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创新中心
中加创新中心 - 认证专家
sci-c.org中加创新中心

注册于 3年前
个人主页被 29038 人浏览

回答
209
文章
38
粉丝
20

截至2020年底,拼多多年交易额1.66万亿人民币,年活跃买家数7.88亿,超越阿里巴巴,正式成为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
这是个什么概念?中国14亿人口,掐掉头尾,每10个人中就有8个是拼多多用户!

品牌 可以理解为 品质和牌子,是两者的结合体统一整体。
品质为本,牌子为标
品牌最早是用于交换。“品牌”在拉丁文中的是烙印的意思,也就是说,品牌是给自己的商品打上某种印记以便在交换中有所识别。
因此,中国最早的品牌只是一个简单的差异性符号,无论是“狗不理”,还是“王麻子”,有个名就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品牌的含义日益丰富,从简单的识别走向品牌的联想,也就是看到某一个牌子自然会联想到与此相关的品质、个性、特色和服务。
比如,买可乐会说来瓶可口可乐,喝咖啡会说喝星巴克,吃坚果会说吃三只松鼠等等。
从而,品牌的第二层含义也就此诞生。
随着人们精神需求的不断高涨,品牌也开始走向第三层含义,也就是一种信仰、一种信任,正所谓喜欢没有理由,喜欢也不需要理由。
到这个层面,品牌所代表的产品开始抛离产品本身的物质属性,走向其精神层面的需求和满足。

来源:Peaceful Veggie Girl 作者:Kerstin Du
美国最火爆的几款人造肉测评
小编邀请了平时不吃素的朋友一同来测评美国最热门的几款植物肉,分别通过香气,口感,调味,像肉程度,营养,价格,推荐烹饪方式还有烹饪前后对比来进行测评。
测评品牌

  1. Tofurkey
  2. Gardenin chick’n nugget
  3. Beyond breakfast sausage
  4. Beyond sausage
  5. Gardenin meatball
  6. Purple carrot plant based meatball meal kit

01
Tofurkey 腌肉片
1980年成立的Tofurkey是在美国做天贝起家的一个家族企业,一直做纯素肉产品,今天测评的这个腌肉片类似于平时美国Deli店卖的三明治里的火鸡片,可开袋即食。
image.png
色泽:类似卤味的淡棕色
香气:明显的烟熏味
口感:质感类似鸡肉,有层次感和鸡肉的柴感
调味:口味偏咸,吃起来类似于豆干
像肉程度:因为主要是用豆腐做的,味道上并不是很像肉,但口感类似于鸡肉
价格:$2.79
烹饪方式:开袋即食
营养元素:
image.png

02
Gardein Chick’n Nugget
这个品牌的名字你们猜是什么意思?它其实是两个词拼起来的“garden花园+protein蛋白质”。
这家公司是2003年创立,主要做冷冻植物肉食品,后来被一家美国食品集团收购,很多餐厅和超市里都会有他们的产品,像是Veggie Grill, Whole Foods等。
image.png

色泽:色泽金黄,很像真正的麦乐鸡块
香气:制作前有很香的烤面包或是糕点的味道;制作后并无明显的香气
口感:外脆里嫩,内陷相对于真的鸡块更加柔软
调味:口味清淡,内陷有淡淡的豆腐香
像肉程度:整体口感比较像鸡块,但味道并不是很相似
价格:$5.69
烹饪方式:烤箱450F烘烤15分钟左右,中途翻转一次素鸡块(搭配番茄酱,黄芥末酱食用更佳)
营养元素:
image.png

03
Beyond Breakfast Sausage
众所周知的Beyond meat于2009年成立,2019年上市后市场估值达到38亿美元。该品牌在各大超市和快餐店都可以买到。2021年beyond meat 还会和餐饮业巨头有更多的合作,像是麦当劳,Taco bell,KFC,必胜客,百事可乐等。Beyond meat在中国也设置了工厂,现在在各大网店和上海green common素食超市也有售卖。
今天测评的是他们最出名的原味香肠还有早餐肉饼。
image.png

早餐肉饼
色泽:烹饪前呈冷冻食品的白肉色;烹饪过程中称黄白色;烹饪后呈棕肉色
香气:烹饪前有股浓郁的黑胡椒味;烹饪过程中有股鸡汤的香味;烹饪后的味道不如烹饪过程中浓郁,但也有肉饼的香气
口感:松软,易咀嚼
调味:咸度适中,较清淡,有明显的香料味
像肉程度:口感较真肉跟松软,更方便咀嚼;味道上和真肉达到60%相似度
价格:$5.69
烹饪方式:烤箱350F烘烤8分钟左右,中途翻转一次素肉饼 (烤过久会流失肉汁,导致肉饼过干)
营养元素:
image.png

04
Beyond sausage
image.png

原味香肠
色泽:烹饪前色泽粉嫩,和真肉极其相似;烹饪后色泽浅棕,类似于煎肉肠
香气:制作前有香料味;烹饪过程中有很浓郁的“火腿肠”香味;烹饪后的肉香味相对于烹饪过程中的稍弱一些
口感:饱满,肥瘦适中,有肉肠的厚实和颗粒感及肉汁和脂肪的润滑感
调味:调味适中,有种药草香料味
像肉程度:整体口感和味道和真肉的相似度达到80%
价格:$8.99
烹饪方式:锅中倒入油,待油温升高后,中火转大火煎6-8分钟
营养元素:
image.png
05
Gardenin Meatball
这也是前面介绍的Gardein的一个意大利肉丸产品,这个产品小编已经回购过无数次了,味道和意大利肉丸很相似,好吃又健康,很适合配意大利面吃。
image.png
色泽:和真肉丸极其相似,呈肉丸深棕色
香气:烹饪前有浓郁的意大利肉丸香料味,烹饪后香味并不明显
口感:烘烤之后较干,口感跟肉相比更佳紧实;水煮的更加湿润
调味:咸度适中,有八角和香料的味道,但吃起来没有闻起来的香料味重
像肉程度:味道和真肉丸相似度65%, 口感和真肉相似度50%
价格:$4.79
烹饪方式:烤箱450F烘烤15分钟左右 (搭配意大利面蕃茄酱汁食用更佳)
营养元素:
image.png
06
Purple Carrot Plant-based Meatball Meal Kit
这家公司比较新,是一家专门做纯素meal kit的公司。大家知道近年来meal kit越来越受年轻人的欢迎。工作劳累,没有时间做饭是年轻人的常态,但是大家对营养的关注度和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这种准备好的套餐在欧美非常流行,微波炉几分钟就能食用。既方便营养又很好吃。
image.png
色泽:除了素肉丸,套餐里面还配上了番茄酱,豆子,芦笋,四季豆等蔬菜和意大利面,看上去略有些平淡和单调
香气:微波之后有明显的番茄酱酸甜香味
口感:肉球较gardein的更紧实,不够松软,但搭配番茄酱和意大利面吃不会太干
调味:咸甜适中,口味清淡,肉球较gardein的略平淡一些,但也有类似的八角香料味;搭配番茄酱和意大利面吃层次感更丰富
像肉程度:不是特别像肉,口感较真肉更紧实,味道上更加偏豆制品味
价格:$3.59
烹饪方式:微波炉五分钟即可食用
营养元素:
image.png

最后评选
最像肉的
Beyond meat sausage
最营养的
按照脂肪,蛋白质,还有加入调料多少来评判的话,gardein的意大利肉丸是相对来说更健康的。高蛋白低脂肪,咸度适中,含有铁等营养元素。
最好吃的
每个人口味都不同,但小编和朋友们选出的前三名是
gardein 意大利肉丸,beyond meat sausage, beyond meat breakfast sausage。

最实惠的
gardein meat sausage 相对来说更佳实惠,一包$4.79可食用多次,且容易保存。
那这次测评就到这里结束啦。大家是否觉得看完这次测评完之后会更多的选择素肉呢?欢迎大家积极参与讨论!
这次测评小编也邀请了朋友们一起录制了视频,视频内容将更加直观,丰富和详细,请大家敬请期待视频推出!
最后也要感谢一下这次测评食材的赞助Veggie World还有帮我一起测评的小伙伴。

北方,房价集体“失守”?央行前副行长:做好泡沫破灭的准备
不知不觉,2021年3月都已经过去一半了,数据统计显示,截止到2月份,全国百城新房均价达到了15884元/平,环比上涨0.2%。在房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买房压力也在逐渐提高,可是我们也要明白并不是所有城市的房价都在上涨,就拿这100个城市来说,其中有27个城市的房价就出现了下跌的情况。
先来看看房价跌幅前10名的城市有哪些:廊坊同比下降8.4%、青岛同比下降3.8%、济南同比下降3.4%、郑州同比下降3.4%、贵阳同比下降3.3%、天津同比下降3.1%、石家庄同比下降2.6%、长春同比下降1.5%、北京同比下降0.8%、中山同比下降0.5%。从这份数据中可以发现,房价跌幅前10名只有2个贵阳和中山是南方城市,其他8个均是北方城市。
除此之外,包括保定、哈尔滨、洛阳、唐山在内的其他北方城市也出现了下跌情况,更为关键的是从2020年起,这种现象就一直在持续,即便是同比2021年一月份,廊坊也环比下降了0.45%,柳州环比下降0.45%、衡水环比下降0.35%、德州环比下降0.36%。

“20家抽中企业中,有16家在现场抽查前撤回材料,说明问题比较严重。”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抽查范围还可以再广一点,对整个IPO信披质量的提升会大有帮助。”
一位投行保荐人士则表示,IPO现场抽查会特别严格,高比例撤单背后,反映出企业、中介机构对IPO信息披露质量露怯。
不过,撤回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

2月26日晚,沪深交易所同步发声称,称对现场检查进场前撤回的项目,如发现存在涉嫌财务造假、虚假陈述等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保荐机构、发行人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绝不能“一撤了之”,也绝不允许“带病闯关”。
“争议公司”柔宇科技也撤了
这次撤回IPO申报材料的16家公司中,柔宇科技颇具关注度。
柔宇科技可谓近年备受争议的科技创业企业之一。乐观者,比如重仓投资了柔宇科技的基石资本,其董事长张维认为“柔宇科技迟早会成为深圳的骄傲”;悲观者则称柔宇科技是“PPT量产”“炒概念”公司。
该公司主要从事柔性屏的生产和销售。相比于三星、京东方生产的柔性屏已经运用在主流手机品牌中,柔宇科技的柔性屏号称已量产多年,而实际并未用于任何一家主流手机厂商的产品,只是在柔宇科技自有品牌手机(柔派)中使用。
柔派手机品牌在国内外任何手机品牌排行榜中,基本都属于“Others”类别。2月28日柔宇天猫旗舰店的数据显示,“柔宇FlexPai柔派折叠屏手机”总销售不到4000台。
几年以来,柔宇科技亏损持续扩大。招股书显示,柔宇科技在2017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分别亏损3.6亿元、8.0亿元、10.7亿元、9.6亿元。
公司称,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产品仍处于市场拓展阶段,销售规模较小且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预计未来亏损金额或持续扩大。
2019年初,柔宇科技曾和小米科技大打“口水仗”。彼时,柔宇科技称,当年一个季度签约的“客户订单额就已达40亿元”。而据招股书披露,2019年全年柔宇科技整体营收也才2.27亿元。

现场检查厉害在哪
中国证监会出台的《检查规定》对现场检查方式主要有7种,包括查看检查对象的生产经营场所;获取有关资金流水,生产、销售、仓储记录,会计凭证等文件资料;就主要业务循环和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穿行测试;走访检查对象重要客户及供应商;核查中介机构工作底稿等等。
有道是“百闻不如一见”,现场检查属于真刀真枪,有利于增强检查人员的感性认识,更好地还原企业的真实经营状态。
image.png
来源:中国证监会《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
1月31日,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了抽签仪式,注册制板块首次启动现场检查。在1月30日前受理的407家科创板和创业板IPO企业中,抽出了20家企业。随后,科创板、创业板陆续有柔宇科技、格林生物等16家企业陆续申请撤回IPO材料或保荐人撤销保荐,因此被终止审核。

image.png
撤回不违规,但也不正常
根据《检查规定》,检查对象确定后,审核或注册部门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检查对象和中介机构,检查对象自收到书面通知后10个工作日内撤回首发申请的,原则上不再对该企业实施现场检查。
也就是说,抽中企业是否接受现场检查,会存在一个“窗口期”。从时间节点来看,16家企业均适用规定在“窗口期”之内陆续撤单。按上述规定,或可规避现场检查。
但2月26日晚,沪深交易所同步发声称,称对现场检查进场前撤回的项目,如发现存在涉嫌财务造假、虚假陈述等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保荐机构、发行人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意味着,撤回申请的企业并非“一撤了之”,依然有被检查的可能。
“从目前情况看,项目撤回原因有多方面因素,对其中涉及信息披露和保荐机构核查的若干问题,交易所已在审核过程中予以重点关注。”沪深交易所表示。
一位投行人士表示,被抽查企业撤回IPO比例如此之高,是值得重视的,“未来,这种抽查的范围还可能更加扩大。想一想,如果每家拟IPO企业都必须现场检查,会有多少企业撤回IPO申请。”
更有业内人士建议,基于现场检查抽查制度发生的一些临阵退缩现象,交易所和证监部门有必要对注册制实施以来的IPO公司进行回头看,要排查包装或造假线索,严厉追究违法违规主体的法律责任。
近期,终止IPO的企业其实并不少。
券商中国报道,今年以来,截至2月24日科创板与创业板共有52家IPO企业终止。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终止企业数量最多,共8家,如柔宇科技、龙迅半导体、中科晶上、国人科技、国光信息。
上述报道还显示,中信证券今年以来IPO终止项目数量最多,共6单;与紧跟其后,均有5单。
有观点认为,A股IPO或再度收紧。但证监会表示,今年以来,IPO保持了常态化发行,既没有收紧,也没有放松。截至2月19日,证监会共核准或同意注册66家企业IPO,数量与去年同比有较大增长,环比则变化不大。
撰稿丨李洁
编辑丨刘定文 胡馨月
新浪微博|@支点财经

一、我认为最好的生意是这三种
① 消费者变了

80后和90后成为消费的主力,网购次数越来越多,每天平均上网时间3到5个小时,网购占比已经50%以上了。

80后和90后更愿意分享,车子、房子、厨房……什么都可以分享。我们投了小猪短租、回家吃饭。我们很看好分享经济,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效率极大提升、边际成本极大降低的时候,分享经济就会发生。

现在的80后和90后普遍觉得自己是吃货,很爱吃但是不会做也不爱做。万科在调查后发现90后不做饭,他们决定缩小厨房面积,将空间集合做成社区食堂。而最近大家更是越来越宅,懒得出去吃饭,所以外卖非常火爆。我们投资了大众点评以及后来的美团点评,成长很快。

② 消费习惯变了

用户的注意力越来越短,45分钟的电视连续剧中间经常需要快进,大家喜欢TED也是因为时间短,注意力能够集中。

大家时间价值在提升,不希望花那么多时间用来挑选,而是跟随自己所信任的 KOL推荐购物,尤其是非标的产品。我们也在思考,人会不会变成流量入口?目前电商都在努力将个人变成品牌,变成IP流量。

③ 消费渠道变了

社会零售增长平均数仍然有10.7%,但渠道不同品类不同,差别很大。百货商店及大卖场辉煌不再,百货商店的老店同比下降严重,以前的卖场都是生鲜拉眼球、干货做毛利,多余的空间租给麦当劳肯德基赚取房租收入。

中国电商为什么能够超过美国?主要原因在于线下连锁不够强大及人口密度更高。我们电商的第一个卖点是便宜,便宜是硬道理,是颠覆的核心要素。美国的亚马逊我们看便宜不了多少,中国从一开始网购就便宜20-30%,我们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美国的线下连锁店都已经有几十年历史了,他们本身的价格就非常具有竞争优势,而中国的线下连锁还远远达不到这样的规模,被颠覆很容易,而且我们送货的密度大,成本也比较便宜,所以体验很好。

④ 人口结构变了

我们对中国的出生人口进行了分析,60年代出生人口是峰值达到2.42亿,70年代略有下降,80年代又有所上升,随后由于计划生育政策我国出生人口数量直线下降。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看美国居民生命周期各消费峰值,可以看出人的生命周期消费峰值是30岁到45岁,到45岁就开始下滑。

而我国30岁-44岁人口数量已经在2007、2008年到达峰值,到2014年已经下降的非常厉害,人口红利不再,这就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新常态。

⑤ 超级平台很值钱

如果你投资了超级平台一定要长期持有,好日子还长着。怎么定义超级平台?

我们觉得拥有1亿-2亿用户,而且每个用户每年买八次以上就是超级平台。在我们的用户访谈中发现,三四线城市用户主动下载APP不超过20个,如果你不是这20个之一,那你的获客成本将非常高。

超级平台占领用户的时间、拥有他们的心智、有巨大的网络效应,能长出花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金融等。

世界上最好的生意有三种:搜索引擎、电商平台、在线酒店预订,它们共同的特点都是市占率都能达到60-70%,核心业务的EBITDA margin(毛收益率)能达到50%以上。

二、狼性企业家,拥有这几点特质

我从来不会乱撒胡椒面,只赌赛道,不赌赛手。我非常看重狼性企业家,他们身上通常具备这样几点特质:

第一,嗅觉灵敏,有洞察力。有些人确实能够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东西,能先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比如网易创始人丁磊,1999年,他第一个进入短信业务,第一个开发网络游戏。别人看不到的商机他能看到,别人放弃了他能坚持,别人都跟进他能退出。

第二,学习能力强。8年前的刘强东和现在的刘强东完全不同,他进步太多了,现在我们都要向他学。以前管工程师他能管理,京东做物流,他要管一大帮司机、搬运工,他也能管的很好,学习能力超强。

你看亚马逊的贝索斯,年龄也不小了,天天都在学习进步:他带了一个小分队研究线下店,向好市多学习推出会员Prime,解决了长期不盈利的问题。阿里巴巴上市路演时来了一个神秘的人,坐在下面拿个小本儿使劲记,回去就开始做服装,那个人就是贝索斯。

第三,领导力强。能够吸引一帮牛人跟你一起干,带人打胜仗那种感觉也很重要的。很多公司规模到了100人,就管理不下去,创业者反倒成了瓶颈。考察这一点时,我喜欢观察他的副手,如果副手能力很强,而且跟随他很多年,说明这个人的领导力不错。

第四,创始团队及股权架构。创业者是一个好还是三个好?我觉得看行业,创始人应该相信这样的话:两三个人比较能干,各管一摊,下面的人起来就快。通常有一个管销售的当CEO,搞技术的,搞运营的做副手,三个人搭配。

三、 投资的3类人

我做了这么多年投资,总结我投资的对象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人:**一类是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第二类是海归派;第三类是本土企业家。
**
第一类是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出来创业,有很明显的优点和缺点,他在大公司受过训练,靠系统管理建立起了企业文化,这类人的专业性比较强,这是他们的优点。

这类人的不足之处,首先不管他们叫什么CXO,之前更多的还是一个执行者,不是一个战略者。因为战略都是总部定好了,他们是走格子的人,不是划格子的人,格子划好了按照走就可以了,主要的工作基本上是销售加管理。

对于大公司出来的总裁,第一次他创业不要投资,让他先交学费,如果学费交完了他还想创业,就说明这人有企业家的血液在流动,就可以投了。

第二类是海归派,这类人肯定是比较聪明的人。但是他们管理的经验比较少,中国的海归派平均20-30岁,他们管人和管企业的经验是比较有限的。他们在融资上会有些优势。

第三类是本土企业家,我们还是比较喜欢本土企业家的。首先,他们量很多,之前有一个数据统计中国的中小型企业,一共有2900万户;第二,他们有杀手的直觉,低成本运作已经变成了公司的文化,生命力非常强大;第三,这些企业家都很善于学习。不足的地方,他们对董事会可能不太懂,老板容易一言堂。

这三类人都有长有短,但我们都会投,而且都有成功的经验。

什么样的风险我们不愿意承担:

第一市场的风险我们不愿意承担,如果这个行业根本没有需求,不愿意承担;第二是有需求,但是生意模式不行,做不大或者是有很多需求人家是不肯花钱买你的,不愿意承担;第三是对人的风险,如果这个人的品德有问题我们一般是不投的。

四、企业家要有延迟满足感

成功者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延迟满足,过去我见过很多既聪明又能干的人,但他们对自己却没有更高的要求。有的人不满足,到了一定的时间就有更高的自我要求。

举一个例子,1999年我们投网易的时候5美元一股,公司上市涨到15美元,最高涨到30美元,互联网泡沫时掉到不到1美元。那一年我给丁磊过生日的时候,他说自己一生只有两个愿望,首先我要办一个成功的网站;其次我要帮股东赚到钱,那时正是他最困难的时候,我很感动,难成这样,他还想着要为我们赚钱。

过了几年公司情况变好了,我们也赚了很多钱,然后他告诉我又有了新目标,主动给自己设定新挑战。

在我看来企业家最大的压力就是,所有的问题到你这里都要有答案,其实有时候你并不知道答案在哪里。可你还要硬着头皮给员工说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所以我一直觉得企业家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也是我最尊敬的人。

在美国硅谷,100万个创业想法,只有6个能成功上市。

根据我的经验,不少人选择创业,可能是一时冲动,可能想赚钱改善生活。但成功的人,往往都非常热爱他的事业,一心想把事业做大。创业者很难坚持,也难以感染团队。

一个企业家成大气要有某种东西支撑着他,我觉得支撑他的东西不应该是钱,因为赚钱的方法很多,如果没有对这个事业的热爱、没有这个理想就很难做到那一步的,他可能干别的去了。而我的工作就是每天和这样一群有梦想的企业家打交道,所以至今我都非常开心。

来源: 中国投行俱乐部
多年前,有个未经证实的段子流传在中国的投行界。一天中金公司的一高管对朋友抱怨称,好多高官把子女往投行部塞,有些级别太低,他们根本不要。“前两天我把东部一个副省长的公子给拒了。”
国际投行们非常清楚,做中国的生意,“人际关系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他们逐渐开始适应中国的“圈子”文化。这种关系的建立除了直接向相关官员行贿外,也有不少是通过这些官员的子女、亲戚暗度陈仓。一些官员的子女有海外留学背景,以及国内丰富的人脉关系,成为外资投行聘用的首要人选。
这些国际投行在中国攻城略地、赚得盆满钵满的背后,有着一张庞大的人际关系网,他们重金聘请的中国的官后代,为其冲锋陷阵,权力规则成为制胜的重要法宝。
路透社援引中国业内人士的话称,国际投行在中国雇佣官员子女“已经有20多年历史”。在2001年之前,外资投行在中国的办事处已经有56个,目前该数字不断增加。面对庞大的中国市场,如何才能精准地拿下中国的超级客户呢?
4年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摩根大通展开受贿调查,以查明其是否通过雇佣中国高官子女而获得在华从事相关业务的机会。
虽然摩根大通最终同意支付给监管机构总计2.64亿美元罚款,以此解决监管部门对摩根大通招聘中国高官子女的调查。但一位香港投行高管透露,“摩根大通不过刚好撞到了枪口上,比他们更过分的国际投行多的是。”
image.png
近些年,随着国际投行竞相角逐中国区业务,越来越多的外资投行选择雇佣有政府背景的官员子女或亲属担任要职。
这些官员子女依靠父辈们积累的人脉资源,帮助外资投行获取中国国有企业在美国或中国香港上市的承销项目,外资投行借此通道,迅速打开中国区市场的大门。
在摩根、瑞银、美林、花旗等国际投行承揽的中国国企赴美、赴港上市的项目中,任职于各大投行的中国区高管起着决定性作用。
这些中国区高管许多是官员的子女,他们的任期甚至和所在外资投行获取中国企业IPO的时间相一致;他们的任职与否甚至会影响外资投行中国区业务的发展。
案例俯拾皆是。美林曾是中国工商银行IPO的五个承销商团成员之一,该公司在2004年聘用Feng在其中国办公室的投行业务部工作。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Feng当时主要参与工行IPO这单业务。美林同样也聘用了Margaret Ren 。Ren从去年年底开始担任美林中国区董事长,此前她供职于法国巴黎银行、花旗银行和贝尔斯登公司。2003年,Ren在花旗银行工作期间,花旗承接了中国人寿保险35亿美元的IPO。
这种关系不仅仅出现在美国的银行,澳大利亚投行麦格理集团在中国企业IPO的繁荣期也承接了不少“大单”,同时该集团也雇佣了不少高官子女。前铁道部高官的女婿Raymond Sun便是在2005年被聘,如今是麦格理资本的中国区副董事长。
迪罗基公司(Dealogic)的数据显示,在他的任期内,麦格理成为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H股上市发行的三大保荐人之一,该笔融资规模达到57亿美元。此外,麦格理也是中国南车H股上市的保荐人之一。
瑞士信贷和花旗银行,也都大量雇佣了留美的中国人,他们均有显赫的家世。比如曾经就职于瑞士信贷的Hu,就是典型的官三代,在瑞士信贷先后出任过董事总经理、中国区投资银行部主席。毕业于康奈尔大学的Chen,也是出生豪门,曾在香港花旗工作。
公子女婿挖角战
在中国近年来众多大蓝筹和红筹股的上市过程中,融资额动辄数百亿美元,众多国际投行趋之若鹜——而在他们的背后,则闪现着不少中国官员子女或女婿、媳妇的身影。
“外资投行能否顺利拿下中国国企香港上市项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资投行中国区高管的政府背景。”一位总部在北京的投行高层坦言,通常来说,雇佣一个背景深厚的官员子女担任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或中国区总裁,可能带来数十亿美元的利润回报。
这些背景深厚的官员子女甚至女婿媳妇,从而成为各大投行高薪挖角的对象。
目前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阿里巴巴上市的幕后军师姚允仁(Michael Yao)。姚乃“金家驸马”——第一任特区首长董建华家族的姻亲
阿里巴巴与姚曾任职的洛希尔一直甚有渊源,早在2007年,阿里巴巴将其B2B业务来港上市时,已聘请洛希尔作为其财务顾问。而姚允仁也适逢于2006至2012年间,在洛希尔担任董事总经理兼投资银行业务联席主管,故不排除当年已与阿里巴巴主席马云相识。
阿里巴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其上千亿的资本盛宴中,不少投行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其中不乏高层的后代。比如前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前中信集团原董事长王军。
在唐晓宁与摩根大通的案例中,它随后拿到了光大集团的一些重要业务,并且负责经办了中铁股份逾50亿美元首次公开募股(IPO)交易。
对选择摩根大通,光大集团解释,一是认可其作为一家国际知名投行的专业能力;二是考虑到其具有深厚的商业银行经营背景,有助于光大银行提炼投资价值和业务亮点。
“这个解释不能讲没道理,以摩根大通在投行中的实力和影响力,即使没有唐双宁之子,光大或许也会首选它。”民革中央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委员邓聿文分析称,但光大的解释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让人们相信,其在选择摩根时,唐双宁之子未对其父的决策产生影响。
流传在香港投行界的一个段子非常具备说服力。
有些国际投行在招“官后代”时,常用的一个面试问题就是:请直接写下你认识或者可以联系到的中国内地政治经济界的要人名单。如果写下的名单够长或者够重量级,基本上都可以当场录用。
而在随后的投行生涯中,这些官后代各显神通。
2003年7月,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下称“中电投”)下属子公司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下称“中电国际”)邀请了花旗集团、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德意志银行、美林公司、瑞银等多家国际知名投资银行竞标其IPO的发行顾问,德意志银行和美林公司最终中标。
美林成为中电国际赴港上市的最大赢家,不仅是交易的保荐人,担任牵头行和主承销商,同时也是中电国际的账户管理人。
投行部董事总经理George Li是美林拿下中电国际大单的重要功臣。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他身世显赫,进入美林之时,George Li只是一个新手,在投资银行界不到一年时间。
除了国际投行,中国大投行里亦是官后代云集。中金自不用赘述,中银国际1998年之后,很快成为“托儿所”。名气稍逊的建银国际(现任董事长LI潜心,优秀的80后女性),其中以地位稍低的省部级副省级领导人子女居多,近几年积极介入各地政府融资平台业务。
但更多投行界人士看重的是,制度才是根本,制度能够让投行变成鬼,也能够让鬼变成人。
在没有强大的背景和感情基础的前提下,全拼综合实力。对于弱逼来说,那些所谓人脉,看似全线飘红,实则虚假繁荣。
社会是一个圆锥,每个人都在圆锥的高上面爬。你和同等水平,不同领域的人的距离就是你所处平面圆的半径。只要你的水平更高,你接触别的领域的人的距离就会更短。
三流的投行员工认识三流的演员不太容易,但是投行老总和大明星就可以出双入对。博士刚毕业的学术菜鸟认识一个基层政府科员的难度微大,但是院士可以很方便跟省长交流交流,喝一杯茶。
所以,决定你人脉的不是你接触范围的广袤否,而是你自身的实力水平。你认识多少人没有意义,能号召多少人才有意义
不是说我每天又认识了谁,跟CFA持证人一起考过CFA,一起吃了一顿饭,我就和他们建立了友谊关系或者形成了新的人脉资源。
问题的关键是我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和水平与他们站在同一个高 ,即便是不同的领域,也可以肩膀对着肩膀来对话——他是投行MD,我是政府副市长,他是大学副院长,我是电影大导演等等。
圈子内外不重要,实力高低才重要
即便我们和大神处于同一个具备某种特质的圈子——IT圈,娱乐圈,投资圈,学术圈等等——经常一起开会,出席CFA协会活动,我们还是没有机会跟他们形成真正的友谊,建立稳定的联系,遑论“人脉资源”。原因就是大神只看得到同一高度的大神,我们还处于大神的俯瞰视线之外。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学生,上午和一个富二代一起看书,下午旁听了马斯金的制度经济学,晚上买票参加了李泽楷的慈善晚宴,又能怎么样呢?即便是你四处发朋友圈,水微博向着世界描述你和富二代,马斯金,李泽楷等等多么多么熟悉,但又有什么意义呢?
富二代不会帮助你,马斯金不会给你写推荐信, 李泽楷也不会跟你合伙做生意
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太弱,以至于都没有资格用共同特质向牛人抛出友谊的橄榄枝。不能拼背景但能拼努力,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而是少了坚持的人。

作者 | 龙翔 来源 | 正和岛(ID:zhenghedao)
1

李东生为何再提“走出去”?

今年两会,“双循环”热度极高。

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李东生提交了一份相关建议——《关于支持中国企业强化双循环、加速全球化的建议》。他指出,中国制造业亟待“走出去”,将竞争力优势扩展到全球市场。

为什么制造业必须“走出去”?

李东生的观点是中国制造已经形成了“比较竞争优势”,要去全球市场实现价值。

“比较竞争优势”是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的一个观点,有点博弈论的意思,简单点说就是两个国家之间竞争,一个国家在某一产业里有优势,另一个国家尽管心不甘、情不愿,但也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接受这一现实。

尽管这几年里,中国在贸易、科技等方面受到一些限制,但海外市场仍然是中国制造企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去年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出口仍然保持4%的增长。

以TCL为例,2020年,TCL海外营收取得持续增长,同时出口实现111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李东生建议的核心是,由于国内市场难以完全消化中国制造业的产能规模,国内企业亟待加强全球化经营能力和全球产业供应链建设,打破关税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将产业制造优势扩展到全球,才能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2

TCL用22年全球化,换来3个宝贵经验

李东生提出这一建议,是基于TCL全球化的探索,TCL本身就是中国企业全球化探索的一个标杆。

1978年,李东生作为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进入到华南理工大学学习无线电专业,他对这份技术充满痴迷和热爱,成为了学校里最好的学生之一。

毕业后,他放弃机关单位的铁饭碗,加入一家生产磁带的小公司——TTK公司(TCL前身),成为该公司第43名员工。

别人说他学习学傻了,李东生说他“不想荒废这份技术”。

TCL成立于1981年,一开始做磁带,后来做电话机,一度被称为“中国电话机大王”,1992年又进入彩电行业。

第一次探索全球化是在1999年,TCL在越南建立了第一个自有品牌海外彩电生产基地。

2001年,中国宣布加入WTO,那时的TCL已经成为中国电视一哥,一直对国际化有执念的李东生,希望能够通过并购,来打破发达国家的壁垒、实现技术领域的“弯道超车”。

最开始的全球化探索充满风雨,走得十分艰辛。

最著名的一次经历就是收购法国汤姆逊的彩电业务与阿尔卡特手机业务。

汤姆逊集团是全球第四大消费类电子生产商,旗下的RCA品牌电视,创立者是大名鼎鼎的爱迪生。而阿尔卡特则是全球通讯行业的老巨头。

这两项大动作,引起了国际财经界的轰动。

但由于技术方向预判出现问题,再加上管理问题拖累了TCL,这次收购陷入很大被动。

那时候TCL内焦外困,国内业务也出现一些转折,全年亏损3.2亿,股价也一泻千里,一度被带上了ST的帽子。

那段日子,是李东生和TCL的至暗时刻。

而在这段时间里,国际巨头局势也发生较大变化。之前提到,TCL收购汤姆逊主要是看重CRT显示技术,这一技术曾令日本企业风靡一时,索尼、松下、夏普、日立等都靠这一技术称霸全球。

但是也正因为固守这一技术,日本企业掉入了“技术的诅咒”,错失了液晶屏的重要发展机会。而松下等企业,因对行业误判,错误地选择价格高昂的等离子技术。

这给了韩国企业巨大的可乘之机,三星、LG等,加快布局上游产业链条,掌握了LCD面板的高端技术,在中游制造业领域,三星和LG也大大加强了质量管理,在下游消费端加大市场营销,通过全产业链的整合,韩国企业把日企的市场份额逐步占领,掌握了巨大话语权。

很早之前,对技术痴迷的李东生就意识到上游核心技术是产业链突破的关键点。

韩国取代日本的过程,更是印证了这一观点。这也让李东生更加坚定了——必须走自主研发之路。

2009年时,经过几年整顿,TCL恢复元气。李东生拍板上马TCL华星,专注于半导体显示技术,成为当时深圳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企业。

都说中国“缺芯少屏”,TCL华星就是要解决“少屏”的问题。李东生下决心投资,一是看到韩国企业靠“液晶面板+电视制造”的垂直整合模式成功,认识到不向高投入、重资产的上游关键组件进军,就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就还是加工组装型的企业。

另外,TCL本身有电视业务,可以消化华星光电的部分产能。再加上李东生坚定走全球化道路,随着TCL对海外市场的探索,将来TCL华星的产能会更加释放。

2011年TCL华星投产后,很快成了TCL的“奶牛”。
image.png
2014年TCL的财务报表显示,TCL集团(即现在TCL科技)当年利润42亿元,其中TCL华星贡献了24亿元。当年,TCL华星的产能达到160万片,在中国六大彩电厂商面板采购份额中占到21.4%,超过中国台湾群创和韩国LG位列第一,很多同行都来采购。

李东生此时乘胜追击,继续扩大TCL华星的产能和优势。

华星光电上到第三期项目时,TCL持有华星光电85%的股份,全球面板巨头三星更是看好这一项目,通过持股9.2%,保持在面板业务里的参与与活跃。

坚持“长期主义”是一件很难的事,要耐得住前期的寂寞、同行的快速赚钱和外界的各种质疑。

李东生忍住了。

2014年,长期主义的技术优势开始凸显,TCL率先推出了革命性的量子点电视,比行业霸主三星还早了半年。

2017年,TCL全年销售2200万台,位居全球第三。

自2019年起,TCL超越韩国巨头LG,李东生带领TCL站稳了全球第二。时至今日,TCL在全球的优势不断筑牢、不断扩大。随着下一代显示技术的崛起,TCL率先开始布局OLED 、Mini-LED、Micro-LED等,准备在新一代产业技术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在2021年的第54届CES上,TCL展示了其在半导体显示和家电领域的最新成果,如全球首款17英寸喷墨打印式柔性显示屏,色域高达100%;6.7英寸AMOLED云卷屏,这是一款在滑动切换中整机厚度始终保持在1厘米以内的轻薄“打印产品”,其OLED RGB自发光器件采用高精度喷墨印刷工艺制造,无需依赖精细金属掩模版,与传统蒸镀工艺比成本降低20%。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化探索,到如今成为中国制造业增长最快的工业制造企业之一。TCL用21多年探索,换来了4个字的宝贵经验——技术自立。

曾经中国制造最大的痛点是“缺芯少屏”,如今在国内,形成了北有京东方,南有TCL华星的“双星闪耀”格局。

为了支持中国品牌发展,央视每年都举办《大国品牌》栏目,进行“大国品牌”评选。2021年央视《大国品牌》给TCL这样的评语:“变革与创新,是TCL最鲜明的禀赋,也正因如此,它总能不断超越自己。”

李东生当年点燃的一颗火种,正呈现燎原之势。长期主义前期走得很慢,但做时间的朋友,享受的是复利的价值,最终实现指数级的爆发。

除了“技术自立”这一刚性条件外,TCL还有两个非常宝贵的经验。

一个是“在地化发展”,另一个是“构建文化认同”。

当年(1999年)TCL第一次在越南建立生产基地时,上来就遇到了“三座大山”。

一是贸易壁垒;二是文化风俗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异同,加大了管理难度;三是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

TCL应对的策略是,在当地启动人才招聘,另外跟北京大学联合办学,对公司的中高层进行培训。另外,TCL还给大学生架构出“鹰系”“新任系”“高潜人才系”三条人才培养体系,稳定了军心。

“在地化发展”就是海外经营者不要有“兼并者”的身份优越感,要尊重当地特色。

在“构建文化认同”方面,在北美市场,TCL自2011年起就与好莱坞联手,参与了《钢铁侠3》《速度与激情7》《海王》《正义联盟》等几十部大片,用这种方式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美国不仅是文化大国,还是体育大国。

TCL赞助了NBA“字母哥”扬尼斯·阿德托昆博、Rose Bowl球场、美国职业足球联盟San Jose Earthquakes队主场等,还跟NFL球星兰德里、安东尼·巴尔等合作举办慈善事业。

这种文娱、体育方面的联动,加大了北美消费者对TCL的认同感。

在商业社会里,消费者的认同感,将来慢慢就会转化为市场份额。于此,自2019年起,TCL在北美站稳了第二。2020年里,甚至某些季度超越三星,成为第一。

TCL的全球化是在摸爬滚打中成长起来的,这也意味着全球化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抱有幻想,全球化既需要技术的定力、也需要品牌的耐力和企业家的心力。

3

全球化没有暂停键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宝贵经验,李东生才在这两年的两会上,提出中国企业全球化的议案。

去年,李东生曾在《南方日报》发表文章《经济全球化没有“暂停键”》,其中有一个观点就是:

中国能够成为经济大国和“世界工厂”,并不是别人给我们的“恩赐”,而是我们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通过几代人辛劳付出的结果。但是,现在中国要由“世界工厂”变为在全世界建工厂,从全球销售变为全球采购。

为什么在双循环格局下,全球化如此重要呢?

任何一个国家在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都会构建起以国内消费为主体的经济结构。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忽略“外循环”,也就是全球化。恰恰相反,此时更是中国企业全球化的关键战略期。

国际上发达国家,都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全球化历程的。

以日本为例,日本是在1962年人均GDP首次达到1万美元,随后的四十年里,开启了一轮大国崛起,也是日本企业全球化的黄金时代,丰田、三菱、东芝、日立、索尼等群星闪耀,日本在国际上“挣足了面子”。

韩国也是同样,在1993年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之后,一路开启了全面国际化的时代,三星、现代、LG、乐天等,不断在全球开疆拓土,抢夺日本甚至美国的市场份额。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叫GDP,但是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在境内和境外所有的生产总值的叫GNP。中国GDP在2012年后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如果仅看GDP,明显低估了日本。

实际上,如今日本企业已经完成了全球化布局。近几十年日本几乎在海外再造了一个“海外日本”。在2017年时,日本的GNP是GDP的1.85倍。

美国的全球化要更早一些。

美国经济的一次重要飞跃是19世纪末,当时完成了国内铁路、交通网的建设,促进了工业经济飞跃。第二次就是全球化,从20世纪初的大萧条中走出来,崛起了一批全球化品牌和企业,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迪士尼、可口可乐等,风靡全球。

再到上世纪末,美国已经成为全球化最大的受益国。微软、沃尔玛、苹果、福特、通用等,在全球开疆拓土。当时有一本畅销书叫《世界是平的》,就是讲企业全球化对世界格局的改变。

中国也到了这样一个全球化的关键阶段,这是大国实力提升的关键期。

所以尽管外部困难重重,但李东生仍然提“全球化没有暂停键”这一观点。

因为中国制造业形成全球产业的“比较竞争优势”之后,就要去全球市场实现价值,否则“比较竞争优势”就没有意义——国内市场难以完全消化中国制造业的产能规模,以电视为例,全球超过60%的产能在中国,中国人也不可能消费这么庞大数量的电视机。

李东生认为,全球化业务的重点,是在全球各地建立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在地生产、在地销售、在地提供服务。

TCL海外营收取得持续增长,就是在以上体系下完成的。

与此同时,回到开篇那个数字:TCL实现出口实现111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这一部分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成品出口,二是核心器件、材料和装备的出口。目前第二种占比较大。

在TCL全球化布局下,海外营收与出口的关系已构成“相互促进”:

出口核心器件和材料,有效规避了贸易壁垒,使得海外生产具备成本优势,进而促进海外营收的蛋糕不断做大。而随着蛋糕的做大,反过来不断拉动出口增长,形成放大效应。

以TCL在北美为例,如果在墨西哥生产,达到当地在地配套能力,就能享受墨西哥产地政策,进入美国就不需要缴纳3.9%的关税。不过在墨西哥的综合成本会比国内要高,但相比国内直接出口制成品入美3.9%的关税,再加上美国单方面对中国的额外加税,在墨西哥生产还是划算的。

大致算下来,在海外制造、销售100美元的产品,大概能带动60美元的国内核心器件和材料的出口。虽然这种方式不能把100美元销售额归于国内,但却能有效规避国外市场对中国产品在关税和非关税方面的壁垒。

另外海外建厂也会拉动大量装备出口,还可带动一部分供应商在周边设立配套企业。“40美元”的产值中,有一部分就是带去的供应商在当地生产产生的价值——这部分虽然无法体现在企业的海外营收上,但会体现在中国整体出口中,从而拉动国家经济增长。

在李东生看来,新全球化格局下,企业的全球化布局能够真正贯彻和体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一要求,是一种可持续的,能够应对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和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挑战的业务方式。

实际上,美国全球化的成功,也得益于美国政府对本土企业的支持。尤其是在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政府通过金融服务、境外风险保护,以及美国贸易促进协调委员会(TPCC)的一系列贸易促进服务,推动了美国企业在全球的发展。

李东生此次提案,也建言了3点国家如何更好地帮助企业走向全球化:

一是建立国际贸易环境风险的综合防控体系。

二是拓宽企业海外发展的融资渠道,支持国家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对国际化经营程度高和有潜力的企业采取多种信贷支持。

三是支持企业海外设厂进行本地化经营。

尽管现在逆全球化潮流猛烈,但全球化依然没有退路。需要中国企业家这帮“勇士”们逆流而上。

最后,再来看李东生去年的这段呼吁:

“中国企业要有担当,积极适应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增强中国制造竞争力,并将产业链优势扩展到全球。

中国制造业不仅要在经济全球化中为中国经济发展开疆辟土,打开更广阔的空间,还将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更强劲的引擎。”

育种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把优质高产的品种筛选出来!尽管目的很直接,但方法却是八仙过海,比如杂交,以亲本双方的优势保留,培育出优秀的品种,或者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或者再直接点就是转基因育种等等!
image.png
杂交育种
这么多育种方式,以杂交育种为例来说明下育种的过程,杂交育种简单了说利用杂交互补双方的优势,培育出兼具亲本双方的优良品种,但理论上看起来很美的计划,实际操作起来却没有那么理想,因为杂交后的品种可能兼具了双方所有的缺点!
image.png
或者具有双方某几个优点,需要经过N次筛选才能选出兼具双方最大优势的品种,但还有可能因为亲本杂交的局限,再也无法提高优势,比如亲本的一项很大的优势没有遗传过来,那怎么办?回交,这种方式在植物界操作起来一点压力都没有,即子一代和亲本杂交获得某一项优势,再通过子一代杂交将其遗传给下一代!
image.png
当然也有可能利用多次回交后,再杂交取得优势子一代,看这个过程就非常复杂,而且每次育种都是不是一年也得半年,所以要培育出一个稳定的品种,短则数年,长则十几年!培养出一个稳定品种后才会进入大量育种的阶段!

每一代育种都是一个植物的生长周期,而且大都是一年半载。常规人海战术育种 大量消耗时间。
但转基因育种完全不需要这样,可以这样简单比方下,比如两幅扑克牌,每副扑克牌都随机缺少了其中十张,那么我们将两幅扑克牌摊开,将一副牌中缺少的牌去另一副中挑出后重新组成一副完美的牌,或者两副牌都缺某一张牌的话,还可以去隔壁邻居家快要丢掉的一副牌中找一张过来!
image.png
转基因干的就是这种目的非常明确的事,因此它的目的性很强,效费比很高,甚至可以将两种生殖隔离的物种利用转基因技术联系起来,因为即使在无法杂交的植物甚至动物间,它们有很多基因都是相同的,毕竟地球上的生物都是在38亿年前由最简单的生命演化而来,这就是转基因可以在不同植物间甚至跨越物种取得优势的原理!
image.png
image.png
无论你是否原因接受转基因,它都是未来最有前途的育种方式!

航天育种
航天育种就是诱变育种的一种,简单的说就是利用太空环境中高真空、微重力、高辐射的环境,利用宇宙射线中的重离子冲击生物细胞,诱导其产生遗传变异,获得新的植株性状!但其实这种遗传变异有好有坏,而育种的工作就是要把这些变异的优良一些的种子挑出来!航天育种不是每颗种子都会发生基因诱变,其诱变率一般为百分之几甚至千分之几,而有益的基因变异仅是千分之三左右。
而且只有一棵还不行,因为种子作物需要授粉才可以,那么一株平庸的植株可能会将它的优势消耗殆尽,到子一代的时候也许变成了隐性遗传,所以尽量挑出优势植株,然后将这些作物杂交留种,然后再根据各自的优势再决定如何杂交和回交,最终挑选出最优秀品种保持形状作为新的品种。
image.png
所以从返回式卫星落地开始到新的品种出炉,估计怎么也得三五年,所以航天育种可不是那么好玩的,还需要投入大量的筛选育种工作!
image.png
“太空蔬菜”——苦瓜,搭载“神舟六号”遨游太空的蔬菜种子
还有太空育种,其实在地面上也可以模拟,比如在放射性环境中,或者在X射线环境中等等,当然每种方式都有它的优势,比如有时候地面模拟时种子可能会在生长过程中将变异修复,那么当植株生长后将不再具有任何新的特征,所以从理论上看,太空育种还无法完全替代。
image.png
甘肃省天水市中国西部航天(太空)育种基地工作人员展示培育的新品种航茄118F1。

转基因育种
无论是杂交育种还是诱变育种,又或者其它方式育种,这些都属于人海战术,漫无目的的瞎猫碰死老鼠,需要做大量的筛选工作,将优势慢慢集中到某一个植株上,由于每一代育种都是一个植物的生长周期,而且大都是一年半载,所以科学家的生命就在漫无目的的等待中被慢慢消耗!

来源: 经济观察网
台积电之所以遥遥领先其他芯片制造厂,原因就在于它在光刻机领域作出了突破性的贡献。这里面的关键人物是林本坚。

  2002年,在比利时召开的一个光电学会技术研讨会上,林本坚向全球同行公开了自己的发现和设想。 这个设想一下子把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们震住了。

  敬请读者朋友留意,本篇主要分析芯片制造技术的进展,相对而言要专业一些,笔者尽可能做到简单明了、深入浅出。

  一枚芯片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

  简而言之,芯片的母体是硅晶片(也称晶圆),形状类似于一张光盘,在这张圆形的晶圆上制作出一枚枚方形(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芯片。这有点类似于我们在照相馆拍证件照,一张感光纸上能印出9张或更多照片。

  制造芯片的主要设备是光刻机和蚀刻机,其中光刻机是利用照相原理在晶圆上画出电路图,蚀刻机则是将这些电路图刻出来并进行加工,然后经过测试、将合格的产品切割下来进行封装(封测),就可以出厂了。这些设备中,光刻机是最重要的,因此光刻机也就成了全套芯片制造设备的代名词。

  对于单个的芯片而言,在面积固定的情况下,电路越多、越密集,则芯片的功能越强大。举个例子,我们用的手机,块头一直没有多大变化,但功能越来越强大,这就是芯片中的电路不断密集的结果。现在最高级的芯片,其电路密集的程度已经达到7纳米,也就是一根头发的万分之一。而台积电的制造工艺,很快就要达到5纳米甚至3纳米。

  对于一块晶圆而言,晶圆的面积越大,单块晶圆所能制造出的芯片也就越多,所以芯片厂都希望用大块的晶圆生产芯片,这就是我们常常接触的概念,8寸晶圆厂,或者12寸晶圆厂。过去几十年,台湾当局在审核台湾芯片厂商到大陆投资时,是严格控制晶圆厂的尺寸的。2002年,陈水扁当局勉强开放台湾8寸晶圆厂到大陆投资。2016年2月,赶在蔡英文5月20日就任之前,马英九当局批准台积电到南京投资设立12寸晶圆厂。

  台积电之所以遥遥领先其他芯片制造厂,原因就在于它在光刻机领域作出了突破性的贡献。

  这里面的关键人物是林本坚。

  林本坚祖籍广东潮汕,1942年出生在越南,在越南西贡长大。1959年,林本坚独自一人到台湾读高中,之后考入台湾大学。大学毕业后林本坚赴美留学,并于1970年获得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电机工程学博士学位。1970年至1992年,林本坚在IBM工作。1992年至2000年,林本坚在美国创业。2000年,林本坚返回台湾加入台积电。

  在IBM期间,林本坚就是光刻技术领域的奇才。1975年,工作仅5年的林本坚做出当时光刻领域最短波长的光线,他自己把它命名为深紫外线(DEEP Ultra-Violet,简称DUV)。后来,DUV成为光刻显影技术的主流。

  现在中国芯片厂商求之不得的设备EUV(极紫外线)光刻机,就是在DUV技术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发明这项顶尖技术的,还是林本坚。

  在做出DUV光线11年之后,1986年,林本坚意识到,原来的微影技术已经走到了尽头,很难再发展了。

  这个时候微影技术所能触及的最短的波长,是157纳米。全世界的顶级光学专家,都面对着157纳米这样一堵高墙,再也无法前进一步。

  在无法前进之际,林本坚开始进行反向思维。既然157纳米无法突破,还不如退回到193纳米,然后在镜头和晶圆之间加入其它介质,是否就能做出更短的波长呢?

  之前的技术,就是镜头面对晶圆,通过拍照画出电路图,镜头和晶圆中间什么都没有。

  林本坚的设想,是在镜头和晶圆中间加入一层水。

  这个设想的原理其实很简单。举例说明,我们把筷子放进水中,筷子看起来就折弯了、变粗了。之所以出现这种景象,是因为水改变了波长。

  而根据林本坚的设想,193纳米的波长,经过水的折射后,就变成了134纳米。

  林本坚将这种方法称为浸润式微影技术(Immersion Lithography),之前的技术称为干式微影技术。

  林本坚1986年发现浸润式微影技术后,继续进行研究,完善技术方案。在这个过程中,2000年,林本坚离开美国来到台湾,加盟台积电。

  2002年,在比利时召开的一个光电学会技术研讨会上,林本坚向全球同行公开了自己的发现和设想。

  这个设想一下子把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们震住了。

  在林本坚发表演讲之前,本来大家的讨论焦点,是集中在157纳米干式微影技术上的。现在不得了了,林先生竟然找到了更短的、134纳米波长的光波。

  突破性的进展也招致猛烈的反对。那次研讨会之后,对林本坚技术方案的反驳汹涌而来,反对方列举的理由看起来似乎也有些道理,比如利用水做介质容易污染,水中的气泡会影响曝光等等。

  还有一些干扰的背后是来自资本的力量,因为在157纳米这个层级,国际级的大厂已经投入了巨额的研发经费,林本坚的发明,意味着这些研发前功尽弃。有业内高层为此向台积电施压,要求台积电管管林本坚,让他收敛点,“不要搅局。”

  张忠谋是何等人物?!面对林本坚这样的奇才,面对这样一个在技术上一枝独秀、一骑绝尘的机会,他怎么会摁住林本坚不让他发挥呢?!

  张忠谋给予林本坚的,是坚决的支持。

  针对质疑方提出的技术问题,林本坚和他的团队一一进行研究攻关,在半年内发表了3篇学术论文进行回应。

  同时,林本坚带着自己日渐成熟的技术方案,到美国、日本、荷兰、德国,与相关技术厂商进行深入的沟通。

  绝大多数厂商对林本坚的技术方案将信将疑,其中一个美国的大厂代表表示,他们绝对不会用这项技术。

  只有荷兰的ASMI(阿斯麦尔)公司认为林本坚的技术方案是可行的,代表了光刻机未来的发展方向。

  于是双方展开了合作。

发布
问题