始人及CEO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科学家
·锂电池直接回收技术的共同发明人
【学术贡献】
·在能源领域发表了 30 多篇高影响力出版物和 40 多场会议报告
·物理化学、电池材料专家
·从2014年起连续创业,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和运营经验

 7ffb0fc33b1e56a4e93741479f11fb3c.png
(3)刘谷砚
【基本情况】

·Miles GL资本管理公司的创始人兼基金经理
Miles GL资本是专注于全球科技股的股票多空对冲基金, ESG是Miles GL投资流程里的重要一环。Miles GL和刘谷砚多次获得各大对冲基金排名奖项,包括对冲基金杂志(Hedge fund Journal) 2022年度明日泰坦 (Tomorrow's Titan 2022), Investor Choice 2022年度股票类对冲基金业绩奖 (Top Performer 2022),BarclayHedge 2017-2020三年度夏普比率(Sharpe Ratio)第二。

·剑桥信息集团的投资总监
剑桥信息集团是一个管理着数十亿美金的家族办公室,刘谷砚负责集团在数据,软件以及教育领域的杠杆收购。在加入剑桥信息集团之前,刘谷砚先后在欧洲家族办公室Invus和瑞银UBS担任分析师。

·拥有CFA(注册金融分析师)和CAIA(注册另类投资分析师)证书。
他2010年从上海交通大学获得了经济学与计算机科学本科学位,之后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了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硕士学位。刘谷砚目前是交通大学纽约校友会主席,并且在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董事会 (CEAA) 和中国绝对收益投资管理协会担任董事。

 3727762910b4966bea8fb7474f9bacc1.png
(4)罗建刚
【基本情况】
罗建刚是Cleantech Global Limited创始人。曾任美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参与多家环保科技公司投资,清华大学企业家协会成员,大纽约清华大学校友会董事会前主席,新州华人电脑协会前会長/董事,甲骨文公司资深顾问。罗先生1991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应用数学系,1994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应用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1998年硕士毕业于新泽西理工学院计算机系。
【特殊说明】
由于会议室空间有限,希望您能够预先报名。在您报名参加本次活动后,我们随后会通知您具体地址。
【会议时间】
会议时间安排(暂定):
晚上6:45-7:15 社交晚餐
晚上7:15-8:15 圆桌论坛
晚上8:15-8:30 问答环节
晚上8:30-9:00 社交及结束

本次ESG论坛欢迎各位致力于可持续商业、企业绿色转型、融合科技与ESG的机构和个人报名参加。如果您想注册本次论坛,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gcic.wufoo.com/forms/z3wgmr600spk9k/
Welcome to the 2023 "ESG for High-Quality Green Development" Roundtable

Conference Content
At a time when climate issu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green development is becoming mainstream,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ESG)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concept for all countries. In order to better practice ESG sustainable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strengthen the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among politics, business and academia in this field, the Global Climate Innovation Center (GCIC) will hold the "ESG for High-Quality Green Development" Roundtable Forum in February 2023. The event invites a number of senior experts in the field of ESG to participate, aiming to discuss the methods of enterprises practicing ESG,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ESG, and to conduct in-depth exploration on its macro situation and trends, institutional differences and practices, etc., which provide good examples and references for enterprises' green transformation.

This roundtable welcomes all investors, experts, entrepreneurs, start-ups and scholars in the ESG field to participate. The topics of this event are comprehensive, covering three aspects: policy and environment, market and system, and trade and industry. The forum will reveal the situation of the tot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carbon market operation mechanism of major countries, discuss different ESG standards and practices based on evaluation systems, and effective ways for companies to implement ESG in the US, and other hot topics.

Attendee Experts
The roundtable will be held at Columbia University on February 28, 2023. We are honored to have top experts in the ESG fieldincluding:


(1)Prof. Giulio M. Gallarotti
Basic Information
·Tenured Professor of Government at Wesleyan University
·Co-Professor of Political Science, Columbia University

Research Interest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frican Americans, Foreign Relations, Global History, Imperial History, Intellectual History, Political History, Slavery System

Academic Achievements
He is a professor of government at Wesleyan University and a co-professor of political science at Columbia University. He is also a Visiting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Economic Theory at the University of Rome (1994). He has published extensively in major journals in five disciplines: economics, political science, law, history, and business. He has also published an article in the Columbia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entitled "It pays to be green: The managerial incentive 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ally sound strategies", discussing how environmentalist businesses can be truly profitable.


(2)Dr. Chao Yan
Basic Information
·Founder and CEO of Princeton NuEnergy
·Research Scientist at Princeton University
·Co-inventor of direct lithium battery recycling technology

Academic Achievements
·More than 30 high-impact publications and 40 conference presentations in the energy field
·Expert in physical chemistry and battery materials
·Successive entrepreneur since 2014, with extensive experience in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3)Guyan Liu
Basic Information
·Guyan Liu is the Founder, and Portfolio Manager of Miles GL Capital Management, an ESG-integrated long/short equity hedge fund focused on global tech companies. Miles GL and Guyan have been recognized by multiple hedge fund databases/magazines, including Hedge Fund Journal's Tomorrow's Titan 2022, Investors Choice's 2021 Top Performing Global Equity Fund, and Barclay Hedge's 3 Year Sharpe Ratio No. 2.

Before founding Miles GL, Guyan was an Investment Director at Cambridge Information Group, where he led the private investments in software, education, and data space. Prior to joining CIG, Guyan worked as an Investment Analyst for Invus Financial Advisors, a multi-billion European family office. Guyan started his career at UBS as a summer analyst.

Guyan holds both CFA (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and CAIA (Chartered Alternative Investment Analyst). He earned his B.A. in Economics and B.S. in Computer Science from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and an M.S. i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 from Columbia University. Guyan is currently the President of the Chiao Tung University Alumni Association New York Chapter. He also serves on the board of the Columbia Engineering Alumni Association (CEAA) and the board of the Absolute Return Investment Management Association of China (ARIMAC).


(4)Jiangang Luo
Basic Information
Mr. Luo is currently the manager of Cleantech Global Limited which was founded in 2014. He is also the managing partner of Prime Science & Technology, Inc., PNE Limited Partners LLC and a member of Tsinghua Entrepreneur & Elite Club. He is an investor for many CleanTech/Fintech companies over the last 10 years. From 2000 to 2006, he worked for Oracle as a Principal Consultant. Before 2000, he worked as a senior information system professional in various Fortune 500 companies.
Mr. Luo also served many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since 2005 such as Chairman of Tsinghua Alumni Association in New York area, President of New Jersey Chinese Computer Professionals Society. Jiangang obtained his master degree in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from Tsinghua University in 1994. In 1991, Jiangang got his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nputer Science double degrees in Tsinghua University, Jiangang got his Computer Science Master degree from 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1998.

Note
As space is limited, we strongly recommend that you pre-register for this event. Once you have completed your registration, we will promptly provide you with the precise location.

Meeting Schedule (Tentative)
6:45-7:15 pm Social Dining
7:15-8:15 pm Roundtable Forum
8:15-8:30 pm Q&A session
8:30-9:00 pm Socializing and Conclusion

The ESG Roundtable extends a cordial invitation to all organizations and individuals that are dedicated to sustainable business practices, corporate green transform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and ESG.

来源:无敌电池网

传统的液态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负极、电解液、隔膜等组成,其电解质是液态的,而固态电池取而代之的是固态电解质。简单来说,全固态电池内部完全没有液体的存在,由无机物或有机高分子固体作为电池的电解质。一般描述时会分为准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
1048ff1c0998654a38aeb94d1cc4cb65.png

液态电解质下,在低温环境下黏度会变大,从而影响电池充放电容量,能量密度提高受限,还处在安全隐患。而全固态电池不含液体,在能量密度、充电效率、安全性等方面表现更优,搭载同样重量的电池,固态电池的可以比三元锂电池多跑一倍的路程。被认为是下一代电池技术。目前,固态电池处于研发阶段,在设备和工艺上都需要有大幅度的革新,在实现大规模量产应用前,成本过高也是迈不过去的坎。
4227be00483736b2ddb3cd6cae68a2d6.png

固态电池用什么原材料?

固态电池正极:可依旧沿用现在的磷酸铁锂、三元锂、锰酸锂等体系;

固态电池负极:石墨负极是最为常见的,固态电池将会以硅系负极材料为主,而锂金属负极短期内实现大规模应用的可能性较小,在能量密度上,石墨<硅系<锂金属;

固态电池隔膜:研究认为通过双层涂覆可替代隔膜,无机固态电解质层涂覆于负极片的双面,有机聚合物层涂覆于无机固态电解质层的表面,目前有观点称硫化物、氧化物全固态电池无需隔膜。而公开的多种固态电池的专利中,也提出了复合隔膜概念,例如无机-有机复合的隔膜。
95b0cf21e96939615aa51d1d8abda8ac.png

固态电池电解质:主流的有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聚合物路线以欧美企业为主;硫化物路线以日韩企业为主,例如丰田、LG、松下等,国内的宁德时代也采用硫化物路线;氧化物路线则以中国企业为主,例如北京卫蓝、江苏清陶、宁波锋锂、台湾辉能等。其中硫化物路线被认为是潜力最大的固态电解质。

卡车行业电动化还有多远?
全球中型和重型卡车只占公路车辆总存量的不到10%,但大型柴油卡车发动机,以及更高的年平均行驶里程,使这些卡车的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占到全球交通排放的40%左右,相当于全球所有化石燃料产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5.1%。在美国,卡车市场保有量仅占汽车总量的1.1%,碳排放量却高达18%。

2019年,欧盟制定了全球首个卡车排放标准。根据协议,到2025年新卡车的排放量必须降低15%,2030年后降至30%,重型卡车的运费要在整个集团中的占比超过三分之二,没有达到标准的厂商将会被罚款。

《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1)》中的数据显示,全国货车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分别为207.3万吨、46.0万吨、517.8万吨、5.8万吨,占汽车排放总量的29.8%、 26.6%、84.3%、90.9%。公安部的数据显示,商用车保有量占整体汽车保有量的11%左右,但其二氧化碳等道路交通碳排放量占比超50%。

也就是说,重卡新能源化已是大势所趋。在传统重卡市场低迷,销量不佳的至暗时刻,电动重卡正成为重卡市场的新“希望”。

据国家电投测算,在我国1000万辆重卡中,用于短倒场景,即封闭场景内重复短倒运输的重卡有100万辆。这部分重卡若全部实现电动化,可减少柴油消耗396亿升,减少1亿吨二氧化碳、126万吨氮氧化物、0.72万吨颗粒物排放。在“双碳”愿景下,未来这100万传统重卡都将退役,需要电动重卡重新填充进去。

戴姆勒奔驰预计,到2030年,零排放车辆将占欧洲总销量的60%;斯堪尼亚预计,到2030年电动卡车将占斯堪尼亚新车销量的一半;沃尔沃计划,到2030年公司一半的营业额都将来自电动卡车。

动力方面,Semi Truck选择将电池组设置于拖头正下方,驱动则采用四轮独立电机。根据特斯拉提供的数据,得益于电动机高扭矩且即时响应的输出特点,Semi Truck在空载状态下的0至60mph(约96.6km/h)加速仅需5秒,传统卡车需要15秒;满载情况下,Semi 0至60mph加速仅需20秒,传统卡车需要45秒以上。爬坡能力方面,在5%上坡路段,Semi能够以65mph的速度持续行驶,而传统卡车则普遍为45mph。
640.png
强大的性能与迅速的动力响应,让Semi在满载情况下也能毫无迟滞灵活起步,爬斜坡、走山路也如同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驶一般自如。城市道路中,司机也不必再为路口起步过慢、变道笨拙而烦恼,“车随心动”轻松汇入车流,进一步提升交通效率。

更重要的是,Semi的到来大大降低了卡车的使用成本。Semi充电成本每英里大约比使用柴油便宜2.5倍,三年内即可省下高达20万美元(约142万元人民币)的燃油费用。有了远程诊断、OTA空中软件更新功能,搭配更少的移动部件维护,花在维修、保养上的金钱和时间也将进一步减少。

在运营费用上,与传统卡车相比,一辆Semi每英里可节省0.25美元的运营费用。假设一次运输来回为500英里,那么就可以省下125美元,按每年跑20万英里(约32.2万公里)来算,一年可以省下5万美元(约35万元人民币)。如果3辆Semi组成一个车队,每英里比3辆传统卡车节省0.66美元,一年可省下超过13万美元(约92万元人民币),若组成几百辆的车队,节省费用将指数级上升。

11月21日晚,针对近日市场有关“比亚迪全固态锂电池在重庆生产即将装车试验”的消息,比亚迪方面表示,“不予置评”。
据了解,固态电池被认为是液态电池的下一代技术,目前已成为动力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固态电池拥有更为稳定的电解质机械和化学特性,静态及循环寿命将得到极大提升;
对温度不敏感,能在-50℃~200℃温度保持放电功率,可以极大程度缓解冬天电池容量衰减的问题;能量密度得到极大提升,预计能达到当前三元锂电池的2-10倍。
此前国内多次有过固态电池装车的消息,今年1月底,由东风汽车公司与赣锋锂业合作开发的东风-赣锋高比能固态电池E70示范运营车正式交付,首次投放的50台东风风神E70,将作为固态电池示范运营车辆投放于江西、广州、浙江、江苏四个省份。

这个差价呢将变成额外的成本分摊到产品的价格中去,这就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国内产品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特别是在我们一个富煤少油少气的国家单位产品的碳排放量更大增加的成本就更高,全球的产业竞争因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能源和产业的革命势必会导致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那么我们如何减少碳关税带来的影响呢?
从上面的等式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一个是减少产品单位的碳排放量,尽可能的使用无排放的清洁能源,目前我们的用电能源结构中有65%以上是火力发电,输出的电力都是有排放的电,当我们的电力结构变为风光水核占70%或以上的时候,我们的单位碳排放量也就很少了,这就是放开碳市场让更多的参与都加入,其中配额分配呢就是实行有偿公正的拍卖制度,使碳交易市场更加透明,更加成熟,更加规范才能与国际接轨。
那么,这个碳关税落地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商机呢?
首先在碳交易的二级市场上我们最有机会参与比如做这个碳交易、碳质押、碳期货等等业务。其次在一级市场上我们可以开发用以碳抵消的信用产品,比如说VCS、GS和CCER产品,那除此之外还有电力端的绿证就包括GEC、I-REC、和APxtigrs,再就是产品碳排放市场的咨询认证业务,比如说这个LCA碳足迹认证企业碳盘查等等。

碳关税的计算方法
碳关税税基:碳关税的税基是碳排放量,CBAM采用国际通常做法,按化石燃料消耗量折算的CO2排放量为计税依据。

碳排放量的计算公式:

排放量(吨CO2)=质量(吨、兆瓦时)×排放强度(吨CO2/吨、吨CO2/兆瓦时)

上述排放量以产品及其上游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CO2直接排放量计算,复杂产品还需计入使用投入物的排放。

排放强度选择:原则上优先采用进口产品的实际直接排放强度,如果迸口电力产品或实际排放强度无法核实,则采用默认排放强度。默认排放强度以应税商品(电力产品除外)在出口国的平均排放强度加成一定比例来确定,加成比例尚未明确。若出口国无法提供可靠数据,则参照欧盟同行业中排放强度最高的10%的企业的数据来确定。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